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2日
2022-12-02 18:03:00
标签: 情感 文化 历史
这张照片是1979年9月,我们参加当年高考成功,他们俩人考进了甘肃师范大学,他俩是68届毕业生(那时七局一中没有高中),一个叫陈兰堂,去新疆当兵回来是33中的体育老师,另一位是29栋的小陈,他毕业就去机车厂当工人,武术水平很厉害。曾在1976年冬天救我一命,我送朋友去新疆,在兰州西站上车,送人上车后,我竟然大脑残废,想着帮朋友找一座位,谁知列车开动,我要么就随车到武威下车再转车回来,于是我一着急,看见一列车员将扫地的垃圾清理到车厢外,就在他开门一瞬间我跳了下去,摔到兰工坪那座公路铁路桥的西边,如果早一秒,我就直接从运行的列车上摔到铁路桥下的公路上,不是被汽车压死就是直接掼死。当我跳车摔到铁路边昏迷不醒时,恰好他下班经过那里,看见熟悉的人倒在路边,扶起我,并送我上了局门诊所包扎。要不然我也呜呼了。
我是1996年回兰州时,去母校教学楼前面拍了一张照片,背后的一楼居中的三扇窗户就是我所在三班的教室,从1971年一直到1974年12月,我就被禁锢在这个又恨又爱的教室里混日子。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就又是一年,快到元旦了,我想这种源自对节日共同的仪式感的情谊值得被记住。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美好的瞬间,但人的记忆其实是非常不可靠的,一不留神就会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涯篡改,模糊和混淆,最终一片混沌。所以我其实很建议每个人都写日记、周记,或者像我写节气一样,“半月谈“,记录逝去的沄沄光阴。尤其是喜欢写东西的朋友,不用一开始就想着写出鸿篇巨著,能记录每天发生的事,诚恳地对待生活,反复检视视身边看似平常的人和事,也一定可以从中打捞出很珍贵的东西。——就算实在懒得动笔,至少也可以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珍重光阴,好好过每个节气。
最近我一直在想着能将一段重要的时间写出来,这段历史是指1977年12月至1979年的9月,在这接近两年的历史竟然是我许多文章所遗漏的地方,算是一段空白期。这样的情形对我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这是个人履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无论自己低头沉思良久或是壮怀激烈遥想当年,都是不恰当的遗漏。
这个时期朝前就是历史上路人皆知的“上山下乡运动”,涉及一千八百万知识青年的荣辱与共的经历和千家万户的联系,这样的情节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谁也不会忘记。这个时期朝后,就是自己作为趟过独木桥的高考幸运人,进入大学校园,成为每天看着校园的晨曦傍晚沐浴夕阳的莘莘学子,自然不用多说了。关键就是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所带来的的震颤和沮丧,从知青转变为城市商业店铺小伙计,再变成领导喜欢,前途无量的机关干部,这段时间经历了雪与火的交锋,也确实可以披肝沥胆,那段时间也可以称作生命中最好的时段。20岁至22岁,经历刻骨铭心的的反思、审视,也幡然醒悟的觉醒,还有励志奋发的努力,是自己最难以忘记的年代。还有就是这期间遇见一些人,对我也是一份珍藏的记忆。
1977年8月底,我还在生产队的瓜田里看瓜,享受着宁静轻松的时光。这时间老同学匆匆来此告诉可能会在几个月后举行文革以来首次高考,完全是择优录取,不知道社会上好学上进的青年都厉兵秣马全力以赴准备这场最有意义的高考,可是我早已心如枯井无动于衷,即使老薛兴冲冲赶来游说,我仍然没有一丝的勇气站出来,努力尝试一把。因为自己知道在中学时自己就剑走偏锋放弃对数学和其他物理化学的学习。其原因就是原先自己喜欢的数学老师换成了一口四川话,性子又急的老师,可能他也是肚子有货倒不出来缘故,我就不再用心上数学课了。
理科的短板让自以为文科好的我也不敢像那些拼命参加1977年高考的励志群体那样,脚踏实地去复习功课,甚至也不敢去看望曾经的老师,唯恐他们会像对待那些孜孜不倦复习苦战学生无私奉献辅导指点迷津,充满热情和期盼,我愧疚无颜面对老师们厚重如山的目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见程继锐老师,他关切地询问我说复习咋样了?我告诉他自己没有复习,不想参加高考了。他面露失望的神色,一连说了几声,你会后悔的,你缺乏的是勇气,基础大家都是一样。
在别人忙碌发愤苦战高考时,我却心安理得的在生产队里等待招工的名额,因为当地农村出台了一项“土办法”,谁想离开农村都可以,就是按照出勤的工分算,谁的工分高谁就回城。我知道自己的出工天数遥遥领先别人,所以就很轻松惬意地等着回家。诸不知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高考就与我失之交臂。
12月招工不久,我就听到邻近的彭家营五队李伟知青点的一位女知青考入兰州医学院,那时这样的消息也让我惊诧不已,因为那位女孩子很普通,不多言不多语,可就中了状元似的去上学了。还有就是三角城三队的熊莹,是我市体校的同学,她家是兰州工业中专的,我们一起参加过几次田径比赛,她在77年5月份,我们一起参加比赛时,她就找理由回家复习功课,或许这与她家属于教育系统,有消息来源。她后来考上了上海化工学院,更让我仰望。还有就是我的同学陆晓玲,也考上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回到城里,我被安排到兰州饮食服务公司,当时正赶上饮食与服务公司分家,饮食公司主要管辖兰州市所有的饭馆,像兰州有名的悦宾楼,北京包子馆,都在饮食公司的麾下,现在一看幸亏我离开的早,要等到八十年代,放开国营餐馆的经营,要么就是被拍卖了要么就是个人承包了,最后这样的公司就名存实亡了,甚至连一点皮毛都不存。
后来我知道我们中学的学长们得益于没有下乡插队,如周亚军、杨树滨、吕龙江等顺利突围成功,考上中意的大学,还有像邹豪杰、武毅等也都考上不错的学校,也让我们垂涎三尺。记得一次去同学家,遇见他哥,正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据说他考得不错,在学校时就知道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母校有一次将他的数学习题解题步骤有条有理作业本在校园的橱窗展示,只见作业本上字迹工整,漂亮,像是印刷体的清晰干净。可谁知几年后他看我目光带有一丝的鄙夷,说话不屑一顾的神态,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从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参加后面的高考,一年不行就两年,人一定要自强发愤,要不然别人情不自禁地用那种蔑视的眼神看着你,让你无地自容。
2022年12月02日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就又是一年,快到元旦了,我想这种源自对节日共同的仪式感的情谊值得被记住。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美好的瞬间,但人的记忆其实是非常不可靠的,一不留神就会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涯篡改,模糊和混淆,最终一片混沌。所以我其实很建议每个人都写日记、周记,或者像我写节气一样,“半月谈“,记录逝去的沄沄光阴。尤其是喜欢写东西的朋友,不用一开始就想着写出鸿篇巨著,能记录每天发生的事,诚恳地对待生活,反复检视视身边看似平常的人和事,也一定可以从中打捞出很珍贵的东西。——就算实在懒得动笔,至少也可以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珍重光阴,好好过每个节气。
最近我一直在想着能将一段重要的时间写出来,这段历史是指1977年12月至1979年的9月,在这接近两年的历史竟然是我许多文章所遗漏的地方,算是一段空白期。这样的情形对我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这是个人履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无论自己低头沉思良久或是壮怀激烈遥想当年,都是不恰当的遗漏。
这个时期朝前就是历史上路人皆知的“上山下乡运动”,涉及一千八百万知识青年的荣辱与共的经历和千家万户的联系,这样的情节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谁也不会忘记。这个时期朝后,就是自己作为趟过独木桥的高考幸运人,进入大学校园,成为每天看着校园的晨曦傍晚沐浴夕阳的莘莘学子,自然不用多说了。关键就是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所带来的的震颤和沮丧,从知青转变为城市商业店铺小伙计,再变成领导喜欢,前途无量的机关干部,这段时间经历了雪与火的交锋,也确实可以披肝沥胆,那段时间也可以称作生命中最好的时段。20岁至22岁,经历刻骨铭心的的反思、审视,也幡然醒悟的觉醒,还有励志奋发的努力,是自己最难以忘记的年代。还有就是这期间遇见一些人,对我也是一份珍藏的记忆。
1977年8月底,我还在生产队的瓜田里看瓜,享受着宁静轻松的时光。这时间老同学匆匆来此告诉可能会在几个月后举行文革以来首次高考,完全是择优录取,不知道社会上好学上进的青年都厉兵秣马全力以赴准备这场最有意义的高考,可是我早已心如枯井无动于衷,即使老薛兴冲冲赶来游说,我仍然没有一丝的勇气站出来,努力尝试一把。因为自己知道在中学时自己就剑走偏锋放弃对数学和其他物理化学的学习。其原因就是原先自己喜欢的数学老师换成了一口四川话,性子又急的老师,可能他也是肚子有货倒不出来缘故,我就不再用心上数学课了。
理科的短板让自以为文科好的我也不敢像那些拼命参加1977年高考的励志群体那样,脚踏实地去复习功课,甚至也不敢去看望曾经的老师,唯恐他们会像对待那些孜孜不倦复习苦战学生无私奉献辅导指点迷津,充满热情和期盼,我愧疚无颜面对老师们厚重如山的目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见程继锐老师,他关切地询问我说复习咋样了?我告诉他自己没有复习,不想参加高考了。他面露失望的神色,一连说了几声,你会后悔的,你缺乏的是勇气,基础大家都是一样。
在别人忙碌发愤苦战高考时,我却心安理得的在生产队里等待招工的名额,因为当地农村出台了一项“土办法”,谁想离开农村都可以,就是按照出勤的工分算,谁的工分高谁就回城。我知道自己的出工天数遥遥领先别人,所以就很轻松惬意地等着回家。诸不知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高考就与我失之交臂。
12月招工不久,我就听到邻近的彭家营五队李伟知青点的一位女知青考入兰州医学院,那时这样的消息也让我惊诧不已,因为那位女孩子很普通,不多言不多语,可就中了状元似的去上学了。还有就是三角城三队的熊莹,是我市体校的同学,她家是兰州工业中专的,我们一起参加过几次田径比赛,她在77年5月份,我们一起参加比赛时,她就找理由回家复习功课,或许这与她家属于教育系统,有消息来源。她后来考上了上海化工学院,更让我仰望。还有就是我的同学陆晓玲,也考上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回到城里,我被安排到兰州饮食服务公司,当时正赶上饮食与服务公司分家,饮食公司主要管辖兰州市所有的饭馆,像兰州有名的悦宾楼,北京包子馆,都在饮食公司的麾下,现在一看幸亏我离开的早,要等到八十年代,放开国营餐馆的经营,要么就是被拍卖了要么就是个人承包了,最后这样的公司就名存实亡了,甚至连一点皮毛都不存。
后来我知道我们中学的学长们得益于没有下乡插队,如周亚军、杨树滨、吕龙江等顺利突围成功,考上中意的大学,还有像邹豪杰、武毅等也都考上不错的学校,也让我们垂涎三尺。记得一次去同学家,遇见他哥,正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据说他考得不错,在学校时就知道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母校有一次将他的数学习题解题步骤有条有理作业本在校园的橱窗展示,只见作业本上字迹工整,漂亮,像是印刷体的清晰干净。可谁知几年后他看我目光带有一丝的鄙夷,说话不屑一顾的神态,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从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参加后面的高考,一年不行就两年,人一定要自强发愤,要不然别人情不自禁地用那种蔑视的眼神看着你,让你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