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山迎客松挑夫旅游户外驴友文化 |
分类: 游记 |
迎客松前设立了排队的护栏,游人想跟迎客松照张像得排挺长的队。到处是人。迎客松对我们来说成了送客松,在此稍事停留,我们就下山了。我注意到迎客松那支伸出去的“手臂”被铁棍支着,就像一个负重的黄山挑夫在支杖歇息——迎客松也够累的了,天天给千千万万的人当模特啊!
这一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挑夫了。黄山挑夫非常有名,好像曾经上过语文课本。我们轻手利脚地往上走还汗流浃背,他们可是挑、扛着百十多斤沉的东西啊!这回遇见的挑夫格外多,据说上面在建宾馆。他们和游客混杂在一起,这更增加了他们的难度和强度。一些没经验的游客往往挡住他们的去路,那气喘的提醒也是要耗费他们体力的。他们走一段,就将木棍支住一端,立在山路边歇一气。看上去他们走得挺慢,不过你看他们的两脚会发现每一步都踩得坚实有力,而且并不比你慢多少,当你累得歇息时,他们便又超过你了。在黄山挑夫面前,无论是谁都要让路且应心怀敬意。他们应该是最辛苦的人了。但这个世界毕竟有不是东西的人——就在去光明顶的山路上,一个挑着钢筋往上走的挑夫被一伙下山的游客挡住,一个人模狗样的男人不但不让路,还故意地向挑夫挑衅:“嗨什么嗨,嗨也没用!”并推搡着负重的挑夫!这种行为把挑夫激怒了,周围的人也对那人报之以冷眼,连他的女人都觉得太过分了。我当时就一个反应:恨不得一脚把这个家伙踹山下去!
后来我遇见了一个空载的挑夫下山,他手里拿着一支弹弓,捡着石子如孩子般地玩着。老天怜悯这些受苦人,苦中作乐也是对他们千辛万苦后的补偿吧。
(12年多以前的迎客松。由于是翻拍,效果不好,但迎客松的样子似无大变)
将近两点钟时我们下山了,在登天都峰的平台处,我又仰望了一番那道“天梯”。
那道我登临了两次的“天梯”高高地悬挂在立陡的山壁上,今天看上去我仍为当年捏把汗。有两个小伙子翻越隔栅,试图挑战天都峰,被工作人员给喊了回来。
来时我已得知,莲花峰进入五年一轮的修养期,而天都峰冬季封山,须待 4月1日才能开放;所以,两座高峰都没机会登临了。
下山的路在半山寺之后与我前两次走过的山道重合在一起,熟悉的立马峰危危乎耸入天穹。下到慈光阁,黄山一日游即告结束。我们又步行到三里地外的温泉,在那里等车回住处。
我三上黄山都与莲花峰无缘,也没有去西海大峡谷,此次黄山之行更像是一次简短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