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要飞奔到哪里才是终点?
(2010-07-27 15:20:25)
标签:
高铁读者读书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今天早晨,女儿和外甥女在哈尔滨上车去往她们盼望已久的北京。我坐在特别慢车上,女儿的短信飞进我的手机:“我们上车坐着了~人多……”九点过后,俺也回到了阳光下的乙烯,再过十个小时,孩子们就该到了热火朝天的京城了。
车停老家,粮库的院墙倒了一段,埋没在郁郁葱葱的荒草之间。靠边的铁轨红锈黯然,可见久无粮车、货车来往,连青蒿都嬉闹于枕木之间,二十多年前可不是这等轨间冷落车马稀的景象啊!粮仓越来越少的粮库还是粮库吗?它现在靠什么活着呢?
哈大齐高铁在现有的铁路旁边破土建造,郁郁乎丽哉的草原被豁开一线黑土,栽着一棵棵丑陋的混凝土柱子,将来会架起一条灰色的长蛇——建设者们以诗意盎然般的天真安抚受伤的草原:“保护诗画东北,建造绿色长廊”。我觉得箭在弦上的速度根本领略不到广袤的草甸子散发出的诗情画意,两条道上跑的车倒有些相看更两厌。人得达到怎样一个速度才会满意呢?我觉得现有的速度足够我们快哉悠哉的生活了,想快有飞机,弄那么多高铁、磁悬浮做甚?不仅破坏了诗画的草原,更多此一举地劳民伤财。
今年第14期《读者》上有这么几段令我心有所动:
——二战的时候,一个钉子户不搬,导致军用机场没法建,受到其他居民和媒体的谴责。丘吉尔说:我们和德国人打仗是为了保护合法财产不受侵害,如果拆了他的家,那我们为什么要打仗?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悼念西弗吉尼亚矿难遇难矿工的演讲中如是说:“我们怎忍让他们失望?一个依赖矿工的国家怎能不尽全力履行职责保护他们?我们的国家怎能容忍人们仅因工作就付出生命?”
——水稻之父袁隆平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翁榜榜首,他的榜词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的密码。”
——伏尔泰在几百年前写道:聪明人总是很少。的确,他们的数量在增长,但是和傻子的数量比起来,实在微乎其微。不幸的是,有人说上帝老是站在多数人那边。
强拆屡屡上演悲剧的中国应该听听丘吉尔是怎么说的,矿难频发的中国更要听听一个美国总统那动情的声音。我们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袁隆平,也要学会尊重普通的芸芸众生。在纷繁的世态万相面前进行判断时,我们还要学会伏尔泰式的冷静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