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旧照片

2025-01-27 10:57:20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几位同学家里因为哥哥喜欢照片,购置了相机或亲戚家的相机,成为我们学生时代留下珍贵身影关键宠物,那时我们多还不懂,绝大部分同学没有意识到青涩的照片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么就是与照片无缘,如果班级和团体难有合影,那么个人学生的影像资料中竟然寻不见一张照片,这样可悲可叹的事情真实地存在我们同学的身边。

 那时的照相就是几位情投志合的大院子弟相约去小西湖照相馆,花几毛钱拍摄一张可以留存的合影,男孩子相对简单,就是一身学生服就可以,但有一段时间则流行必须戴帽子,最好是一顶军帽,可实际上戴得多是仿制的军帽,最多的还是劳动布制作的帽子,摆出一副天下沉浮我有份的严肃。女孩子们则是数位相好的同学,现在话讲就是“准闺蜜”,那时的女孩都是素面朝天,没有粉黛,就是眼睛清澈如水,没有一点尘埃,扎着清一色的长辩,爱穿花格的布衫,露出朴实的笑容。

 中学阶段的照片极少弥足珍贵,特别是史群礼老师担任班主任承担教学和班级管理繁重工作之余,还能用相机拍摄了我们同学在批林批孔活动班级学习读报的瞬间,还有去雁滩游泳和西果园参加劳动的一瞥,真是照片价值千金,每次目睹这些青春的靓照,都情不自禁想起为我们拍照的史老师。当然我至今都在耿耿于怀纠结不忘,就是我们进校(上小学,中学)没有留影,毕业没有毕业合影,成了那个年代可怜的三无产品。(无入学照片、毕业照片、毕业证)

 像我们同学中家里有条件就是个别的,拿着120的单反或双反的相机去在大院里拍照。印象中能在局院里可拍的地方太少,除了局大楼的门口拍摄大楼和大门口,但由于大门口地方狭窄,以当时手里相机和拍摄水平,多数这里拍摄的照片图像效果不好,因大楼挡住南面的阳光,照片人物的脸多数是黑的,如想拍摄到大楼和人物形象还能清晰可辨,就难上加难。

 一般我们都选择去省博物馆,去中山铁桥,去五泉山或白塔山拍摄,所以我们留下来的黑白照片都是以这些地方为背景。我就是想用照片定格一下岁月,记录一下春秋。因为拍照这种方式可以追逐着光与影的交织,可以捕捉到那些属于瞬间的温柔和感动。每到一个地方,拍照和美食一样重要,抓紧拍美景,拍日出日落,拍同行的亲人和朋友。

 大院的孩子还是容易沟通和融合的,在相册拾起很多旧照里,合影的人不是同学,也不是发小,就是相邻而居的邻居,有的年龄很大,有的早都工作,而我们则还在农村插队,多是利用农村放假的空闲去拍照合影,既有时间也有心情,等到各自忙于恋爱,结婚、过日子时,外出拍照的任务基本告一段落。

 我的照片有各年龄段,有各种姿态,抬头是我对生活的态度,平视是我盼望的远方,凝视是我心底对亲人朋友的爱,每张照片都留住当时的心情和状态。 拍照留下我们的原始面容,是不会忘怀的初心,是让我们在人渐老过程中时刻不忘拿出回望抚摸的信物,是让我们在恰当时候能够短暂参透天机的触角,会选择寂静的角落里仔细揣摩,那旧照片就像熟人夜深人静时候突然轻轻敲响了你的房门,既惊喜又排斥,唯恐惊扰了今夜的好梦。

 就是突然也罢,习以为常也罢,我不会惊慌地不知所措,就是一些旧照片,就是一些男女明亮可人的凝视在照片沉寂尘埃有点斑驳隐约重现,我会仔细揣摩,望着那些不曾消失的面容,平息自己的心跳,然后在灯下用文字为那些已然消逝的光影造像。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