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里圣诞与春节的胡思乱想

标签:
雾凇树挂圣诞节春节杂谈 |
分类: 随笔 |
人到中年,睡眠时间明显渐少。睡眠减少是衰老的征兆,老年人觉都少。上天的安排是合理的,生命缩短便加长清醒的时间。
今天我醒得就很早,不到四点,喝杯水依然躺在黑暗中冥想。冥想与阅读一样于我都有意义,到了白天若是变成了文字我就其乐融融。
冥想到了六点,起床凭窗,浓浓大雾漫入眼帘,心里一动,走入雾中。
天还是黑的,路灯还亮着,街道两旁的小树上闪烁着霓虹,像是一棵棵五光十色的圣诞树。冬天的雾是了不起的艺术家,创作出如此美丽撩人的树挂,让人在清醒中迷醉、在迷醉中清醒——这简直就是仙境啊!
眼前忽然一暗,路灯熄灭,美景消失如同做了一场梦。我非常后悔没把相机带在身上,未能留住这难得一见的良辰美景。我又觉得很幸运能一饱眼福,这一时间大多数人还在睡乡或刚揉睡眼呢。
尽管天光渐开,我还是赶紧取了相机一顿乱拍,企图揪住一段夜光的尾巴聊胜于无。后来天光大亮,自是一番别的景致了。
冬,一旦冻死永不复生;植物看似柔顺,怎么冻依旧经冬复历春地焕发生机。)
脑海里闪烁的霓虹变幻让我联想到圣诞节,进而联想到越来越近的春节,咦,国产的年与“洋年”有什么差别吗?我想,现在的国人对“洋年”的兴趣远大于自己的春节,除了“崇洋媚外”,是不是还有深层的文化原因呢?
洋年(圣诞节)源于宗教,为纪念耶稣降生而设。中国的年据传是一种害人的怪物,人们为了驱赶它而放鞭炮搞仪式,演变成了年。无论圣诞节和春节,最后都成了人们寻欢作乐的理由,在这些天里可以把所有劳动丢到一边,尽情地吃喝玩乐。
我对中国人过洋节很不以为然,不过又觉得西方的圣诞节更受小孩子欢迎,因为孩子是节日的主角。他们是多么欣喜于一觉醒来看到枕边的袜内有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啊!他们童话般的渴望不是让我们大人也怦然心动、倍感温馨吗?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西方人想得很周到,年的设计富于童话色彩,给人心里涂上了美的底色。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年则没孩子什么事,都是大人们吃喝玩乐,孩子只有穿新衣、吃“好吃的”的喜悦,再就是获得压岁钱的盼头,不过这得磕头拜年才行。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得利的熏陶,外国的孩子心里装的则是圣诞老人驾着神奇的雪橇夜半飞进袜内的礼物。我无意比较洋年与春节的优劣,只是由此引发一点儿胡思乱想。
写下这一感想时,我看到周国平写他与女儿过圣诞节,他也在比较圣诞节与春节,心不由一悬,以为自己的感想会与他的撞车,后来,他笔锋一转划过去了,我松了一口气,为自己还能保留“独家感想权”而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