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爱喝茶,源于何故,不得而知。
但很小的时候却是经常看农人制作茶叶。
做茶的过程不算复杂,却也不很简单。有句俗话说:茶好喝,天太热。意思是说摘茶的辛苦。
当春天漫上山山岭岭时,茶树便开始冒出嫩芽。
但摘茶的旺季,却是在夏天。烈日愈毒,那些嫩绿愈是长势疯狂。
这个时候,村姑村妇们总是顶着日头将那些嫩嫩的绿斩获于她们的提蓝或背篓。汗水在她们被太阳晒得黑红的脸上流淌,薄薄的花衬衫也被汗水浸透,粘贴在她们发育成熟的身上,张扬出女性无穷的韵味,性感得如此朴实、自然,并且真实。
那些姑娘媳妇们对抗毒辣日头的除了一顶可以象征性遮阳的草帽,便是哼唱咏茶调,或是张家长李家短的拉呱生活的琐碎,采茶原本空洞的内容也就生动丰厚了起来,每每这个时候,我会想,人类的确聪明,即使是最枯燥的生活也能着出最鲜亮的色彩来。
或许,也正是因了这种智慧,我们才能够将生活,哪怕是最艰苦的生活进行到底。
待夕阳在西天涂抹出最后一道红晕时,挽着蓝提着桶背着竹篓的女人们便融入一幢幢农舍,一边动炊,一边开始做茶的第二道工序:冷水清洗,沸水滤过。比较讲究的女人们,一定会用最清凉的井水洗清,井水里天然的清香和淡淡的甜味,会渗进叶片,给茶叶蕴底。至于沸水过滤,也是有讲究的,不得浸泡太久,稍事漂漂,就得快速捞上来。
接着是第三道工序:揉茶。揉茶是极重要的一环,成品是不是细致,就靠揉茶时的力道是否恰到好处,揉茶者得将所有的气劲聚于手腕,动作需柔而用力,有点像打太极拳,一招一式都显得沉滞。如此反复,之后就是最后一道工序:上灶细细烘烤。用不了多长时间,点缀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楼宇炊烟袅袅,阵阵晚风送来美食的芳香,更有茶叶的清香,熏人欲醉,那种意境,让人很自然的想起诸如“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的诗句。
当有闲的人们在清幽的茶馆里品饮香茗的时候,可能很难想见,伴着那暗绿的叶片在滚烫的水中渐至舒展的,还有村姑村妇们火热的情韵,灼人的青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不喜欢喝茶,但有时也会应朋友之邀约光顾茶艺馆,留连的是那种小隐隐于市的淡泊。兴许当代人生活节奏太过匆忙,生活压力太大,所以大大小小的茶艺馆,无论是装修精美还是淡抹脂粉,在夜晚到来之后,往往都会座无虚席。小声的交谈,小口的饮品,紧张了一天的情绪放松再放松,忘记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忽略已经拥有的和还没有收获的,就是这种境界,似有若无,飘忽渺远。这个时候,茶的味道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调节的方式,重要的是找到了可暂时平衡自己的平台。
总感觉品茶,应该与爱情无关。即使可以因为饮茶而开始一段恋爱,但恋爱的过程肯定与喝茶再无关联。倘若哪个男人约我,说,烟雨,我们出去喝杯茶吧。我便会有种预感,不会与这个男人演绎一段关乎恋情的故事。一个想追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男人,是不应该约女人上茶馆的。无论是上好的龙井还是不俗的乌龙还是不可多得的毛尖,即使配上最高雅的泡茶饮茶艺术,都是无法浸泡出爱情的。香甜浓烈的爱恋,会与咖啡结缘;痛到灼心的爱情,会与烈酒为伴。而茶,对饮的,当属于好友至交;品出来的,也只能是淡雅的意境。
感觉,爱喝茶的男人,都有古桐色的肌肤,都有泛黄的牙齿,都有比较含蓄的心绪,都有比较练达的言行,不会有太多的野心;而爱喝茶的女人,会比较粗犷,实在,不够细腻,也少了些浪漫,但会显得亲切随和,不事修饰,从外表到内心。
想象中,品茶,不会聊太过伤感的话题,不会言及各自的隐痛。淡淡的,聊天的心情,聊天的气氛,聊天的话题。可以漫无边际,可以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是那种思绪,海阔天空的是那种心态。
品茶,品的是一种心情,品的何尝不是一种对人生静以致远的态度?心绪远离闹市,远离凡尘俗世,将身体调至随意平和,静坐细说,几片精致的茶叶,经过很多人杂揉心情后,细细的打磨,然后被水汽化解融蚀,夜晚端杯小饮,一段清新便悠悠的直入肺腑,枝头的那片嫩绿便成就了一个心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