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新疆,更难忘“馕”

标签:
健康情感文化美食 |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外皮为金黄色,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 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
新疆的馕在全国的美食当中要算是一种独特的食物了,在天山南北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吃到与众不同的馕。
新疆新疆的男人出远门,家里的女人会在前一天晚上和面(新疆的面一年一季,劲道好,面香味浓),用家里的大锅烙上一张脸盆大的馕——不容易变坏,面搓得厚实,充饥最好。天亮了,把做好的馕切成一块块,用布一包,给男人带上就可以上路了。
路上了,取出馕可以边走边吃,馕本身面食的天然香味,再加上小茴香和洋葱孜然味混合在一起,没菜的情况下,吃起来也可以津津有味,是长途跋涉,旅行路上最好的食物。在新疆做好的馕可以带着走一个月,也不会坏。
馕为什么这么好吃,就是因为馕坑的温度!制作的手法和和面调配得多少!
1975年春节后,我一人从石河子返回兰州,感觉十分遥远的路程要带什么才能解决吃饱肚子,那时我没有任何经验,心里忐忑不安十分惶恐,那天早上一大早送我的一个叫尚玉奎的朋友看我紧张拘谨的表情,笑了,他对我说:“新疆人出远门,无论走多远都心平气定,不管穷和富,都带上几个馕,就解决一切问题。”后来我才知道,馕有甜的,也有咸的,还有清香可口的油馕,还有肉馕,这些馕都可以长时间保存,不会坏。吃的时候也非常简单,有一杯热水或茶就可以舒服地就餐,就像平时里吃饭那样很轻松地解决问题。
在石河子汽车站门口他给我买了两个大馕,每个都有一公斤重,其中一个还是油馕。他笑着对我说,保证你能一直吃到兰州都吃不完。果然如此,从石河子到兰州接近三天的时间,我没有吃完所带的馕,其中还幸会遇见在酒泉车站上车的七局三中姓黄的知青,并请他品尝了新疆的油馕,让他大呼过瘾,非常开心。就这样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记住了新疆的“馕”。
后来我除了出差外,自己去新疆游玩,就尽量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来加深自己对新疆的印象,诸如新疆的拉条子,洋葱加西红柿、胡萝卜、羊肉炒得拌面的菜肴,还有一种羊肉、胡萝卜、洋葱、葡萄干的羊肉抓饭,被西域风情所倾倒,也完全沉浸在新疆美食的大快朵颐氛围当中。当然,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馕。
有一次我去新疆最西边的喀什,放弃乘坐飞机的方便,刻意选择乘坐乌鲁木齐到喀什的火车,一路由北向南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极目饱览新疆广阔无垠的山川荒原,手里只带了数个油馕,一边品尝新疆精品油馕的特色,一边认真地欣赏新疆辽阔美丽的的风景,难以忘记。
现在很少有机会去新疆了,可是唯有不忘的除了新疆北疆伊犁、塔城迷人的风景,如南疆喀什艾提喀尔清真寺神圣庄严、充满氤氲生活气息高台民居,叶城的锡衣提牙可汗城遗址及果萨斯风景区。尽管我去那里就是拍照,甚至手里提着刚刚出炉的喀什老城制作的特色馕,也让一些维吾尔族的大爷们忍俊不禁地笑了。我也没有放弃手中的馕,因为我确实太喜欢馕了,不知是因为生长在兰州的缘故面食吃多了,还是天生骨子里就有一种游牧民族的遗传基因,喜欢艰苦环境里逆风生长,还极其喜欢他们的饮食,当然就是馕了啊。
前一篇: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忆
后一篇:为什么你的脸上总是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