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游海南(1)
(2010-11-23 14:57:59)| 标签: 北京旅行海南岛海口琼州海峡t201读书广州亚运会黄牛旅游 | 分类: 游记 | 
11月 9号头午,我去了回龙观物美店,买回了火车上吃的食品。下午三点半,我和爸步行前往地铁龙泽站,13+2+1,在军博升到地面,走到西站。我们在此乘坐去往海口的T201,开始为期十天的海南旅行。
终点为三亚的T201次列车上有很多老人,多是去海南过冬的“候鸟”。
10日:
清晨醒来,列车已进入湖南地面。厚的衣物已穿不住,脱下来换上了过夏的装束。
车上有一伙年轻人,从上车开始就没见他们消停,只有睡觉管住了他们的嘴。他们的举动行为毫无教养,甚至在车内抽烟,令人为之侧目。他们根本不掩饰“黄牛”的身分,无所顾忌地表示他们要去倒卖亚运会门票。将午,那个睡我下面、中铺的小伙儿一脸苦相地说钱丢了,“四千多,包还在,钱没啦!”他的同伙责怪他:“睡觉时包不放在脑袋下、挂在脚底下的衣帽钩上,那不等着给小偷预备的嘛!”丢钱的小伙儿再也没了张牙舞爪的精神头儿,蔫儿了!
下午,这伙“黄牛”在广州全下了车,车内顿时清静了许多。爸认为,钱肯定是同伙偷的,“这伙人也是临时凑一块儿的,跟前儿一直是他们自己人出出进进的。” 能有多少人关心亚运会呢?我觉得他们准得赔个底儿掉;这不,未曾出手先丢了本钱,出师不利啊!
如果脸能记录一个人的劣迹就好了,让他到老了的时候得不到尊重,为年轻犯下的“罪过”买单。
文字描绘出的风景比实际上的更胜一筹,可以说,读文比看景获得的美感更多一些。从景到文字的升华代表着审美感的成熟。
我依旧以书度日。一天下来,《荣宝斋》只剩几十页了。作者都梁以《亮剑》得名,那部小说还没被改编为电视剧之前我就看得回肠荡气。不过,《荣宝斋》可没这个效果,读后觉得也就是二流小说的水平。由此看来,写战争中的血性硬汉是都梁的拿手,而笔墨文房就不是他的强项了。
人们越来越爱夸大其辞了,比如说“千年一遇”的泛滥,无非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可是,啥玩艺儿玩多了也会让人不当回事儿的。
万千种浪漫到头来都要回复到一种必然:不变的实实在在。风花雪月多了腻人,就有了对回归现实的向往;尽管现实是沉重的,也依然如此。现实沉重一点儿也有一样好处,那就是让人不发飘、好脚踏实地地做事。
旅行、饮酒之时看一些浅显的书,像开胃剂一样有助于联想就行了,细密的思考应该在静处和头脑清醒的时候进行。平时的读书就像健身操,那身体练好了才有攀顶的能力。
大师几乎绝迹,名师稀少,可遇不可求。不要为未遇名师而叹。图书馆就是大师。把书当作老师,养成习惯,久之便会与大师邂逅,持之以恒,说不定将来自己也会忝列名师之中。
在文化氛围稀薄的时代,独守并葆有文化情怀的办法就是读书。不读书,一个人不会有希望,也难能为人尊重。只重钱袋子的人会有人尊重吗?
年岁小时没培养出学习的能力,老了后的悔就不光是对自己,对孩子也是欠缺。因为年轻时的惰于学而被后世大浪淘沙,连后代都瞧你不起的。趁年轻多读读书,少玩游戏、少看电视,假以时日你就会进入高一层的境界。
常常听到“对不起”的道歉,已成为毫无歉意的口头禅。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的人该用心想一想:为什么老是“对不起”人?你真是无意的还是已把“对不起”别人当成家常便饭了?
 
琼州海峡自2003年开通跨海列车至今,一直采用轮渡方式,大概是个无奈的选择。以通常的认识,建桥或修隧道会更快捷。再说,琼州海峡并非世界上最宽的海峡,最窄处不足20KM,而英吉利海峡要比它宽得多,早在1994年即建成了海底隧道并通车。后来得知,我们也正在酝酿这一“天堑变通途”的方案,并有望成为现实。这项工程肯定耗资甚巨,但这个钱花多少都值,即使是从政治或国防军事的角度也是有重大意义的,怎么也比搞政绩工程、耗费民脂国帑强得多。
据说T201没有正点的时候,我倒希望它多晚些时候,可以在车上多睡会儿。最终,3:50,列车开进海口站,晚点两个小时,此时的海口还沉睡在夜色里。海口火车站地处偏僻,大概是距市区最远的火车站了。旅行社派来的接站车开了半个小时到达我们入住的宾馆,稍事安顿,天亮前还能睡一会儿。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