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思考亦非痛苦
(2009-12-27 21:53:38)
标签:
强迫症酒智能机器人专家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今天早晨破例8:30才起。其实,我不到五点就醒了,赖在床上就是想享受一下打破一成不变的“放纵”——平时,这样浪费时间我认为是罪过。
我在运动锻炼及读书写作方面已“患”有轻微的“强迫症”,如果没有理由而少走或未走上固定的路程便内心不安,读书如果没有感想、做事出不来文字就若有所失,脑子里老是琢磨哪儿能变成“思想”,否则便觉得没有意义。今早的懒床便是想克服一下这一强迫症,真正地休闲休闲。不过,脑子不肯闲着,即使没用的也要想一想……
人真是麻烦的动物,饭得热着吃、冷着藏,反过来就不行——人就是嚼性。
北京大兴灭门惨案让我们震惊:一个人居然能够在精神完全正常的状态下将父母、兄弟姐妹一个个杀害而且事后毫无悔过之心,怎么会有这么残忍的人?!
社会最危险的时刻的标志是,大多数人把不正常的事看作正常。
饭天天都在吃,有了高兴的事想要庆贺一下,酒便派上了用场。酒浓缩于粮食。比之于酒,粮食是平庸的,好像酒跟精神的关系更密切,生活把酒诗化了。酒会在风平浪静中兴风作浪,所以要把握尺度,使得风浪不至掀翻生活的舟船。
大家都认为,酒后吐真言。这话不一定。正因为都这么以为,便有人没醉装醉,说的自然是引你上钩的假话。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人的感情越来越难外露了,该感动的时候偏偏出不来眼泪,是不是人类的情感的泪腺也像地球上的江河一样干涸枯竭了呢?惟有酒后,我们才恢复了感动功能,并且真的感动的一塌糊涂。看来,酒是人心的缓释剂,能软化人的情感细胞。
智者的忧思虽在太平之日,不过却也离末世不远,征兆初见端倪。智者之忧多于世无补,忧亦白忧、思亦徒思,因为世事有“客观规律”管着,所以,智者的内心演的都是悲剧。
加拿大软件工程师李忠发明的机器人早有眼闻,今天看到他带着“爱子”回家与父母共度圣诞,看来他的爱子又有了新的进步。他下一步的计划是让爱子能像真人一样自如地走路,打造一个真的人类朋友。我向执着的李忠致敬,同时也知道他的努力注定不会成功:再智能的机器人也是机器,不是人,把它的电源(后备电池)一撤,它就会一动不动。
如果社会上出现的问题都靠专家去解释,而专家越解释越让人糊涂,那就是有人在欺骗人民。“刺激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名词有多少人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些个字我全认得并明白字意,但就是不知道它们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若想明白还得去找书攻一下经济学。难道得把大多数老百姓都变成半个专家才能懂这套经济理论吗?专家被发明出来对付人民古已有之,代代不穷。专家横行的时代是没有公平与正义的时代,至少是因为有些事摆不平、拿不到桌面上,才老是出家人打诳语,骗我们老百姓。世事本明了,奸人故扰之。如果报纸上说的话让老百姓都懂,那这个政府才是个信得过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