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012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长衫李里释讲国学

(2007-07-13 12:53:07)
标签:

李里

国学

大庆石化

长衫先生

 

公司请了一位叫李里的四川 师大教授来讲国学。那天一早来到厂里,整理一番日常所做的事后,我便骑上自行车去了龙凤培训中心。

多功能厅的门口,每人凭票领取一本土黄色古朴封皮的书《四书五经》。会场前面有一行人排着队,一个穿浅色长衫、看上去年纪不大的人坐在那里依次为每人所领的书上题字签名。这个戴眼镜的人肯定就是李里了。没想到这位先生这样年轻,原还以为是个老头儿呢。

此前我对李里一无所知,在我所持的票上有段儿这样的文字评价此人:

                         长衫先生李里简介

李里三岁习画,作品在英法美等国展出。九岁时作的一幅《西游记》长卷画被美国一家博物馆收藏。童心就爱好读古典书籍,小学期间已读完《石头记》、《论语》、《孟子》、《大学》等古书。中学开始穿长袍,27岁开师潜心写作《国学通传》。现在他在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授课,主讲国学。他讲课从不用课本,娓娓道来,黑板上图文并茂的板书可窥见其才气一斑。如今仍孑然一身长衫,生活悠然清闲。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席长衫,玉树临风,才华横溢,潇洒倜傥。

我是听完李里一天的讲座之后才细看这段简介的,由主办方“醒狮”所作的不长的数句溢美之辞中有几处句逗标点错误(此处我已更正过来)。

李里的课开始前,在组织者的提示下,全体起立问“先生好”,长衫布履的李里面向我们鞠躬答以儒礼——掌心向上、双手交叉合于胸前。他采用这样的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化工生产的人来说感到很新鲜。下午开始上课前,李里仍是行儒礼,我们没有这个精神准备,忘了起立,只好报之以掌声。

李里个头不高,面容清秀,确有一派儒气,只是讲话间不时地如嗓间有痰般地清嗓子。师生礼毕,他稍带着把释道武林的行礼方式作以介绍,之后正式开始了他的“國學精義”讲座。

仿若古之儒生一般,他的板书也一如他的着装打扮,从右至左、繁体竖排。而今能写繁体字的人太少了,而凡字皆以繁体字书之的更有几人?而这些竟都是一个年刚三十的年轻人所为?!

李里讲谈之间随时随意地引用一段一段的古人语句来说明自己讲述的道理,自然而然,博学而不卖弄。当他背诵《藤王阁序》全文时,我觉得跟说相声似的连个锛儿都不打。如果光是倒背如流的功夫也算不了什么,可李里把他所精熟于心的儒学融会贯通地运用到生活当中,解释得头头是道、令人信服。他这三十岁所展露的天分和才气,让我这大他整整一旬的四十多岁之人赧颜、丧气。小小年纪就万卷书烂熟于心,真是愧杀我等浑浑噩噩之人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时会给人以人生的失败感的。

李里从少年时即有了投身并弘扬国学的志向,加之天资聪慧,赶上当今国学复兴的火热盛世,他的脱颖而出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着长衫、按古人方式生活只是外在的仿效,如果没有内在实质的才学,决不会口若悬河地以“之乎者也”来畅谈今之世界。

老弟游平遥古城时曾遇见一个基督教神父,非常赞叹其人的学问。我觉得眼前这个李里更加了得,简直是太有才了!

课间休息时,李里是休息不着的,仍得题字签名。李里并不是在每本书上签个名就拉倒,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名字相应地题上一句古语;再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他不使用公元纪年,而是“共龢國五十八年夏”。我是他最后一个题字的人,他用签字笔(若是毛笔就更有儒风了)题道:“大哉乾元萬物之始 李里敬题”。这是《易经》上的一句,李里解释说“乾乃一也”,亦即契合我名字中的“一”。

写到这里,我不想再写下去了,文字是难以表达我听课时的感受。我干脆偷把懒,将所记的笔记以提纲的形式放在这儿,相信以后再看到它仍能遥想李里当时讲课时的神彩、才气。

                     李里《国学精义》笔记

第一部分,“什么是国学”亦即“国学名实”。李里给出的定义是:国学即中华民族土生土长故有之学问。

国学囊括了四方面内容,经史子集。

经学——儒家经典之学;史学——记录历史之学;子学——诸子百家之学;集学——纯文学。经学乃国学之魂,史学为肉,子为筋络,集为皮毛。

今天他主要讲经学,于是粗略地介绍了一下史、子、集。

子学包括四类,宗教、哲学、科学、艺术。

玄藏取经使我们了解了古印度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印度这个民族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往往追溯到神话年代。玄藏所研的佛教称为“在中国的佛教”,因不能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现已消亡;现今的佛教为“中国的佛教”,也就是禅。玄藏本是个英雄,一千多年的演变,竟成了《西游记》中善恶不分的无能和尚形象,也说明了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不同。

中药是从汉代之后采用的,此前是针灸之法。中医擅医阴性病,如病毒性的病;西医擅医阳性病。西方以分析的方法了解事物,而中国人是综合而全面地看待事物。西方科学研究物是什么,中国科学研究物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称,治未病而不已病。中医的望闻问切之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而知之谓之巧。

集学包括了楚辞、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文学评论。李里借苏东坡之诗感叹楚辞之美,“桂棹泛兰桨,淼淼兮于怀,望美人兮一方”

第二部分,儒学何以为国学之魂?

其一,它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观。

《古文观止》分上下两部,每部的开篇及末尾共四篇文章,讲的是“忠孝礼义”。

老子之师遗言曰:过乔木而趋。意为敬老。农耕时代敬老是取得老人的经验。古木代表老人。古时三种人可立牌坊,一为忠臣、而为贞妇、三为百岁以上老人。五十家杖,六十乡杖,七十杖于廷,八十杖于朝,九十天子往而就,百岁修牌坊。

其二,儒学与民族文化相终始

孔子是集三皇五帝及商周文化之大成者、系统的理论总结者,“修诗书,正礼乐,赞易经,著春秋”。他的两大贡献,“立人极”、“总结文化”。论语的微言大义。

其三,儒学乃其它文化之基础

其四,儒学与民族命运相终始

国兴则儒兴,国弱则儒弱。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盛世,第一次为西周的“成康盛世”(十年废刑法);第二次为唐朝的“贞观之治”;第三次是清代的“康乾盛世”。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正面临着第四次盛世的前期(几千年的农业税免除了,农村的学费免除了)

君子不器。

而今中国的大学都是学技,而非道。“道”与“路”不同。路是用脚走出来的,道是用首走出来的。通向光明的路谓之“道”。四书即为育人之道。孟子曰:以先觉觉后觉

第三部分,儒学名实

李里以汉字的象形讲解儒学之义。

“儒”字:人之所需,所需之人。

儒学是生活的哲学,讲的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儒学解决了四方面问题:1、人与身的和谐;2、人与人的和谐;3、人与心的和谐;4、人与天的和谐。

原始的儒生是商朝的没落贵族。儒家的职业,载体即为“师”。

中国的读书人(儒)皆关心国家大事,与天下忧喜共之。

符号时期

近代四大哲学家之一、德国的卡西尔说,符号创造了文化。符号文字是文化的中介。

首先,“人”的符号产生了阴阳,演变出了八种元素即八卦,象征着八种元素协同合作,围成圈子跳舞祈祷。符号与符号重叠表达了思想,八卦的组合生出了64卦。

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讲天道,下经讲人道,推天道以明人道,天人合一。要敬天、知天、事天、乐天。

文字时期

四眉四目的仓颉造字

“人”的象形字如一“席地而坐之人”,可以见出“谦逊、端庄、稳重、内敛”的理想。

人分男女,“男”字表明男人是下力的,女子是审美的。男女而夫妇,“夫”为“大”上一横,那一横代表男子头上的发簪,只有行了弱冠之礼的成年人才戴簪子,故夫意谓着责任。夫妇而父母、子女,“孝”而“教”,敬严(诚)慈爱(仁),诚而礼、信而仁。仁本内心,义乃行为;礼生智,义生勇。梁漱溟的读书人风骨气节,是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智生忠(尽己为忠),勇生恕(推己为恕)。忠的精神为乾(自强不息),恕来自坤(厚德载物);为何说大地母亲,生养万物,博大的包容性。

推而言之,夫妇之道即可参悟天地阴阳之道。

(李里还讲了第四部分,儒学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意义,在此略去)

龙凤的课上了一天,中午就近在炼油厂的六食堂胡乱地吃了饭,便骑车去了湿地。约在两年前吧,行进在卧龙路上,见二十里泡深处耸起一座绿色的瞭望塔,便想去那里瞧瞧。这回利用中午的间歇,正好可以满足一下踏遍各处的想法。出了龙凤街里,从铁东村跨过铁路仍是铁东村,一条混凝土铺就的马路曲线地把我领到湿地门前。虽有闲人免进的牌子,却无人阻拦,我自由自在地骑了进去。一排排的房舍之间都有水坑,在水里坑外有很多白鹅,这里定是养鹅场了。路上站着一只很小的鹤形鸟,见有人来升起空中,那两条细长的腿直直地伸向身后的姿态,极像是滑雪运动员的两根雪杖。那座绿塔原来是湿地管理中心。我在里边整整兜了一圈,几乎见不到人,非常幽静。这里还是别开发成旅游区的好,人还是少来这里打扰湿地生物的生活,就让它们无忧无虑地自在生息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