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女儿读孔庆东并析李杜

(2007-09-11 13:23:02)
标签:

文学/原创

孔庆东

李白

杜甫

遥远的高三八

情感

父女生活情景

 

我把孔庆东《遥远的高三八》打印出来给女儿看,想听听她对这篇描写高中生活的文章有何想法。像以前一样,看完了她也不会主动跟我发表她的感想,只有我问才会开口说几句。“挺好的。”语气淡淡,再加一句“比上一篇有意思。”上一篇指的是老孔讲评钱锺书的散文《说笑》。我明白她说不出具体好在哪儿。我也有这样的时候,但我不希望她也跟我一样老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记得我初读《高三八》时觉得它真幽默、太好玩、作者太有才了,这回重温之后感到老孔在写此文时还带点儿腼腆、羞涩、稚嫩,不似后来那么老辣。我以为他的47楼更好一些,读得更过瘾一些。女儿陷在那些风花雪月的软绵绵的文字之中,头回看到这样的文字,我真想看到她发出惊叹之声。

老师留了两首唐诗,要求写出读后感。女儿看不懂,拿来问我。我一看,一首杜甫一首李白,一个诗圣一个诗仙。杜诗是《又呈吴郎》,李诗为《赠孟浩然》。

《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老杜这首诗令我左思右想也不得其解,虽大致能悟出点儿味儿来,却又是一个说不出。后来我囫囵半片地解释一通,自己也觉得不太通。今天上网求索,方知解此诗应晓其事始末。女儿和我根本就不知诗的出处与背景,焉能明白此诗大意?

李白的这首诗我读过,意境不难说,给女儿解说一遍。她似有所悟地伏案写她的作文去了,我也不知她是怎么写的。今儿中午跟她一说,惊呼:“呀——写错啦!”本来是写给老孟的诗,她给当成诗仙夸自个儿了,没法子,只好重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明天俺要远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