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雪哥"与“一元套餐”同样难能可贵
(2011-01-16 19:31:39)
标签:
啃雪哥新乡医学院一元套餐杨振宁翁帆忘年恋杂谈 |
分类: 随笔 |
子夜的屋里水般地亮,原来是月光流泻着的清辉,看得痴了,一时不想睡去……
贵州交警因“啃雪哥”而被关注,如果不是网络的普及,我还不知道南方的公路有凝冻一说。那位交警说啃雪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那里的山区每年都有一段这样的天气,只不过这回的程度更大而已。有人说这是作秀,我觉得这是他们对当地的情况不太了解。虽然当下作秀之风都滥了,可我觉得这些交警是真实的——是不是真心做事,还是能看得出来的。我们应该向这样的交警致敬!
新乡医学院的“一元套餐”,虽然在这一块上赔本,但整体上的营业额还是上升的、有利可赚的,这一做法值得国内所有的大学、学院等各类学校食堂借鉴效仿。我认为,新乡医学院的食堂在这方面成为全国大学的楷模,希望他们把“一元套餐”坚持到底。可是与此同时,一则反面的例证让人心里沉甸甸的难受: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采购病死的猪肉,因牟利者的犯事而曝光——同样是给孩子们提供饭食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偶尔听说这样一个节目:假设你去一座孤岛生活,岛上衣食无忧但与世隔绝,你只被允许带一本书和一支曲子。有个哲学家选择的书是《金刚经》,曲子是莫扎特的《大弥撒曲》。我自问,换了我,选什么书、什么曲呢?一时还真答不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不会选《大弥撒曲》,因为没听过,更不会选《金刚经》,因为不相信。我同意那个哲学家的理由,书、曲应该有助于战胜孤独、寂寞,以免精神崩溃——什么样的选择取决于什么样的素养、阅历。
一个小伙儿为啥为了一顿争吵就把女友杀了?这样的人很危险,能不能提前辨别这种有着杀人倾向的人而避免与其接触呢?这是有正当年儿女的父母的心病,也是给社会提出的一个课题,更是小年轻们自己该琢磨的事情。
人人都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抨击、鞭挞,也只停留在抨击、鞭挞,并不寻求改变,所以世风总不见好转,反而愈加地变坏了。总是这样下去,我们总为某些事咒骂或感动,咒完了、感动完了也就过去了,感动片刻的良知也重归麻木并因感动而自慰且又快活起来。
人的两极阶段是相近的,老了跟小孩子越来越相近。老了的标志之一就是越来越喜欢小孩子。我为什么不理解杨振宁、翁帆那样的忘年婚姻,因为我觉得人老了会把隔辈人当成孩子,怎么能成为夫妻呢?想着就别扭,所以,不管杨振宁有多么大的成就,他的这一行为也是老不正经——你认翁帆为孙女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