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爱因斯坦为世博会写的信
(2010-05-06 20:51:11)
标签:
世博会爱因斯坦杂谈 |
分类: 随笔 |
时至今日,上海世博会已开幕一周了,据报道游客远低于预计的人数。这很正常,中国人在北京奥运会时表现出来的热情决不会再有了。很多人对世博会并不关心,也不想知道它做些什么,比如说我。
不过,一篇关于美国两届世博会的“时间舱”话题引出我一点儿兴趣来。
1939年(注意时间,二战刚刚开始,不过美国还未卷入),美国举办纽约世博会,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的法拉盛草原-可罗娜公园埋下一枚“时间舱”,内装体现当代人类文明的代表物,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其中含有一封信,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的人类的: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时隔26年的1965 年,纽约再次举办世博会,在与“时间舱Ⅰ”相邻的地方又埋了一枚新的“时间舱Ⅱ”,装进了新的玩意儿,包括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还有一张披头士唱片,不再设计科学家留给后代的信了。
这两届世博会相隔1/4世纪,从“时间舱”收藏的内容即可看出,人类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正像爱因斯坦所预计的,是越来越低俗了,科学家的地位也被降低了。这个世界的暴力、杀戮从未停止,文明没有进步反而退步,道德更是越来越无准则,人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了。
我的问题是,地球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还能不能让人类存活到五千年后?这些留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后代的东西能否安在?还有:我们留给子孙的是什么——至少该是进步而非“一代不如一代”吧?至少,别让那时的人笑话咱们这些前辈吧?
我们应该好好品味品味爱因斯坦的信,用不着等到五千年后,于今即有意义。
据说,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舱”已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那么,上海将给未来留下什么呢?留个埃菲尔铁塔(虽然世人认可了它,我仍视其为建筑艺术的退步,顶多是今日电视、移动通讯发射塔的前身)式的标志物?还是给人要个面子、留个大国的印象和名声(像北京奥运会似的)?以我的小家子气,认为只要能把别人的钱赚到自己的腰包里就算成功了,所谓文化,只要你强了别人自然就认可你了——其它的,全是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