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与心一起长大
(2010-12-23 15:22:45)
标签:
写字笔杂谈 |
分类: 随笔 |
女儿在家,我的活动都围着她转,读写皆少,用散碎时间,翻看并润色了一篇五年以前写的一篇小文:
我不认字的时候,看小人书是靠着瞎翻乱猜来理解的。后来认得一些字,还认不全图下边的文字,但已能弄明白大概的意思,不会因瞎蒙而蒙错。
我从小对字就很崇拜,觉得这些被放在方块米字格里的笔划十分神秘,摆成一行居然就像说话般地表达出某种意思来。上学以 后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个字得在方格本上重复多少遍,往往是一个字就写一篇纸。我差不多是用敬畏的眼神看着老师拿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一堂课所要学习的生字,哪怕某个字已经认得了,也会认真地随着老师教鞭的移动而大声地念出。
刚开始我的字写得方方正正、一笔一划,铅笔粗了字迹就黑、重一些;铅笔细了就浅、轻一些,小孩子的稚嫩油然刻在作业本上。我喜欢把铅笔削得尖一些,这样写出的字就显得清秀,作业本看着也干净。文具盒里有好几支削好的铅笔,一般是天坛牌的,有圆的也有六棱的。铅笔拧子往往折铅,所以更多的还是用小刀。很多铅笔的一头儿有橡皮,写错了字掉过笔来就可以擦去。橡皮可以改正错误,不过我尽量像老师说的那样少写错、别依赖橡皮。
看着高年级的学生使钢笔和油笔(圆珠笔)我很眼馋,但老师和大人说我们小学生不能过早地使钢笔,特别是油笔,否则会练不好字。小孩都有盼着快快长大的心理,拿写字来说,似乎能写一手连得让人看不太懂的字就算是大人了。于是,我刻意地练习连笔,把一行字全都连在一起,能一笔写下来才叫本事呢!连笔连不好,字往往更难看。回头看以前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怎么看怎么别扭。
看见大些的学生能很快地写连笔字羡慕极了,认为那样很有派,不由得笔就龙飞凤舞起来,遭到老师“跟老蟑爬的似的”批评。我就盼着长大,长大了就可以用钢笔写连笔字了,那多带劲儿!
刚使钢笔时是蘸水的,墨水是买的钢笔水片加水溶的,有蓝的有红的。老师在作业上留下的红色大“阅”在我的眼里有着权威的力量,一片写满字迹的纸上如果有几处红色,就觉得很好看,纸面很是生辉。这引发了我对红色的向往,在那时所看过的书上都留下了我那红钢笔水进行的“圈点”。后来用上了自来水笔(我们叫抽水笔)了,就不用老是蘸水了,不过,要是“没水儿”了,就得临时朝别人借两滴嗒。
看了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感觉列宁用鹅毛笔写字就很新鲜,鹅毛能当笔吗?我想试一试。家里有大鹅,取鹅毛容易。我不顾鹅的反对,拔之而做笔,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字来。列宁对鹅毛做了什么加工,才用它写出那么多伟大的檄文来的呢?找不着答案,于是丢弃了自制的鹅毛笔,仍写我的钢笔字。
到了中学的时候,已不再把字看得神圣,我的注意力从字本身转移到它们的意思上去了。当我想认真地做题时,开始时还努力地工工整整,很快就会不耐烦而愤笔急书起来。再过一段时间,对自己前此写的字又不满意了,就再换一种自认为好看的笔体。真羡慕有的人能写得一手好字。我从没对自己的字满意过。在我最初的日记上,那些令我汗颜的方块字以及幼稚的语言哪像是个大学生写的?羞愧之后我想修改、美化自己,于是用一新的日记本,把十来本日记的内容择其主要的加以缩写,以非常认真的笔体整理出大半本“概要”来。现在拿出这半本日记,我不由发笑,它好看到哪里呢?
时代变得太过神速了,虽然使用多年的钢笔还没到淘汰的地步,但利用率大大地降低。有些人可能只用它来签名,我还用它写日记或随手划啦些瞬间的想法,但写东西完全靠两只手敲打键盘了。就是写日记也越来越不愿斟酌文笔,像从前那样把日记写成几十页的“散文”已是不可想象的事了。我越来越依赖电脑,面对屏幕比面对纸张更为自在,至少那上面的宋体字看着比我那歪歪扭扭的手写体更像是篇文章。有时我想,将来会不会真的将笔尘封,靠手指在键盘上迸出文字呢?我使用拼音打字,时常有些笔划相近的字若是让我手写,居然不能写对正确的笔划!我还是一个从小靠笔走到今天的,而那些从小在电脑旁长大的孩子们将来会不会丧失掉手写的功能?
笔会消失吗?它将来的功用只是用来签名吗?也许用不着这么悲观,笔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想让它灭亡不见得那么容易。(200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