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冷漠微笑 |
分类: 随笔 |
你知道最呆板的面部表情在哪儿吗?如果我的回答是在公交车上、地铁车厢里,想来会得到百分之百的赞同。你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一点,也会知道自己的脸孔也板得跟别人一样。
在公众场合,无表情的表情是每个人无意识的选择。众多的陌生人集中到一个狭小的空间,自我保护的本能让彼此拒人千里之外。
以前,北京地铁里看报是很普遍的现象,现在有了手机、MP3这类玩艺儿,又增加了低头玩游戏或编发短信、睁眼闭目沉浸于个人世界中的新景观。只有偶然的一点“意外”才会短暂变换一下人们的表情,之后就又重新死水一潭。
有一回,我在地铁上看见这样一幕:一个小伙子挎着吉它穿行于各个车厢,边弹边唱。对此,所有的中国人都无动于衷,只有一对儿年轻的、正在热烈交谈的外国男女,看见这个卖艺者已走过去,那个女的赶紧从兜里掏出零钱,追出好远把钱塞进挂在小伙子身前的袋子里,面带笑意的表情像是完成了一桩心愿。
我理解这种尊重别人劳动的行为,却不会作出这种外国式的行动。中国人的确比外国人缺少一分轻松与热情,多了几分矜持与冷漠。从深层意义来讲,这跟文化有关,但更在于公众习惯。老外并非就比中国人文明,只不过人家在公众行为上的他律到自律比我们要好些。
在陌生的公众场合,互不相识的人是不太容易交流的,但起码可以在相互对视时能给对方一个微笑。外国人能做到这一点,但中国人很难;我多半也做不到。因为我们有过太长的人整人的历史,我们中国人心与心之间的壁垒太森严了,古话讲,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回过头来,想一下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算计,很多情况下真的不值呀!
我们希望活得轻松一些、浪漫一些,那就从一个微笑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