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间温馨的书屋

(2024-03-03 09:25:35)
标签:

情感

文化

一间温馨的书屋

一间温馨的书屋

一间温馨的书屋

一间温馨的书屋


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这样的标题就气势宏大,咄咄逼人。世界是什么,是生命的一切,包括精神的物质的眼观的,耳听的,心灵感受的,甚至灵魂颤倏的全部,都要用书籍去阻击去抗争,最后彻底地替代它。这在现实生活里确实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被手机所绑架,每天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我们成了高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的牺牲品,我们的大段的时间被微信,被QQ,被其它简洁实用的通信产品所围剿,就像当年红军长征途中一步不停被敌人赶着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


我们想读书啊,可是有谁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有谁读书时心静如水,不管是什么人,就是再家贫如洗的屋檐下总会有几本书籍可看,我们又有谁认真去看了。想看,却无法抵御快餐的便利和多元化,那种只需动动手指的转帖,随时就看;那些笑不可支的段子,笑过之余还能分享他人;还有图片的转发,打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真正是“天涯若比邻”了,甚至聊天的图像都可以随时随地的传向远方。这样是便利,谁还读书啊?


现在还有点忿忿不平的记恨手中的宝物---手机,是它让我大把的时间流水般的消失,比如一晚上的聊天,没有几句,甚至连一个意思还没有表达清楚,就到了关灯睡觉的时候了。这种碎片化、随意化、娱乐化的阅读能和端庄坐在书桌前一丝不苟看书有天壤之别,古人说:“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现在我还是留恋曾在农村插队时,快乐的读书生活,万籁俱寂,油灯闪闪,一册杂书在手,全是书的世界,没有烦恼,虽然肚子还是空的,房间还是土屋,不免有寒舍的窘迫,但还是其乐无穷。只是后悔没有系统地去选择读书。


手机的信息量确实很大,速度惊人,可是对于学习却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就好像我们总能浮在浅层,知道很多,包罗万象,可要是深入一步就露出破绽,或是记了就忘,仅仅几天就想不起来事情的缘由,好像在那里见过的念头徘徊不止。那种阅读小说、文章、诗歌的阅读之美,文字的魅力早就荡然无存,那种深刻的逻辑缜密,美妙的思维孔隙,似曾相似的人生体验回味以至于艺术加工的再创造都没有了,我们痛惜的不是手机,而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问题,爱还是恨,都离不开和我们须臾不离的手机啊。


我们还是需要静静地读几本好书,以前,没有书的时候,对书的期盼趋之若鹜,现在有了书的时候,却是弃之如敝屣。家中有上万册的书籍,还有出门数百米外就是一座省级图书馆,就是这样,酷爱看书的我,仍然是静不下心来去阅读几本好书,总是停留在杂志的翻阅中,很粗糙地一翻了事,浅尝辄止。按照余秋雨的分类,阅读分为知识型、消闲型、精神型阅读,我现在一直就是消闲型的阅读,就是手机一族也属于这种类型的。


我们的手机更多地充当了炫耀的工具,比如我们去旅游,不是积极地去享受风景的美丽,打开内心精神世界的那个触角,或是静静地沉浸其中而是只想着疯晒照片,炫耀到此一游的图像,让人看得眩晕。这样的旅行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学而悟道,有时候一本书就够了,有时候一万本都不够。这取决于,你读了什么书,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读:你有没有读进去把自己活埋在里面,又有没有读出来敲打出一个新的自己。


随着自己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读书的可能正在眼前浮现,关键自己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是你的,你要做的就是读书,学习,再读书,再学习。那种繁华总会露出破绽的,毕竟读不读书,一天两天看不出来,长久必然分出高下,,它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影响你的生活。


现在我们同学坐在一起,最喜欢的一件事就回忆往事,我们是一同长大的,生活的轨迹完全相同,就是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一样,可是我们很多人就是想不起走过的路程和遇见的许许多多就像天上的繁星点点般串起来曾经我们的美丽星空,那流逝的星光灿烂,那月亮弯弯的吟唱,那高旷蓝天白云飘散,这些都成了陌生的“好像”,“大概”吧,其实这就是读书的结果,因为每翻开一本书,就像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一个个窗口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百叶窗,同时也帮助我们将成长的记忆一起存放在记忆的褶皱里。

就是书本给了我们记忆的轨迹,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阅读和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这种抵抗是寂寞的,枯燥的文化苦旅,但,必须坚持的心灵救赎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