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日经年(2)

(2006-08-23 17:32:17)

3

不觉得就到了将午的时候,总是在1110分左右,我离厂回家。我完全可以坐车回家,那样还给人一种忙于工作的感觉。但我不愿那样,不想麻烦人是其一,给厂里节省点汽油乃其二,最主要的是不背弃自己订的原则——在卧里屯范围内决不坐车。

我是完全可以实行自主管理的,这也是公司提倡的管理目标。

中午饭以简单快捷为宗旨,并考虑到一周内每天早中晚三餐的花样翻新不重叠,使营养齐全。如昨天吃了豆角、土豆,那今儿炖白菜萝卜豆腐汤,明天炒洋葱,后天就应该是茄子炒尖椒了,以此类推。别看我这个菜谱太大众化,让嘴馋的人咽不下去,但它自有我的道理。这些家常菜所具有的营养成分,远比山珍海味要多,而且价格低廉,平头百姓都能消费得起。我从小不就是吃这些长大的吗?当然,我的食谱不是成天就这些菜翻过来掉过去的,每周至少炖一次鱼、鸡或排骨,还有两次木耳,这营养还能缺吗?不过这些“大菜”是晚饭的内容,只有晚间才能有充裕的时间鼓捣这些大菜,像炖鸡、排骨更得是在周末才行的。

中午进家直奔厨房,先开火热饭或插上电饭煲的电源蒸新米饭,然后洗菜切而炒之或炖之。不过半小时,准能吃到嘴里。我的烹饪已成了套路,每样程序事先已计划得烂熟于心,加之长期的实际演练,已臻驾轻就熟之境。别人视做饭为难事,于我则举重若轻甚而乐此不疲。我就纳闷那些不愿做饭的人,你要是不吃讲不了了,既然得吃饭,却懒得做饭就不对劲了,除非你是干大事的人没做的功夫。据我所知,不愿做饭的人都是小百姓,那些大人物反而乐意下下厨房,对他们来说这是难得的居家乐趣呀,等于是紧张政治或经济活动后的放松。我说过,我在做饭的过程中脑子并未闲着,不是专注在做饭的每道工序上,而是活跃着摇曳不定的各样念头,说不定哪个念头就会变成一篇令我陶然的文章。做饭何难之有?

饭菜做得了,喊一声吃饭,女儿应声走过来,父女二人对桌而食。然而我的吃饭速度简直可喻为迅雷不及掩耳,狼吞虎咽也就一分钟就解决战斗,剩下女儿在那儿细嚼慢咽。这时我不催促她,而早饭就不能这种吃法了。为她早饭吃得太慢没少训她,她还掉过几次泪呢,但效果并没改观,中午回来看见剩在桌上几乎没吃多少的早餐,我是又生气又无奈。我吃完了饭马上便刷锅洗碗,等我做完这些后时间从未超过十二点半,此后的十分、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便坐下来看会儿报纸或读篇杂志。此时,女儿或写作业或是练琴。

我没有午睡的习惯,以散步的速度往厂里走。为何不快走啦?这不刚吃过饭嘛,肚子满满登登的仍旧猛走还不弄成胃下垂?正午的大街既少行人,车辆也不多,若是天气好,走在瓦蓝的天空下,享受着温暖阳光的拂煦,真是再美气不过的事呀!

进屋后首先敲一下键盘,屏保的黑色褪去后看有无邮件或消息发布。然后写日记。日记本放在办公室,午间的静谧正适宜做此事。只是如今的记忆力每况愈下,昨天下午的事得想好长时间才能捉住一些,还有好些竟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雷同的日子会造成失忆,因为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会使日子变得平庸,生活没了意义。笔下干涩源于时光的单调,想了一会儿觉得无甚可写的,那点事不值得记呀。我很少走出去与人来往,也没人跑我这儿来,更没有能与其长谈大论的人。电话趴在桌上如哑了一般,一天天不响一声。我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当然等于把自己囚禁起来。不与外界来往,与世无争,我在方室内过起了隐士的生活。时常地也觉寂寞,想找个人说说话,遍索知道的人名,一个个都没啥唠的,即使想找个喝酒的,一想酒后也是无趣便也做罢。得了,还是读或写吧。

下午复制着上午,今天重复着昨天,一日等于一年。

书读的久些,电脑前呆得时间长些,就起来抻巴抻巴、活动活动,看看窗外。凹字形的办公楼下,小车班的车库填满了凹陷进去的地方。我站在三楼上看到的是车库的房顶,有着齐膝高的女儿墙,铺的沥青防渗纸,黑黑地望着天儿。我幻想过在上面培土种花,建个空中花园。此念也只是空想,这又不是我说的算的;再者,如果漏雨渗水,修起来岂不费事?就是我能说得算,也不能为了自己眼目的娱悦就兴师动众而劳民伤财。摇头付之一笑,继续看我的书、写我的字。

一个个充实或无所事事的日子在阳光下流淌着,振作和慵懒都是时间河流里我的精神状态。人不能总亢奋,也不会总低迷。情绪的脉动也如我专业上的交流电呈正弦波的规律变幻着,强制它的脉宽往往是徒劳的。我应顺随自然,只不过当它变成上半波时抓紧时机赋予生命意义,下半波的过程中不灰心丧气就行了,因为接下去就会浮出坐标横线,耸起浑圆的心情山峰。

                                   4

下午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也即将接近尾声。五点之前的几分钟,走廊上便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和张罗着下班的说话声。我总是迟后个十分八分的再走,那时的路上车流渐稀,走起来更能发挥急行的速度。大门口和化一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停着一辆辆出租车等着活儿,此时的生意不会落空,不一会儿门口就少了车影。三三两两的人从门里走出来,打着手机相约着到哪到哪,显然是要聚一聚了。领导们的小车载着他们的身子奔赴一家家或近或远的大酒店,第二天吃早餐时又会听到他们彼此喝多少、咋样的问询。这样的情形我一点都不陌生,从前也是在酒海里扑腾过,只是现在没有这样的应酬了。我既反感这样的酒局,却又隐隐地希望能隔三岔五地有那么一场两场——过后的遭罪和后悔打消不了想放松一下的念头。这些念头飞快地旋转了几下,我就甩开大步,坚定地往家走去。

晚饭吃什么也是早已想好了的,到市场或超市买回蔬菜。如果炒菜不便于下酒,就买只猪耳朵或来只扒鸡等等。假如“主菜”太肉,则蘸酱菜是必须有的。拎着菜回到家后女儿还没放学,我脱掉外衣便进厨房,先弄吃的。晚饭因时间充裕,一般都能鼓捣出俩以上的菜,这对我毫不费事。饭菜做好后,依然是父女对坐而食。我捏着小瓷盅一口口抿着牛栏山二锅头,边吃边喝边跟女儿说话。这是我们父女俩的交流时间。早晨、中午都是匆匆忙忙的,只有这时能多说几句话,但基本都是我在说,近乎说教。女儿更加慢地吃着,尤喜欢吃肉菜,在我的提醒下,才会想起吃蔬菜及蘸酱菜。老弟曾发给我一则信息,关于诸类食品的酸碱度,是基于这样一个观点:人体须保持微弱的碱性方为健康状态。我的速度虽然也有意放慢,但习惯使然,咀嚼得还是过快。我很羡慕古人诗酒盎然的境界,在饮酒之前便幻想也能身临其境,但多半以失望而告终。那种氛围只在想象中和书里才有,别人所能领略到喝酒的极致,在我只是抿口酒、夹几口菜,喝酒也变得程式化了,怎么也产生不出古人饮酒的情调来。这酒喝得乏味,不喝还想。这是怎么回事?

饭后刷洗完也就七点,女儿去写她的作业,我拿了报纸就着她的台灯光读报。报纸我一般是拿回家里看,大体是因为酒后脑子不灵光,适合看这些不须太动脑子的报纸。白天的时间用于做清醒状态才能做得好的事。今年我订了一份《北京晚报》,最喜欢其中的五色土副刊。只要一见到好的文章便将其整页撕下,拿到办公室找时间细细地品读。那些写得好的胡同、四合院等老北京的回忆文章我都保留起来,当作以后再去北京时寻觅该地的线索。我们父女俩从不看电视,电视对我们而言可有可无。我不主张把时间花在看电视上,当然好的节目除外。有时周末了,女儿也会打开电视看一会儿,比如正在播出的电视剧《马大帅Ⅱ》。

我看会儿报纸杂志,就趴窗台望望窗外,树的静与动,人的行来过往,路边的烧烤摊等等,对着夜色发份幽想。

过了九点钟,女儿的作业做完了,收拾好书包,准备睡觉。我也铺好被褥,做完自编健身动作操后就躺下了,不知什么时候就睡过去了。

夜里有梦或无梦,能记下来的就写出来,支鳞片爪的残缺不全。很少回想这一天里都干了啥,因为每一天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今天沉入睡梦,明日接下来还是明天。一天天累积起来,这样的日子竟也过了两三个年头了。应该说,这样的日子不错,我知足。( 2005-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历日经年(1)
后一篇:小事大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