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若牛
(2009-02-13 17:55: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2月3日没有出门,在家整理笔记时看到去年记下的提纲还尾随于后,对照之下深感年复一年的相似。因为懒惰、也因为相似,这些杂乱无章的记录一直没动地到了今天。难道我还要把它们推到2010、2011、20NN年去吗?不妨照搬过来,把它放在这里做个今昔对比吧。
以下是2008年鼠年的“笔录”,破折号后的黑字是今日的短评:
【华北平原上除了水塘就是田地,找不到荒地——这是火车上的观感,人多地少啊!
公交车上老两口下车,售票员替行动不便的老太太刷了卡,耳背的老头很倔,坚持自己刷。老太太嘟囔道:“刷了不就得了吗?”——在京城公交车上见到的一幕,作为有趣的生活常景儿记录在案。
桥在图上只是一个点,把相对的站名隔得让人绕一个大圈——京城很多站点儿更名为“×桥东”、“×桥南”,一座桥占多大一块地儿啊!
坐在公交车上,有一瞬我忽然觉得自己的神态太像妈了,再寻思某些动作又有些像爸。
军号总是一个音儿,在固定的时刻吹响。六点半起床,七点吃早饭?八点又响做什么呢?——家跟前驻有军营,从清晨的起床号开始每隔一段时辰就来上几声,引我所思。
大年时节,大清早地谁还吃肉夹馍和煎饼呢?光膀子锻炼的人——这是初几的清晨我在回龙观大街上所见的情形,并感慨道:过年还出摊儿的小贩们的辛勤值得尊敬,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如这个光膀子锻炼的人)令人佩服;这是敬与佩的区别。
开着面包车遛小狗。车里如人般坐着的大狗在望景——也是该街一景,狗得到了人的待遇。
小狗以“呲花”为怪物,吓得大叫前冲地咬。放花的人一簇簇地站着瞧,小孩乐大人乐什么劲儿?——这是夜里在回龙观所见的放焰火的情形。
爸蒸大饺子,酸菜馅的——爸常爱鼓捣这些我觉着做着挺麻烦的吃的,不过,跟养花一样,倒也是老年生活的乐趣。
爸戴上老花镜,把报上剪下的新开放的33家博物馆名单与另一份逐一对照,一笔一划地写上它们的位置——我按着爸做的这份儿“索隐”去了几家,比如老舍故居。
晚饭后看丁俊辉和希金思打球,险胜。爸可以看出许多斯诺克的路子——我几次进京都见爸看球,早已看得十分在行了。
爸脚拖抹布擦地——我家的习惯不用拖布,而是采用此法搞地板卫生。
忙叨人的年夜饭,看似简单的一桌菜,准备起来也一小天。炸肉段、黄花鱼、大虾,过油。焅油渣,寻老花镜以看成色。熬猪皮冻,戴上眼镜用镊子钳去未净的猪毛,再用刀刮去皮上的赘物。“猪皮没熟前刮去油泥,外头的能这么整吗?得多脏!”爸一个人的晚餐。“现在吃啥都不好吃了,从前在尚家海带卷了干豆腐一蒸就是挺不错的凉菜。”剪碎红辣椒炸油——这是爸做饭的几个镜头。
三十的上午看妈。妈不在了,再和我过几个年多好啊!我觉得爸的性格属于悲怆型的,凡事总为他人着想,宁可自己一人挨累。北边的电话会让爸感觉好些吧?听到他哼起了歌子,心里也宽松不少——这是除夕白天的事,使我发出“感也亲情恼也亲情”之叹。
爸做的冰糖葫芦然然嫌苦,又不惮劳烦地把山楂一个一个地剜削之后回锅重熬,结果山楂熬碎了穿不住,爸突发奇想将它做成饮料,盒装的王老吉太甜,与山楂汁兑在一起正好当饮料喝——这是爸的巧思,他的眼里没有没用的东西。这自制的饮料后来成为我和老弟登山时的佐食物。
爆竹在子时大作,以为须臾旧岁除。短信随炮声不断涌入,借助这一工具人们传送着廉价的祝福。虚伪的短信能笼络住心吗?每到饭时便是炮声大作的时候——这是我永恒的咏叹调,也就是牢骚。
初一,大家还没起来的时候,我和爸在厨房包饺子,荤素两馅。肉饺煮好后,爸非得等素馅也煮好了才吃。十点钟,饺子吃完了——这跟今年何其相像啊!
然然在他妈的监督下写作业,之后再练琴,烦躁得弓子也给拉折了,也逮着理由玩他的电脑游戏了。爸说这出的什么难题、怪题,大人都做不出来却让孩子做?——今年他又长一岁了,没人监督也能自己写作业、拉琴,虽然还是有点儿应付了事之嫌。
春晚的杆术杂技很精彩,爸却坐在沙发上睡着了,让然然叫醒。然然本命年,换上了红裤衩。对他来说,赛车游戏比春晚更好玩。
春晚的舞台背景。《手影》。唯美的七女《飞天》。子时的“神七”国旗交接仪式很感人——我怎么越来越爱感动了?
《星光大道》上出了个黑龙江盲歌手杨光。幼童的京戏好看。女主持的身体总是不由自主地微微倾向男主持的。初一的电视基本在回顾春晚。十来个小时把某些节目重温了三遍。——一组春晚观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