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陶瓷 |
辽
发掘材料证明:辽代陶瓷主要是仿定窑系的。也有官窑的设立。此外,还具有它自己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造型别致,颇具特色。
1.鸡冠壶
因壶上近口处有一个鸡冠形的有孔的大鼻,故名。又因它近似马蹬,所以也称马蹬壶。它是仿皮袋的一种陶瓷造型样式,壶体还有仿缝线、皮条、皮扣、皮绳等纹饰。
2.盘口长颈瓶
3.鸡腿坛
4.三彩盘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59.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辽 白釉鸡冠壶
http://www.jledu.com.cn/jajb/tupian/ima/ls/ls001/ls00100009.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辽 绿釉鸡冠壶
http://liaoning.nen.com.cn/77972966595362816/20070611/858602.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鸡腿坛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54.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辽 白釉剔花壶
金
其发展可以迁都燕京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陶瓷生产地,有辽宁抚顺大收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胎质粗糙,釉色不匀,器物多附有双系、三系或四系,这也是金瓷早期的一个特点,和女真族的游牧生活有关。
后期则有较大发展。如金代定窑(除传统的覆烧外,还运用了叠烧的方法,增加产量)、金代磁州窑、金代耀州窑、金代钧窑(在青釉上显现红斑,开创了彩瓷的先声)。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73.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金 刻花莲花纹葵花洗 定窑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80.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金 灯盆 耀州窑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85.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金 三足炉 耀州窑
http://pm.cangdian.com/Data/2006/PMH00812/CD003105/img/x/CD003105-2528.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金钧窑红斑碗
http://www.grassy.org/collection/china/china_img/cizhou.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金)磁州窑白地绘黑花罐,径16cm
元
一、陶瓷
元代的陶瓷,总的趋势是较为衰落。除官窑外,民窑大都质量不高。但在技术上仍有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的大量流行。白瓷已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釉色白里泛青。
元代在景德镇设官窑,制作比较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字铭,因又称枢府窑。并有“太”、“僖”等字,太僖是元代掌管宗室祭祀的机构。
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渐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继续生产影青瓷,烧制地点主要在南山一带。还烧成了一种蓝釉。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67.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影青观音 景德镇窑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76.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蓝地白花贴三鱼双兽首卫环耳瓶刻枢府款
南方,龙泉仍是产瓷的重要地区。多制作大件的器皿。瓷瓶高达三尺以上,瓷盘径过两尺,并流行另加盘底。瓷罐流行采用荷叶盖。釉色翠绿,装饰以莲瓣、缠枝牡丹等花纹。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65.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青釉荷叶式盖罐 龙泉窑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68.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北方的钧窑烧制仍很普遍,但制作粗糙,以天蓝釉为主,也有豆青、月白、米黄等色。磁州窑也很流行白地黑花器,有的还有元代特有的八思巴字铭。
http://www.artcn.net/ca/ppp1/ashezouci161.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梅瓶 钧窑
http://www.artcn.net/ca/cgp/cai075.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金 白釉黑牡丹纹瓶 磁州窑
元代陶瓷有成就的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的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我国自元以来制成了青白瓷,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所谓“同一色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的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始于宋代,但所见实物不多。开始流行,可能在元代中期以后。
元青花云龙梅瓶(带盖)
元青花花卉龙纹花棱果盒
http://www.artcn.net/ca/cgp/cai114.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青花蕉叶纹出戟黻 景德镇窑
http://www.artcn.net/ca/cgp/cai120.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青花竹石花卉藤纹大盘
http://www.artcn.net/ca/cgp/cai126.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青花人物亭园《西厢记》纹罐
釉里红,它和钧瓷紫红釉的制作有关。最初为自然形成的色釉效果,以后则已成为人工掌握的一个装饰品种。但是,从元代所见实物来看,这种釉里红有时花色还烧得灰暗,没有达到能够完全控制的程度。
元青花釉里红鱼藻纹盖罐
http://www.artcn.net/ca/cgp/cai105.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釉里红地白龙纹盖罐
http://www.artcn.net/ca/cgp/cai147.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元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 景德镇窑
元代陶瓷的造型,胎质厚重,多有杂质斑点。常在胎上涂一层护胎釉,俗称“火石底”。陶瓷器皿多大型的作品,可能与贵族统治都嗜于大吃大喝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大盘、瓶(以玉壶春最为流行)、壶、杯、炉等。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雕、绘花等。
装饰花纹可分以下几类:1.花卉。如缠枝花、折枝花等,花朵留有白边,不填满色,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多用平涂的方法,具有装饰性。2.松竹梅。这是元代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题材,流露出汉族文人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结和高洁的心情。3.鱼藻。藻纹排列有序,叶粗根细。4.鸳鸯荷花。5.山石海涛。6.龙凤麒麟等。
二、琉璃
琉璃在古时,常与玻璃一词混用。后来人们才把玻璃制品称为料器,而琉璃则专指用于建筑砖瓦上的一个品种。
琉璃是一种铅釉陶,以汉代即已普遍制造。六朝时已将它应用在建筑上。唐时还只装饰在屋顶的周边,称为“剪边琉璃”。宋代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具体记述了琉璃瓦的釉料配方,是以黄丹、洛河石和铜末制成。
元代的琉璃产地以山西最著。已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和寺庙建筑上。马可波罗曾记载了当时大都的宫殿,其“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它诸色,上涂以釉,光辉灿烂,犹如水晶。”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1/19/xinsrc_1821102190728468107213.jpg陶瓷(八)"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琉璃镂空三彩龙凤纹薰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