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拉萨

2025-02-22 15:15:21
标签: 情感 文化 历史

今年以来,所有的马拉松比赛都参加不了,因为膝关节问题导致走路都很困难,更别说去完成42.195公里的比赛,这样的有严重伤疼的膝盖为了一场比赛,至少要完成600公里的赛前训练,可想这样的情况让我提前决定彻底地放弃马拉松比赛,虽然这样的抉择是痛苦的,也是极不情愿的决定。

那么不跑马拉松去干点什么最好啊?

在家里养生,走少量的路,避免膝盖的伤痛。剧烈的跑步和健身就此打住吧,等腿稍好点去游泳。多数时间在家看书,写作,虽然不习惯也得适应,毕竟腿不好,不能无休止地去消耗,就是去图书馆也要费点劲。当然这些事情做完了,身体肌体还算健康的(除了腿脚不利索外)其他器官不能按下休止符,该干啥就干什么。

我想去拉萨,虽然这对于已经去了几次拉萨的我来说,有点勉强,特别是一双有点伤残的膝盖,我还是忍不住想着再去拉萨一趟。

上世纪90年去西藏伦坡拉藏北油气勘探,专程去了拉萨,那时布达拉宫的门票只有五元,我随着参观的人流进到黑黝黝的宫内转了一圈,闻着香薰味浓郁的藏香,七绕·八拐地在历史的廊道里穿行,据说宫内很多房间都是架空的,房间的下面堆积着生活的弃物,几乎都是跨了几个世纪的尘埃,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宗教的习俗。

那时我只在远处拍摄了一张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照片,不像现在手机就能拍出十分清晰的布达拉宫照片。当时还去了罗布林卡,好像那时也没有人管理,游人寥寥,我只是走马观花瞄了一眼。

后来再去拉萨是一个冬天,我在拉萨待了半个月,用自己携带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的拉萨风景照片,去了大昭寺,还有很多拉萨市民百姓生活场景的照片。还专门乘车去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游玩,也拍摄了很多照片,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回家后自己在计算机里存储按错了键,不慎将自己辛辛苦苦获得的照片全部都删除了,后面再想方设法恢复也没有一点办法保留那些珍贵的照片。

后来我有念想再去一趟西藏,想去西藏的阿里高原,还有林芝、波密那些还没有涉足的地方,可就自己这张残腿,还能行吗?

我看过许多去西藏的壮怀激烈的行走,像我熟悉的天津老唐就从天津一直跑到拉萨,有人也质疑他此行的合理性,我觉得他这样的魄力无人能及,还有微信或抖音里经常看到徒步或骑自行车去西藏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风餐露宿茹毛茹血千辛万苦遭罪就是为了圆一个梦,那些惨绝悲惨的照片和镜头的圆梦者,让人肃然起敬。

我现在要去西藏也不是没有可能,从蚌埠直接上车经过30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拉萨,不用换车,又安全又省时省力去西藏,去拉萨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难事,我在等着腿好一些就想去看看。我要去的地方当然还是壮丽的布达拉宫,因为它给我的震撼是其他所无法给予的,布达拉宫的独特之处 —— 它不仅仅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宫殿,更是一座承载着无尽精神力量、能够感召无数人的建筑。其建筑设计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与深刻感悟,通过精妙绝伦的空间结构和富含象征意义的细节装饰,让人们在其中能够仰望苍穹,在心灵的深处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还想仔细观察布宫“泼甜墙”的涂料,是自然馈赠和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内地所有建筑的外墙和室内装潢从没有使用过的涂料,这只有在西藏布达拉宫的宫殿上使用,牛奶含丰富脂肪与蛋白质,像忠诚卫士般筑起保护膜,抵御风雨、紫外线和病菌;蜂蜜与糖类凭借黏性,让涂料紧紧附着,无惧高原恶劣气候;藏红花则为红色涂料添上鲜艳色泽,兼具防腐功效。这些原料按不同需求,调配成白、红、黄三色,分别用于不同建筑部位,构成布达拉宫独特的色彩语言。

我还想围绕着布宫拍摄数十张美图,尤其在高原湛蓝天空下,利用雪域高原阳光去拍摄更清晰的美图。

当晨光掠过鎏金宝顶,布达拉宫在高原澄澈的空气中显露出其本质——这不是凝固的历史标本,而是持续生长的文明有机体,布达拉宫的物质构成恰似一部“石质编年史”。这种持续千年的创造性转化,当我们在月光下仰望那些闪烁着不同文明辉光的建筑构件,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层累,更是历史与当下对话的物质见证。“布达拉宫的美,何以超越宗教、超越国界、超越时代,为全人类所共赏。”打动观众心灵的,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镜头背后那颗充满人文关怀的心。它像一双温柔且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人间烟火,洞察人性温暖。

腿坏了,脑子没坏吧,还能有这样胆大妄为的奇想。腿好时候,没敢去想,腿坏了,还如此妄想啊?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还是写点什么最好 后一篇:商丽娟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