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辽阳四年前(三):汤河水库及龙峰寺骑行

标签:
辽阳辽化骑车汤河水库下达河龙峰寺吃斋旅游 |
分类: 户外单车 |
2006年9月19日,吃过早餐,我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去汤河水库。
来辽化之前,我就有在辽阳周边骑车的打算。数日前,我跟机电仪收发室的守卫老头儿了解辽阳附近有什么可玩的地方,他提到了汤河水库和龙峰寺。我翻开地图看了路线,遂于今日上路。
我从工大院里穿过,至工农大街向西奔兰家再往南走上一段很破的公路,之后向东就可直达汤河水库了。我骑的自行车比26坤车还小一号,有干骑不走道的感觉,即使如此,两个小时、九点半我就到了汤河水库,估计里程不到30KM。
骑上大坝,进入眼界的水库并不觉大,其实不小。这是辽化的水源地。坝下的滩地修了园林、度假村,都是私人经营的。我在这儿转了一圈,没什么可看的,根本没有守卫老头儿说的那么好。这里适合搞群体聚会活动,不适合我这样单骑独行的旅游者。
我原本按一天的打算来玩,现在看不需要了,随即沿另条线路返回。这条路奔东伸向弓长岭的安平,途经姑嫂城、小屯回到辽化,与来时恰好封闭为一个环线。此路路况不错,只是厂矿太多、污染太严重,空气质量很差,呼吸不畅快。路过姑嫂城时我特地去看了一眼冷热地公园,那里有个洞,反季节性地冬暖夏凉,不过眼下根本感觉不出来。我只是在门口拍了张照片,没进去,20元门票,不值。
一点半,我就骑回了辽化机电仪。全程算下来,顶多70KM。这是我的“辽阳第一骑”。
次日,也就是9月20日,早晨照完结业证上所用的照片,我又骑着那辆小车子开始“辽阳第二骑”,这次是去位于下达河的龙峰寺。
开始走的仍是昨天的路,车一过就掀起呛人的灰尘,这回不再左转去汤河水库,而是直行奔下达河。路标显示该路口距龙峰寺还有18KM。后半截路好多了,但都是山路,有三、四道大岭,如老爷岭、炮手沟等。下达河在一道大岭下,我捏着车闸冲了进去,再骑4KM宽平的景区公路,10:25,就到了金刚山下。
龙峰寺即在这座山上,山门看着熟悉,跟天安门似的。本来这里是收门票的,可我赶巧了,今天免收门票(后来得知,今天是一个有钱的居士到此作法事方有此举)。
我先在山下打量一会儿山上的寺庙,感觉此庙是把北京的古迹集中到一处了:天安门式的山门、半山腰对称的两座“天坛”、高处的“北海白塔”。据门口算卦的俩老头儿说,寺庙唐朝时候就有,文革破四旧时毁了,现在的这个是几年前重建的。
过了吊桥,我走进山门,拾级而上。重建的“古寺”很庄重,有皇家寺庙的气势,朱红一片饰以汉白玉雕栏。我把四下里看了个遍,没多大,寻一僻静处观望山景。山虽不高,的确清秀,怪不得吸引了古时的僧人?这座庙里我看见好几个十来岁的小和尚,怎么这么小就遁入空门?
赏玩良久,我下山了。走进圆通宝殿,东配殿里正开饭,好多桌人正吃着。何不在此用顿斋饭?一个戴着竹编斗笠、打扮得像是个少数民族的女子请我入座吃斋,却不收我的饭钱。何也?原来这都是那个做善事的居士来庙里舍下的,凡到者皆可随便吃。该女子还说,来的这些人都是信佛的居士,一早就过来帮忙的。我瞧着这桌子菜,有几道像是鱼、肉,其实都是素的。我真是个运气不错的人,破天荒地赶上这么一桩子事,居然在佛门净地用了一顿免费的斋饭,这给我以极大的欣喜和猎奇心理的满足。我经常发表对佛不敬之辞,佛真是宽宏大量,还舍斋与我,是想感化我吗?一顿饭当然感化不了我,可我记住了平生曾在辽阳龙峰寺吃了唯一的一次斋饭!
在龙峰寺逗留了两个小时,我骑车原路返回。又见马家的那道大岭时,我想起来时曾在这儿帮一个车坏了的老乡推车,那老乡十分感激:“让我说啥好呢?太谢谢你啦!”他用不着太谢我,遇上事儿帮把忙算不了什么,你看,佛祖看见俺“学雷锋做好事”了,也让俺摊上不少好事呢!
午后三时,回到中心,全程当在70KM。
我在日记里写下:两天的远行完成了我辽阳一行的旅游计划,满足了骑车出行之“瘾”;脸上发烧,照镜一看,脸晒红了,因为天气晴朗,虽是九月中旬,气温还在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