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江南(10)
(2009-03-30 13:49:21)
标签:
苏州观前街玄妙观沧浪亭旅游 |
分类: 游记 |
从陋巷出来,眼前顿时开阔,一条现代化的繁华大街横在眼前,此街名东干将路。不远处的楼群中露出一对塔尖,它们是苏州双塔,在双塔寺内。它们的造型是完全一样的,到底是什么式样我说不出来,觉得它们既不同于藏传佛教的白塔,也不是那种常见的带飞檐的玲珑宝塔,它们的尖顶与塔檐有丝线相连,上方有点类似“丰”字的形状。
东干将路旁也流淌着一条河,河旁有一座“冶神吴句”的牌坊,垂直于它有两个石门,一曰“濂溪”,一曰“干将”。苏州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是战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其宿敌越国以卧薪尝胆为后人所知的越王勾践所使的宝剑,吴勾便是其中一柄。
河对面是新建的仿古楼——齐云楼,是为凯新电动车总汇。苏州的街面上跑着太多的电动自行车,此起彼伏的刺耳刹车声响让我直咧嘴,我没见有第二个城市象苏州似的有这么多的电动自行车及尖利的刹车噪音。
我在贵宾楼处拐向观前街,这里是苏州市最繁华的商业区。首先看见的是翠竹巷18号、挂着很大红匾“文化苏州”的苏州昆曲沁兰厅,门面显出一种大家闺秀的韵味。走过沁兰厅,是一个小广场,四周有人民商场、大光明影城。这个小广场名北局,是一处印有历史痕迹的地方,一块木牌上的绿字写到:“明洪武初,为内监董理织染之所,设织染局,专为皇室织造丝织品(清初在城南又增建一织造署,称南局)。元末明初,张士诚治苏时,曾设狱于此。富仁坊中有进监桥”。苏州的古迹文物说明,包括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全是用黄木板上刻写绿字而成,散发着一股古朴的文化气息。事儿虽小,却透出精致细腻。
苏州最有名的老字号饭店得月楼也在此处,斜对过儿的另一栋楼挂的也是得月楼的牌子,估计那个古色古香的应该是正宗的。太监弄的街旁全是各类老字号的店铺,如由费效通题匾的松鹤楼,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至于那不计其数的小吃更是充斥全街,根本不可能细数其详。
观前街是玄妙观前的一条街,现已辟为步行街,观前的灵星门是一座石灰混凝土的牌楼,它正对着东干将路上我看到的那三座牌坊石门,成为一组景观。玄妙观宏伟的的三清殿被四周的栏杆围起,门票阻止了很多人的脚步;其实,站在外面就看得真真切切,何必花钱进到里边去呢?道观的两旁屋宇全是店铺,卖的是清一色的服装、宗教用品。当年我曾在跟前一家书店买了两本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和蒙田的《人生随笔》。现在我已记不起书店的位置,恐怕早就不存在了,亦未可知。
我走进生意十分火爆的东吴面馆,要了一碗青菜面。这是家老字号,吃面的顾客得先买票儿等着叫面,这种方式于今已不多见。此店门上有副对联:二千年东吴水,五百碗老汤面。从前一天卖出五百碗面就是个不小的理想,可想而知它是个小店,看眼前的情形,500碗面是远远打不住的。瞧,像我一样等面的食客之多,即可知道它卖的面为什么比别处卖得便宜——多销才能薄利。
五卅路上的苏州公园和体育场处,有一大一小两块石碑,小的是民国十五年苏州各界联合会为纪念五卅运动而立的;大的是当今市政府所立,确定路名由来和此路的革命历史意义。人民路的苏州中学是一所颇富盛名的中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生源基地,校名由胡绳题写:“江苏省苏州中学”。对面的苏州医学院现已并入苏州大学成为其南校区。
我沿着人民路继续往前走,东面出现一座石牌坊 ,其上刻着“沧浪胜蹟”——哦,沧浪亭到了。
时隔十七年,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它的模样了,不过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曾在这个园子里走过,好像那个著名的亭子四周有许多假山石,就象我儿时所看的小人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画的那些妖里怪气的山石一样都有着空洞,仿佛里头藏着妖怪。可我的日记里为什么却说它是我“印象中第一大骗人去处”呢?还是看一下沧浪亭的有关资料:
沧浪亭旧址原为五代中吴军节度使孙承右的池馆,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被贬,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孙氏园址,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亭名“沧浪”,取《孟子》和《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之后,屡易其主,扩大花园,营建大阁,“园亭之胜,甲于东南”。园外清流萦回,园中古亭翼然,丘山古木,仍不失旧时风韵。沧浪亭阜高水广,境界清旷,历代文人名士题咏酬唱颇多。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之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五百名贤祠集周代至清代2400年间吴郡名贤594人,勒石造像,垂范后人。季礼、伍子婿、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韩世忠、唐伯虎、文徵明、况钟、林则徐等皆列其中,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沧浪亭园林沿河而建,顺河边向里走,沿河的石台上全是摆地摊卖古币古玩旧货的。走过小桥,跨过沧浪亭的门槛,两扇不大的黑门板洞开着迎接游客,它们是由细碎的木条如鱼骨一样拼成,黑漆掩盖不住那些鱼骨纹理。门后靠墙依着门栓,其形状就象手机上显现的不在服务区时打出的小雨伞符号。向里望去是一堆假山挡住了视线,假山让我联想到“曲径通幽”这个成语,心里吟起“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迎门的这堆假山果然印证了我十余年前的印象。
沧浪亭的正对面也有一处园林,同样的黑门紧闭着,上面浮雕着“可园”二字,一问,得知这儿不对外开放,是医学院的一部分。
沧浪亭往里的河道似乎转了个弯,其实只是开阔了一些,水边有一座很墩实的礼堂似的建筑,这是苏州美术馆,稍稍走近又见它的上方刻着“颜文樑纪念馆”,此刻挂着一块红色横幅“纪念亚 明先生八十诞辰作品展览”。这里可能是美术馆的后身,因为这条河在此转弯南去,却无桥与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