美国政府关门了?
(2011-03-03 11:47:33)
标签:
美国政府关门北京晚报中东动乱撤侨凤凰岭龙泉寺清华杂谈 |
分类: 随笔 |
美国政府居然关门了?这可真是新闻!一国机关会因没钱而歇菜、公务员休假回家,真的不可想象,至少咱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克林顿时期也曾关了两次门,也没见美国乱了。其实,想想咱们的政府,不是也有长假吗,咱们的日子也没见混乱过,我们厂的员工就说过:越是过年生产越稳,没有当官儿的指手画脚。社会真要是进入无政府状态行吗?肯定不行。美国政府的关门只是暂时的、短期的,就算放长假了。说到我们有些当官儿的,有人讲,宁愿养着他们,只要他们别管事就行。可是,不行啊,他们哪能不管事呢?要不怎么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呢?他们管事还能满足很重要的心理需要,那就是居高临下的成就感。
北京晚报正在连载《跟着美军上战场》,我不经意地瞄了几眼,感觉美军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过生活呢!这些大兵打仗就是上班,拿着很高的薪水,当然这是用命换来的。我看这不像部队,更像雇佣兵。
中东闹动乱,中国动用了海陆空力量大批撤侨归国,给我们国民以强烈的自豪感:在危难时刻没忘了自己的国民,我们也不枉做这样一个国家的国民!这才是国家形象的最好宣传,也是国家强大起来的最好证明,更能凝聚起国民的民族精神!中国政府在这件事上得到很多的加分。只要你为自己的国民着想,全世界都会为你叫好,包括你的敌人。我想问一个小家子气的问题:撤侨的费用由谁来出?脱离险境的人是否应该承担一定的费用,就算旅费呢?
不久前,北京凤凰岭的龙泉寺因为北大学生在那儿出家而名噪一时。这所寺庙大有炒作自己的意思,近来媒体又曝出《龙泉寺方丈七国语言发微博》的新闻。虽然这座寺庙早就是千年古刹,但名头不大,至少不如同在京西的潭柘寺出名。若不是老去凤凰岭背水,我怎能注意到龙泉寺?就拿“七语微博”这件事来说,并非方丈本人会七门外语,而是身后有个翻译班子,说法是传播宏扬佛教义理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翻译班子仍有北大清华学生的影子,看来龙泉寺走的是高材生的路子,山门内汇聚众多学子,向着“高知寺院”的目标迈进呢。
多年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早已泛滥,硕士生也紧追其后“人才济济”,萝卜快了不洗泥,求大量其质必次。人们普遍地感觉,现在的大学生跟过去的高中生划等号,研究生也就本科生的水平,而老师也都降一格,教授降为副教授,副教授也就相当于讲师了。由于高教饱受诟病的体制,现在的博士也不值钱了,一个博导带几十个博士,怎么带?这还是博士吗?近闻清华为了解决生多师少的问题,决定放开口子,所有副教授都有资格当博导。我不太清楚这样的改革是否管用,只有一个担心: 别成为博士扩招的借口。硕士生、博士生应该是搞专项研究、往深了去挖的高精尖人才,不能再扩招了;同时,副教授们是否具备带博士生的能力也两说着,是不是也得用什么样的秤掂量掂量,老百姓话讲,“有没有那个水儿呀?”
北京海关销毁了80余吨从法国进口的依云矿泉水,因为从水里检测到亚硝酸盐超标。某些盲目崇洋的中国人这回该知道外国的矿泉水怎么样了吧?或者说,法国商人知道这批货是运往中国的,也不“依云”而“地接”了?我还想知道这批水是怎样销毁的,希望它能“废物利用”浇个地、洗个车兀的,别一倒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