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也想去唱歌

(2024-09-29 11:39:32)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我也想去唱歌

我也想去唱歌

我也想去唱歌

我也想去唱歌

我也想去唱歌
我我

昨晚正准备写回忆录之类的文字,想着休息一下,倚靠床头翻看手机抖音里的音乐节目,无意中发现了北京陶然亭公园的合唱节目,原想就是一段节目而已,瞬间就找不到了。可是这些节目像是链接了,一段接着一段,无休无止,好在这群老大爷老大妈组成的业余群众团体歌咏团队,其合唱水平是北京各处公园的天花板级的水准,这些参与其中乐尔陶醉其间的歌者,很有唱歌的造诣,想必是退休前就是北京各大艺术团体的职业演员。要不然这群群众的歌咏技艺何以这样高超。远不是一般业余歌手所能达到的水平。
在兰州金城公园,五泉山公园,在合肥包河公园,天鹅湖等业余唱歌的队伍现场演唱我都亲临现场观摩,因为一个好的唱歌团队水平的高低必须有三点:
1,唱歌的嗓音以及演唱水平,如一些专业演唱演员直接加入,能带动队伍的整体演唱水平的提高;
2,演唱团队的指挥,现在网红的群众业余团队水平高的几支队伍:太原滨河演唱团,除了他们规模整齐庞大外,主要得益于那位指挥合唱队的女指挥杨芳。上海鲁迅公园业余歌唱团的女指挥韩金红,而北京陶然亭女的指挥是晓延,男的指挥则是演唱团的团长丁新生;
3、演唱团队所在的生活环境。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说白了就是城市影响对演唱团队水平的催生和烘托,北京是聚全国众多优秀人才大成的首都,无数专业团队专业演员退休后去公园进行演唱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推动和普及群众演唱的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平也是国内其他城市所只能仰望而难以企及的。
我听了他们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高低音的混声配合真好,错落有致,宛若夜莺的鸣叫,《这是我的摩尔多瓦》唱出了罗马尼亚少数民族摩尔多瓦族欢乐开放自由酣畅的特性,关键是这些声部需要各位演唱者相互配合,唱得投入,声情并茂中间高潮部分还需要手舞足蹈直至高潮部分的拍手相击。《小路》这首苏联老歌,早在我们插队时候就能吟唱,可是我听了这群年龄比我还大的老人歌曲爱好者的高水平的演唱后,我想到了什么是永生,就像一首诗歌所说:战士的一生永远歌唱,不会因年龄而嘶哑,也不会沉默寡言。
《雁南飞》能将一首我们少年时就耳熟能详的影视歌曲唱得曲曲折折悱恻反复让人眼眶湿润,就像网评那样:同是唱歌,咋就差距那么大呢?
《蓝色的亚得里亚海》这是克罗地亚的歌曲,以前我没有听到过,第一次聆听他们的演唱,我被歌词所打动内心:蓝色的亚得里亚海,是我心爱的故乡,你深深的海洋,你蓝色的海洋,几时我重回故乡,尽管我漂泊在远方,可我心不能相忘----。
《大海啊,故乡》这久违的歌曲,好像又让我回到了上学期间,我似乎觉得自己还是年轻人,作曲的杨立平与施光南等上世纪70年代涌现出了歌曲经久不衰,一直被我们所痴爱,虽然那些作曲家已经远去了,他们的歌还在,他们的才华被人们永远铭记。
《打起手鼓唱起歌》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由施光南作曲的一首流传很广的经典歌曲,多数情况下是听关牧村演绎的女声独唱,已经如刀痕般深深嵌入脑海,可是这次聆听他们的合唱却感觉合唱的艺术魅力独显,合唱的气势远非独唱所能享受的效果,特别是混声部的唻、唻、唻、唻、唻,那种浑然一体的韵味仿佛置身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现场观看的效果一样。这歌彰显了陶然亭月季园合唱团的合唱水平。
这就是北京无论是演唱,绘画,书法还是体育等方面人才辈出一代一地层出不穷的原因。不知道北京朝阳公园群众业余演唱团队的演唱水平能否赶上陶然亭西北门处的合唱水平。作为外行仅仅是喜欢听歌曲和音乐的旋律,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不能妄加评论,打压我们肖哥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唱歌热情,尤其能在京城的群众自娱自乐的歌坛上露脸的机会,不能被我的辱骂和恐吓所毁于一旦。
每每听到漂浮在时光里的旋律,宛如天仙的细语萦纡。我感觉到这群老人真正的年轻,虽然他们的实际年龄已经过了耄耋之年,就是合唱队伍中不可缺失的一位男高音,音质如金子一般宝贵和明亮,他已经80岁了,却看起来只有60岁,他穿着一件普通的“李宁T恤”,网页上称他为“李宁哥”,精神矍铄,一颗喜吟吟乐观的心情,感染着所有的观众。
我看他们沉浸在歌曲的旋律当中,或忘情地晃动着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或泪流满面,或深思想着歌词的含义,回眸一路的艰辛,经过一番用心的全身心的投入,似乎能化解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可以转忧为喜,一脸轻松地参与其中,来了新人,走了老人----日日,月月,年年,就这样日复一日,络绎不绝。
唱歌是一件延年益寿的活动,是不亚于体育锻炼的好的方式,卸下心里淤积的悲苦,放下日常的重负与琐碎,像河流疏通了血管,恢复了通往幸福和快乐的通道。
我也想去唱歌,就是北京的肖丕争同学会不会同意,他一定会打击和嘲讽:“你拉倒吧,那凉快去哪呆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