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社”画家——钟质夫

(2018-11-14 18:57:56)
标签:

纪念

鲁美80年

文集

中国画系

锺质夫

分类: 《前辈》

“湖社”画家——钟质夫

(1914-1994)


钟质夫,字鸿毅,生于农历一九一四年五月七日,世系清皇室正红旗,老姓爱新觉罗,至其父秋赢公易姓钟氏。父隐居不仕,以书画为娱,与京师名流多有交往,幼年的钟质夫在其父的教导和影响下走上艺术道路,酷爱中国画。1928年,15岁时凭作品荐入北京“湖社画会”,从师刘子久、李鹤筹、陈东湖先生学习工笔、没骨花鸟画。“没骨画”是中国画三大技法体系之一。在中国画技法中,用墨笔勾出物体轮廓线的称为骨法,不勾轮廓线,用墨或色直接渲染而成的称之为没骨法。用没骨法创作的画就叫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也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以彩色图之” 的画法,从技巧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这就要求心到眼到笔到,笔笔到位。钟老在诸前辈亲传之下,技艺大长。他把写意的用笔、工笔花卉的严谨、文人画的洒脱、水彩画的润致融为一体。淋漓酣畅不失形象,浓妆艳抹不失情趣。1931年湖社毕业后,即被聘为花鸟科评议。所谓“评议”,其职责除了参与评定社员作品之外,主要是教育生徒,弘扬国粹,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传统。

1932年,19岁的钟质夫进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学习。作品参加第二届中、日绘画联合展,《竹梅绶带》参加美国芝加哥美术博览会。1935年毕业后,任教北京艺术职业学校、北华美术专科学校讲师。

19374月,北平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室(后更名为“国画研究院”及“国画研究馆”),聘请黄宾虹、张大千等为导师,招收全国青年画家入所临摹历代绘画。钟老等一批青年俊杰又考入该所,在大师指导下,深入博览研究古代作品,远师宋人,承继写实画风,兼收明清文人画之影响,近学当代诸家重师造化,画艺更加精进,自成一格。北平沦陷时期,国画研究院在政局动荡中得以维持和发展,为蛰居的画家们提供了静心习画的场所,也为这些画家日后绘画风格的形成及其学术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钟老与画友宴少翔创办了“雪庐画会”,教授工笔花鸟与没骨画法,学生遍布全国各地,知名画家如在台湾的吴文彬、李景兰(1925-1984)等。当时在北平与钟老齐名的画家有田世光(1916- 1999)、张其翼(1915-1968)。

1953年,钟老经李万成先生介绍,应聘到东北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出任中国画专业(后成立系)主任之职。钟老的到来,如一缕春风,他语调平缓,笑容谦尊,为革命学校融入温良恭俭让的文人气息。在教学中钟老认为,教学相长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只有自身知识的深化和修养的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生的积极进取。悉心授课之余,他创作了《桐阴白凤》(1953年)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富丽和平》(1954年)工笔画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画展,作品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桃花四喜图》(1956年)参加第二届国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作为国礼赠送国外。《雪树寒鸦》(1957年)、《荷花鸳鸯》(1957年)参加辽宁省首届国画展,展后作品为吉林博物馆收藏。

1958年出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辽宁省文联、美协理事。1959年任辽宁省政协委员。

1960年作品《红梅孔雀》参加迎春画展,后被辽宁博物馆收藏。作品《人工为益鸟作巢,招引安家落户》参加东北三省首届国画展,展品为鲁美国画系收藏。1962年创作《龙门所见》、《锦上添花》参加沈阳国画研究会首届画展,作品为沈阳国画研究会收藏。1963年为鲁迅美术学院校庆创作丈二巨幅《锦上添花》,饱含热情,倾注功力,为院深藏。

改革开放以后,为传授没骨花鸟画传统技法,1977年在辽宁省美协主办的国画讲习班主讲花鸟画半年。1978年在中央工艺美院主办的全国高级花鸟班主讲二个月。主要著作《工笔花鸟画技法》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鲁迅美术学院、沈阳电视台拍摄了专题教学片。

1985年《中国民族画册》介绍了著名满族画家钟质夫教授。1989年《瞭望》周刊报道钟质夫教授的没骨花鸟画造诣。同年,鲁美、辽宁美协、辽宁博物馆为钟质夫、季观之、宴少翔、郭西河举办国画联展。1990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钟质夫等画家拍摄纪录片。1992年《北国艺苑》专题向海内外介绍著名工笔画家、美术教育家钟质夫先生。

钟老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和沈阳两个地方,北京时期奠定了钟老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功名,东北美专时期则使传统的工笔花鸟没骨画与时俱进,融入了新时代气息,并得以发扬。201610月,钟老的亲传学生刘东瀛教授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刘东瀛花鸟画展》,在当今满目现代、意象的迷雾中,使人们眼界一亮,为之一振,又见到传统功力的劲道,越看越有味。在鲁美,花鸟画并不为学生所重,传统抵不住速写来得快,使得没骨画几近失传,当年中国画专业分班,选学的学生也不是很多。近年眼花缭乱的东西更多,很少有人能静下来沉下去打深根基,传统学习明显不够,如同有些老物件,在的时候并不知道珍惜,没有了才知道珍贵,没骨画技法何尝不是这样。像钟质夫、田世光这样的大家再不会产生了,没有人能复制他们的经历,走他们走过的路,后人只能从他们遗留下的真迹中去慢慢领略没骨花鸟画的神韵了。

    锺质夫先生于1994510日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辞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