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6)

标签:
白族大理旅游下关上关鹤庆新华石寨子银都密支那玉石 |
分类: 游记 |
D4——11月1日(上午):
大理之夜真的不宁静。深夜里外面的夜总汇传来狼嚎般的歌声,唱得那么难听居然还自我感觉良好。迷迷糊糊地将就过了下半夜,六点钟我和爸起来洗漱,吃过早餐,踩着一地水光到院外上车。车还是昨天的大巴,老高“下课”改由司机兼任导游送我们去丽江。
车出下关仍未走出夜色,小雨歇了窗上还蒙着哈气,发暗的车外是稀疏的灯光,黑瓦白楼好似晨光一样把人心擦亮——天亮了。
大理的少数民族以白族为主,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那些黑瓦白墙的民居。乍一看这些翘檐楼房与江南水乡的房屋相类似,细看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四壁都勾有轮廓线,白墙大多写有“风花雪月”、“紫气东来”等四字吉言。白族民居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典雅洁净,吸收汉文化的熏陶较深,比如它屋脊的翘檐、檐下的彩画装饰等等。如果说大理是此次云南之行感觉最平淡的地方,那么这些在下关去往古城的路边连成一线的白族民居相当于一道风景线,为大理生色不少。
八点多钟到了上关。这里的民居没有古城一线那么新,风格还是一样的,更具家常气息。途经一个不起眼的路口,据说那是通往缅甸密支那的“赌石之路”。
上关之后,过了军马场收费站,我们的车便开始在山路上盘旋。大丽线不断升高,山里的云雾越来越浓,当爬到高处时,低眼望山间——呀,那乳白的雾气浓得跟牛奶一样流荡在山腰间,越来越浓的云海时而吞山、时而漫谷……有些车停了下来让游人拍照——司机说得对,这样的弯路停车是很危险的,我们还是在弯来转去中欣赏这一美景吧。多数人是在别人的惊叹声中才从打盹中醒过来的,看了一会儿他们又把眼睛闭上了。美景不会亏待勤快的眼睛的,我相信。
车子开进了规模很大的密支那玉石加工厂,在这里我们得呆上一个多小时。院内停满了大小车辆,全是游客。这里地处大丽线 98KM处,站在公路上即可望见被白云遮去顶部的玉龙雪山,在阳光映射下闪着银光。加工厂背靠的马耳山还笼罩着浓密的白云,因为离得切近比雪山还多些气势。天晴气朗,太阳不时地穿破云层给清晨加温,强烈的光线射在脸上不由使人想到了紫外线和海拔。公路对面的一座矮山上有只“蝴蝶”(——其实,那是人工挖掘造成的)把我吸引住了,跑过去避开电线杆给它来张特写: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去寻找。
十点半,我们离开了“密支那”,继续沿大丽线前行。11:15穿过鹤庆县城时,司机不多的几句讲解提到这里仍属大理管辖,但街上的白族妇女着装明显发生了变化,她们都戴着朝上翘沿的土黄色帽子(与内地的男式单帽差不多),腰间围着也是土黄色的围裙,整个人都是土黄色的——后来得知这里的白族是古时的一个分支。
出鹤庆县城几公里,车子离开公路,开进了以银器而知名的新华石寨子民俗文化村。我们又该进购物店了。不过,这个店又有所不同,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三合院,面山的“寨门”(上书“石寨子”)里外作为停车场,另三面皆由古典风格的屋宇组成,色彩鲜艳、雕梁画栋有如宫殿。院子中间是个带池塘的小花园,里边有银匠正在打造银器,两侧是售卖土特产的摊位。我各处拍完照后,便站在阴影里打量眼前这座大山。此山名为凤凰山,植被较少,显得苍凉硬朗,山势筋脉粗放。它体内所蕴藏的银铜矿藏,千百年来养育了此地无数的手工匠人,打制出了许多出口海外的银器,成就了石寨子的银都之名。
金银玉石、古玩珍宝,我看到的只是人目光里闪烁的欲望,很少能从中发现审美的眼神。穿金戴银代表不了高贵,反而透露出本性的低俗。工匠的巧手所打造出的品位让贪婪者、余蠢的人败坏了。所谓玩家也是在玩自己的生命。
玩玉、赏玉并非真的懂玉。玉的灵性是因为她的生命蕴涵在无生命中,如同人一样,活着的时候免不了俗气,死后就神圣多了。所以,成为伟人或圣人就得远离人群,把自己变得神秘,或者等待死去……
正自想着这些有关玉石等物的念头,其他游客都回到了车上,车回到公路向丽江驰去。几个妇女不再睡觉了,兴高采烈地品评着刚买的银饰,看来购物对于她们来说比旅游本身更有吸引力,甚至可以驱散一路的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