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有一位老师让我们怀念

(2022-05-21 12:32:13)
标签:

健康

历史

情感

文化

中学,有一位老师让我们怀念

第一张照片是我们敬爱的王老师,在1995年2月5日我们同学聚会的活动上,做了精彩的发言,让我们难以忘记。

 

第二张照片是王老师与其他老师与同学们的合影。





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有一种声音让我们刻骨铭心,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仿佛还沉浸在激动人心的氛围中,热泪盈眶地聆听,一字不落地镌刻在记忆的深处。而让我们扼腕痛惜的是:这种声音我们再也听不到了,因为给我们演讲的人王西川老师已经与我们分别18年了。

岁月如歌,往事悠悠。我们对王老师的思念之情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忘,相反,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地在我们面前浮现。痴情的渴望以至于我们恍如梦境,我们的灵魂已飞出了我们的身体,同我们的老师,同那遥远的在冥冥之中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老师,渐渐地融为一体。
95年的春节,是我们同学毕业二十周年的聚会的日子,我们不仅见到许多未曾谋面的同学,还见到了我们敬爱的老师,特别是王老师,德高望重,堪称师表。我们上初中时,他才从师范大学毕业,才华横溢,生气勃勃,教我们的语文课。

我们最早对他的熟悉是这样一件事:王老师是甘肃泾川人,他刚到学校就承担了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校组织的一批知青下乡插队,地点就是庆阳地区的泾川,可能是他的家乡缘故,学校护送这些学生的重任就交给他了。记得那批学生里有我们同学顾天玲的哥哥顾天成,王老师在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学校,将那次护送的过程,用毛笔写在几张红纸上,即使完成任务的工作汇报,又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字迹清晰流畅,行文文采斐然,让我们看到了老大学生的文字功底,就是这样几页纸,让我记住了王西川老师。
王老师,不是我的班主任,也只带过我几堂课,但是我想说的是就像一首诗所说:有的人死了,他一直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早就死了。也就是几堂课,就会让我们至死不渝的认定,他就是我们的老师,可以说我们最初的文化素质和对文字的热爱,就是王老师给予的。每当我们走进教室,浮躁悸动的心情马上变得平静如水,在他目光的注视下,无论多淘气的学生都会收敛许多,看似宽容的目光逼视你无法躲避,安静地听着他妙趣横生的讲授。
记得一次作文时,我没有向其他同学交出作文,而是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闪耀吧,青春的光芒》,这是我模仿郭小川的诗歌写的,就是这样一首幼稚的习作,王老师很是赞赏,并在一班的课堂点评了一番。后又把我找到他家一边修改一边辅导,鼓励我开阔视野,多读些古诗,修炼诗意。

中学毕业后,我们四处奔波,忙忙碌碌,和学校的联系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无影无踪。我不知道王老师还记得一个爱诗的学生。可是,我却不曾忘记王老师。在我们毕业后的很长时间里,王老师和蔼的面容总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老师的佳音接踵而至,声声入耳:老师的夫妻团聚了,师母高考入学了,老师当校长了。我们打心眼里为我们的老师高兴。
王老师参加我们的聚会,为我们的欢乐增加了浓郁的气氛,同学们紧紧地簇拥着王老师,有着倾吐不尽的话语。我们的老师的确老了,而在我们的眼中还是那样的年轻,他笑眯眯地望着我们,亲切的话语还是那么有趣。在同学的一再邀请下,他为我们作了堪称经典的演讲,他回顾了我们的成长过程,他说:“他一直怀着内疚等待和同学们见面,是因为动乱年代里没有尽到一个教师的职责,耽误了同学们的学业,要说感谢的是同学们,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惦记着老师,是老师的福气。不要说老师万岁,人总是要死的,老师也无例外。但是,教育事业万岁,教育的常青之树永远不倒。”这种气宇昂然的话语恰似惊蛰的春雷,震撼我们早已麻木的心灵。
我们不禁为有这样一位老师感到骄傲,大家含着热泪,聆听这不同寻常的演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和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我们怎能知道,病魔已经侵入了他的躯体并肆虐地吞噬他的健康,我们又怎能知道,老师顽强的生命会向一片树叶倏然飘落,悄无声息地融入土地。那是1995年的一个萧索的深秋,兰州已是冬季的开始,我们心颤的是74届的同学可能知道的不多,只有老谢,老高等同学前往祭奠,足以代表74届同学们的景仰的心了。
我们不知道世上有多少期待可以重来,如果有的话,我们的老师你回来吧,你的学生满怀激情地期盼你的归来,再听一次你的演讲,听听远逝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