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点念想

2025-02-14 18:05:19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这是2019年我与天津局院里学姐相聚后的合影。


植物在黑暗中会努力寻找亮光,哪怕光是从一条很细小的缝中射进来的,它也能立马感知到。我也在挣扎之中寻找着我的亮光。写了局院曾经往事,很多就是琐碎的,不入流的生活碎片,涓涓细流汇成局院不能忘却的事情。 恰好我微信公众号里无意中下载了部队大院,里面经常发些大院的故事,但是我很少关注,因为里面多是炫富的片段,那里多是炫耀父母的职位和官衔,这与我们所经历生活完全不一样,就像有人过去坐在教室里有多乖巧,如今的变得就有多叛逆,我没有什么眼红和偏执,我只低头去平民百姓的小生活,不是小资生活。

我开始对那些“小众”的事充满兴趣:吃饭、睡觉、看书、娱乐、打架斗殴、还有局院里谁家的姑娘最好看、现在她们的现状…… 就在我兴味盎然地翻阅微信公众号这些博主的回帖时,我看到她们写得非常之好,告诉我所不知道的局院,那时我尚未懂事,也许连校门开在什么地方都不清楚,他们讲了那时的学习环境,那时的文艺生活,还有那位老师的艺术才艺,有漂亮女同学的演出有男同学的才艺,有某人的逸闻趣事,还有校园里的生活点滴。虽然我学识浅陋,但因为关心回帖的内容,我仔细把他们的回帖认为有价值的回帖复制了下来,我认为这些回帖里始终流淌着情感和惦记:不管他们走多远,也不管他们身在何处,都会将这片局院的历史挂在心上。

 我惊叹于曾经校友的情义,就顺着这篇回帖下载了作者发的照片,他讲述了他在北京接待50多年老同学的经过,并拍了几张他们相逢喜笑颜开的照片,不知什么原因,照片在微信公众号上大概是被压缩的缘故,照片很小,即使经过放大后照片仍不清晰,我原想再问学哥讨要他们邂逅的合影,却想到这是人家私人的活动,随便索要这样照片会不合适的。 于是只能将错就错,写作的时候放上几张不清晰的照片就当我在微信上下载的一样。因为我也有探寻旧闻的爱好,也想着当年学哥学姐们交口赞誉的同学美女裴小宁的模样。

照片上看“有些年轻人样子的女士背个包就来了。我看她一点不像70多岁的人,就像50岁的中年女性一样,活力四射。这句话打动了我,既然别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呢?我也曾与母校漂亮的学姐们在一起合影过,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遇见七局母校学习过的校友,见面合影这不是问题。

 还有彬久哥所提到的田岚岚,我与她住在一栋楼里,常去她家游玩,那时我的发小冉中明就与田邻居,有一次田的表弟从广西来她家住了一段时间,我带着他们这群小孩在红大楼打土块,两边对峙,谁知我力气大,竟然用手中土块击伤田岚岚表弟的眼睛,就是差一点就报废了田表弟的眼睛。让我妈带着我拎着点心去给田的母亲赔礼道歉。那时就看出田岚岚的漂亮,没想到她也是红颜薄命,很早就因病去世了。 回帖里说到的局院里当时有名的五朵金花的王辉,也很早因病去世了。还有我同学的姐姐赵玉兰,曾在局宣传队去泾川为一中插队知青表演舞蹈节目。以及2019年我随学哥去天津与一中校友相聚,看见了杨怡和李慧的姐姐等学姐。

 在看到“美女”这个词之前,我似乎从没意识到这世界上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是生生不息的。就像世间的生物、植物顽强与生命抗争,不管她们多么耀眼,最后也会悄然而逝,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丝云彩。我甚至没有想过我是不是也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最后就销声匿迹了。我只是觉得人生挺好玩的,打算不打算都要去看看。 好在这是在我文字里写的,不是随便想的,我从网上随便抄了一段关于他们的回帖,加上我的妄想,添油加醋的写了几句就交差了。确实是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就这般年龄了,还是有点念想。 

 因为我正好会写点东西,就着学长们的回帖,这个万金油般的写了点想法。我们如此熟悉,却又如此疏远。我也问自己为什么写这些学姐们的文字,为什么难过,想来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俊男美女的生离死别,也就原谅了这番软弱。索性就把心上所剩无几的柔软地方留给他们吧权当怀念大院的轶事还有惦念的人吧。

 由此我这个冒牌的母校关注者,混进了66届甚至后面几届学长们的队伍中,仔细聆听他们的细语,审视他们的文字,亲临他们聚会的现场。我想,一个人拉着行李箱去了北京。如果这时有人对我说“别去,去了你什么也不是,你或许谁也不认识,因为你没有那些年月的经历……”,我也许会被吓住,但人生没有“如果”,我就这样踏上远行的火车,去寻找局院的故事及那些人和事。 

 当然我只能努力在文字当中去邂逅那些美女,其实裴小宁也罢,王辉也罢,赵玉兰,杨怡等都是我们校友敬重的学长,不论什么时候都会向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的一瞥。

感谢她们了,母校有她们真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