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固然弥足珍贵,日月不能以钱衡量
(2009-11-25 22:26: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清晨七点的时间食堂吃早餐的人相对少一些,先去的已经吃上了,下一波儿坐倒班车来的还没到。因此,我一般掐着这个点儿去食堂,不过还是经常得排会儿队。别人买好了早餐,仨一伙儿、俩一对儿地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我从来都是坐在离水池近的座位单独进餐,往往是我吃完了,那些先于我的人还在那儿细嚼慢咽着、不急不忙地聊天儿。我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他们觉着是享受。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排队时恨不得快点儿买上饭,好像饿得受不了或有急事催着似的,等端着米粥、包子或饼坐将下来,他们的急劲儿就不见了。我排队时心里是真急,心疼为此花费的时间,看到这些不以时间为意的人,觉得宝贵时间的人真应该获得优先权——餐具一伸,我先来。
中午下班回家,走到楼下,一个收废品的老头儿在等我。我跟他没有交往,只是觉得他的吆喝“字正腔圆、跟播音员似的”而有所好感,故而每回都把旧报纸卖给他;他则因为我从不斤斤计较且总是抹掉零头而觉得我“这人挺好”。他等我做甚?原来,几天前卖书报时我曾提起现在市场上的土豆太贵了、家里土豆吃没了,他把这事记在心里了,今天特意给我送来了十斤土豆。我想给他钱,他不干了:“我就觉得你这人挺好,要钱我成啥人啦?” 他天天蹬着三轮走街串巷收废品能挣几个钱,我咋能白白地消受他的这份好意呢?我把一件没穿过的新背心和女儿以前用过的口风琴送给他以为回敬。这事儿我老大感慨,人与人还得在“处”啊!由此想到,当今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如果那些自以为是的阶层老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变天”,从自身计做事也应给自己留后路啊!大唐算是中华盛世吧,末期怎么样?“扶犁黑手反持笏,食肉朱唇却食齑”。我不是富豪,不属两极应该算是两极之间吧,无形中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作用,没别的,正像老头儿所说,俺这人挺好——做人还得厚道才是呀!
菜价上涨态势严峻,拿两样最稀烂贱的菜来说,洋葱每斤又涨了四毛,土豆则达到菜贩都难以置信的两块钱一斤。从前,每户人家都有个菜窖或存菜的旮旯,本身就是一个小菜行,市场菜价的升降有所缓冲。现在不行了,人都在忙活生计、另外居住空间也不具备贮菜的条件,所以菜价的升降马上就反映到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推动菜价上涨的最先因是什么呢?油价上涨!蔬菜供应由产地到用户,菜农的生产成本因取暖、塑料薄膜、农药等的涨价而提高,出产价就高是必然的,运输成本因油价上涨而增高,再到批发市场,降雪使得蔬菜存储成本升高势在必然,最后反映在老百姓的菜篮子里是菜价暴涨。天气会影响菜价的升降,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油价的提升。开车的人大概感觉不到菜市场的变化,不开车的老百姓可是明显地觉着现在的两块钱只能买以前一块钱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