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母亲做过的饭
(2010-03-03 22:58:30)
标签:
母亲做饭情感 |
分类: 母亲 |
今天,俺的生日。我写了如下文字献给将我带来世间、现已在天堂的母亲——
人天天得吃饭,故离不得厨房。我一贯批判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这不是反对做饭。你想啊,连自己吃的饭都不愿做,说得过去吗?早先我写过也说过,拿做饭当乐子,根本没有畏难情绪。你想啊,我放着现成的小灶不吃,偏天天跑回家自己做着吃,谁能这么傻呢?每当别人唠叨不愿做饭、为一天三顿饭吃啥发愁,我便闷声不语,人家不像我有吃的就行,人家是要精与细呢!还有一批人声称不会做饭,宁可泡方便面也不下厨,其实,不会是托辞,懒才是真。
谁天生会做饭吗?家常便饭用不着特意拜师去学,只要稍为留心一点就自然出徒了。我的做饭技术是跟我妈学的,没特意去学,吃妈做了几十年的饭,不知不觉地就会了。
我小的时候,家里灶台上有两口八刃的大铁锅,一口炖菜做饭,一口馇猪食。妈就围着这样的锅台转了几十年,直到进城。妈在热气腾腾的锅台旁做饭,我有时在灶坑前烧火添柴拉风匣(后改为手摇风葫芦)。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菜基本都一个做法:炖;只在来人去戚、逢年过节时才能有煎炒烹炸。比如进了腊月快过年了,就烧一大锅豆油,妈要把过油的年货都炸出来,所有过油的吃食一次性炸完,有:大果子(油条)、丸子、虾片、小炸鱼儿、酥果等物——这些要炸很多能吃出正月去。
平常做饭几乎一成不变:锅底儿热点荤油(豆油很少,凭本供应,每人每月2两),用葱花、花椒面、酱油炝锅,倒入切好的白菜或大头菜、土豆块儿等物,用水舀子擓水入锅,架上锅叉,放上捞过的小米饭,然后在锅四周烙一圈儿大饼子(锅必须烧热,否则就“凉锅贴饼子——蔫溜了”),盖上锅盖,烧几分火,这顿饭菜就好了。
成年到辈,妈扎着围裙、戴着套袖,就是这样做出一家人的饭食。后来,生活提高了,锅越来越小,妈炒菜的时候多了起来,不过程序还一个样。
妈没特地教我做饭做菜,看了几十年、过后一琢磨,自己就鼓捣着做出来了,吃着也不赖,跟妈做的味儿也差不离儿——而今我也做了二十多年的饭了,别管好孬,只要自个儿吃着香甜就成了。
说起来人也真是奇怪,小时候吃的东西会跟你一生,妈做的东北炖菜至今我们也丢不下,到今天还爱吃这口儿,隔三岔五的就来个白菜炖粉条解腻。
妈也吃过我做的饭菜,没发表过意见,那就说明我的手艺还不赖歹——妈,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