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世界杯

(2006-11-11 13:28:00)

 

 

我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上大学以后才知道的,此前的十七年,十四年是在农村,后三年虽进县城上学,却是一门心思只知用功,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都发生了什么事。

不扯别的,只说足球。

我知道有足球、或者说是刚知道这项运动,还是在上大学之后。

世界杯对我来说,是从1982年那届开始的,而真正入迷是在下一届的1986年。

我记不清是在具体什么时间和情形下第一次脚触足球的,关于足球所能想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1982年那届的世界杯,准确地讲,只记住了最后的一场冠军决赛。好像是在一个合班教室吧,前边的讲台上摆着一台屏幕很小的电视机,而且还是黑白的,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看球的热情。虽刚入学不到一年,但我已是个球迷了,至少自认为是个球迷。那场比赛是意大利队与巴西队争夺雷米特金杯,我希望巴西队捧杯当冠军。

对那场球赛,我只有个大概的印象了。巴西队占尽了场上的优势,压着意大利队打,把我们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赶紧进球,让巴西人赢得世界杯。可就是奇了怪了,巴西人那样猛攻,就是攻不破被打得似无招架之力的意大利队的球门,于是记住了这个队有个“钢门”佐夫。最后,意大利靠着“金童”罗西的三个球,将世界杯拿到了手,30?!我这个失望啊,好像那奖杯本是我的、却被别人偷去了似的!向着巴西的人占了大多数,球赛一完那些高兴不起来的人都是像我这样的巴西队的球迷。我觉得巴西太冤枉了,踢得多好啊,却输啦!瞧那个意大利,凭什么他们获胜——胜了也是“偷”来的,决不是他们比巴西强!而且你看那个瘦得跟猴儿似的罗西,就这样的居然还成了最佳射手?从此种下了对意大利的投机取巧、打法不光明正大的印象。我为什么这么不喜欢意大利队呢?没别的,就是不喜欢他们总固守的所谓“混凝土锁链式的防守”打法,每场都是被动防守却总能靠几次突然反击赢球,心里就为那些在场上占据主动却最终输球的球队鸣不平。现在看来,这对意大利多不公平啊,但这种毫无道理的心理偏向,却是人人皆有的,因为它是纯感性的——谁让我那么喜欢巴西的足球呢!

这种对意大利队的成见一直保持了近十年,直到连看了几年每周一次的意甲联赛才渐渐消除了。

1982年的世界杯点燃了校园里的足球战火,操场上踢球的人越来越多,大场(两头有球门的正式场地)进行正儿巴经的班际较量,四外以砖头作门踢小场,没地方的对着砖墙过脚瘾。

 

1986年,我即将离开大学校园,毕业前的闲暇有了更多的踢球时间。在热切的等待中,那年的世界杯终于开始了,各路诸侯云集在遭受地震重创之后的墨西哥捉对儿厮杀。因比赛都是在半夜进行,怕影响教学,系里将电视锁起来不放,把球迷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磨磨。家有电视的本市学生跑回家去看,外地的只好通过各类关系想办法。但没办法的人是大多数,就向系里、学生会提出抗议,强烈要求把电视机拿出来播放比赛。后来校方终于吃不住劲了,顺应了大家呼声高涨的要求,使我们看到了后半程的几场重要比赛。除了在学校看球,有几场重要的比赛我是在亲戚家顶着讨人厌的压力看的,要知道那时候我们上一辈儿的人绝对不可理解我们对足球的痴迷——半夜三更的,你不睡觉看球,不还影响别人睡觉呢吗?

这一年我支持的球队是法国。在1985年底的丰田杯赛场上,法国球星普拉蒂尼的出色表演征服了我,使我从心里希望普拉蒂尼率领的法国队能成为本届的冠军。我依然喜欢巴西足球,也希望他们取得佳绩。当这两个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上相遇、必有一个队被淘汰时,我思想斗争了好久。两个队我都喜欢,哪个被淘汰都挺令人难受的,可只能有一个进入下一轮啊。什么叫忍痛割爱,什么叫残酷?这就是!没人要求你必须选择哪个球队,但球迷们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球队。最终,我内心的天平向法国队倾斜了。因为我觉得普拉蒂尼太神了,在中场那出神入化的传球总能给同伴创造破门得分的机会。法国的中场铁三角为我所熟知,而且那时的法国队夺标呼声特高。当法国终于胜了巴西而晋级后,我这个与人家毫不相干的学生竟长吁出一口气、竟至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这是我看的历届世界杯之中唯一一次选择了巴西以外的球队——那时没有今天的彩票,也没有竞猜中大奖那样的活动,没有丝毫功利因素搀杂其中。但是法国队最终没能拦住西德(联邦德国)的战车,我跟着痛苦的普拉蒂尼一块儿痛苦着。

1986年的世界杯最终是阿根廷队靠着不可一世的新球王马拉多纳赢得了冠军,我才看到这个矮墩墩的新球王如此神勇,带起球来如入无人之境,无怪乎后来被长大了的老弟所崇拜,至今他还把迭戈当作网名呢。但老马球踢得好是没的说,可为人出事却是五毒俱全,啥不好的事儿都干,一点儿也不注意自己球王形象。但老马太有名了,足坛也不得不容忍他的一系列恶习。你像他那著名的“上帝之手”,换个别人试试,事后不给个禁赛也得被罚点银子,可到老马这儿成了随机应变、急中生智的美谈啦!所以说呀,人要是出名了,丑闻也成了天才的想象。

 

又一个四年过去了,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燃烧之时,我已参加了工作并成了家,不再是无牵无挂的单身汉,但这不影响我对足球的热爱,只是在自己的家中看球,不可有能大家一起看球时肆意宣泻的激情,只能拍着大腿将叫好和焦急憋在嗓子眼儿里。自家的电视随时可看,没有可哪儿寻摸电视的苦恼。我虽没做到起初打算的一场不拉,但所看的场次之多,让我大过了一把球瘾。但是在我过去的日记里却无一字体现那轰轰烈烈的世界杯,似乎地球上根本就没有足球大战这回事儿似的。我甚至想不起来最后是哪支球队得了冠军,只记得东道主意大利得了个第三名。靠着网络的帮忙,我查到该届世界杯被由马特乌斯领军的西德队获得,这是西德队历史上第三次捧杯。回想起来,“意大利之夏”的开幕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身着雍容典雅服装的意大利妇女款款地飘然而来,就跟从古希腊罗马神话里走出的女神一样。另一个印象是该届杯赛的金靴奖得主、最佳射手斯基拉奇双手高举庆贺进球的画面。至今我还奇怪那时的意大利为什么总是出昙花一现的射手,斯基拉奇的突然成名之后马上就销声匿迹了,就跟1982年冒出来的金童罗西一样。杯赛后,他们都默默无闻了,“蹬”在他们脚上那副金靴似乎更像是意外所得。

1990年的世界杯最震撼我、也让我最兴奋的是非洲雄狮喀麦隆,它的冷门迭爆也让世界为之震惊,它那将世界诸强斩于马下的势头大有直指冠军奖杯的可能,这支斜次里杀出的球队把我喜得恨不得它能夺冠,因而它未能进入四强令我非常遗憾。1/4决赛它对的是英格兰,英虽是老牌劲旅,那场球踢得甚是艰难,要不是在眼看就要吹响全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前勉强进了一球,喀麦隆就更上一层楼了。虽然它已为非洲创出了位列八强的历史纪录,但我私下认为它至少能当第四。喀麦隆最耀眼的明星是已经38岁的老将米拉大叔,他的表现使我倾倒,至今他那进球后跑到角旗处扭动身子的舞姿还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他所率领的黑小鬼们个个精干有生气,使包括我在内的世界球迷认识了非洲足球,原来在贫瘠沙漠里的黑人踢得这样好!从此,世界不敢小瞧非洲球队了。又是这个米拉,四年后又以42岁“高龄”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尽管喀麦隆没能小组出线,但米拉仍在对俄罗斯一役中攻入一球,成为世界杯决赛历史是年龄最大的进球者。这回我没为喀麦隆队感到遗憾,因为我看到他们的球迷竟然在场边做起巫术来祈祷比赛的胜利,到底是一个未开蒙的愚昧民族啊,这几秒钟的镜头一下子扫去了我对喀麦隆的好感,认为它败在必然了。

 

1994年的世界杯在篮球的超级大国、好些人不识足球为何物的美国打响,这时我的目光又回归到巴西身上,最终巴西队靠罚点球站胜了意大利队,如愿地第四次捧走了大力神金杯。这届杯赛上,我知道了罗马尼亚足球的厉害,特别是它的中场球星哈吉,那出色的表演大有普拉蒂尼的神韵。

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世界杯却以平庸收场,大凡商业目的的炒作都是如此。客观地讲,“明星”球队的失利既有偶然因素在内,也有它们的必然,如巴西就有我所不知的潜在危机。打到最后的球队都不完美,包括夺冠的意大利。(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偶感片段
后一篇:亲历地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