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远顺利
永远顺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43
  • 关注人气: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疫情与周期

(2020-05-04 16:09:10)
标签:

转载

分类: 股票
原文地址:疫情与周期作者:风中散发的博客
【注:15年杠杆牛市被监管层主动砸稀碎之后,各路资本就在为中国金融市场转型进行深远布局。18年,全国各地都去完库存之后,漫长的房地产市场估值震荡调整过程,就已经开始,目测该进程少说20年。别着急,周期的力量,需要慢慢挖掘。】

  周期的存在,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群体性思维与行为趋同导致系统内生的震荡修复过程。周期的必然存在,是系统科学保证的。周期,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角落。系统、子系统,总是处于周期震荡调整过程中。
  周期的长短,往往是很难预测的。周期,很像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子系统的周期,会因为母系统的周期调整,发生变化。因此,很多历史性经验,往往会不靠谱,会因为外界因素调整变化,产生新的影响,导致误判。
  本轮疫情,正常情况下,巴菲特的电话应该会响个不停,但是,寻求紧急救援的大生意根本没出现过。银行、保险,这些伯克希尔最喜欢吃下来的生意,也都没遭受重创,因为,美联储的行动太迅疾有力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道理很简单,08年行动过缓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本轮疫情调整,美联储策略出现变化。这就是前一个周期的行为和结果,对下一个周期的思维产生影响,导致行为发生变化。所以,本轮抄底行动,宜早不宜迟,因为,历史经验有可能会出问题。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是站在当下瞎蒙未来。
  预测未来,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预测系统周期调整行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我们说一种趋势正在行成,并不意味着结果立即会出现重大变化,而是,强调周期调整的点正在临近,或者说,周期正处于变化初期。那些重要的周期性调整,往往会连带行成广泛的周期性调整,深刻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敏锐的洞察者,往往会从大的系统周期,捕捉到小的系统周期变化。
  举个例子,一辈子押注美国上升周期的巴菲特,为何在晚年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四次熔断佛系了呢?道理很简单,他有可能担心大的系统周期波动点到了。换句话说,美国国运昌盛的系统性周期,是不是真的要调整,会不会出现全球资本用脚投票的局面,这是个问题。新冠,真正打击的,其实是自由主义同资本主义相结合后,引发的全球资本扩张大周期。一旦,这个周期出现调整,因此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会在短期都暴露无疑,有可能会形成中长期影响。因此,船大早掉头,未雨绸缪,看清前面是不是冰山很重要。我认为,他是闻到什么不好的味道了,否则,继续乐观,应该不会放过眼前的机会。
  再举个例子。中国讲市场改革,从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降低房地产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房住不炒。这些论调,其实就是巨大的周期调整点。从决策层的角度看,思维层面出现周期调整意识后,行为层面就会缓慢的踩刹车,推动巨轮调头。但是,这个过程会非常的漫长,给人的感觉是说着玩的,但是,底下实际行为的确在不断加码。比如说,过去20个月,房地产信贷增速在持续放缓,而这种放缓,增速依然达到13.9%。这个刹车,是要慢慢点的,不能一下子摁下去。
  观察银行业资产增长速度,你会发现,转型较为成功的银行,都是奔着轻资产、低资产增速的角度转变。这个过程,是同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周期趋同的。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大、市值规模大,利润核心集中在信贷利差,这个现实情况,最终会发生改变。那么,改变的结果是什么?结果,一定会变成,资产增速放缓,派息率提升,甚至,形成大规模的回购。西方的银行,也是这样发展的,而巴菲特,最喜欢买主动回购的企业股票。站在当下,人均GDP1万美元的中国,不太可能构建起非常繁荣强势的金融市场,因为,周期还没到
  第一层思维,会看着西方市场,判断中国股市中银行股市值占比太高了。第二层思维,会对比中美人均GDP数据,比较发展周期,意识到中国银行股转型成为美国银行股的历史进程还处于起点阶段,因为,中国金融监管层面,刚刚启动金融改革,全面推动银行业市场化改造。
  我们期待看到的,轻资产、高派息、回购注销,都要在间接融资比例大幅下降后,才有可能发生。这其实是镜子的两面。一面,是资本市场繁荣。另一面,是银行业利润结构调整升级完成。从周期的角度看,此时投资银行股,大概率是早了,而不是晚了。香港人人买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的自强化进程,对中国内地来说,未来一定会形成。内地,从人均GDP的角度看,还没到闭眼买股的阶段,因此,银行股这类印钞机,只会吸引大机构和国家资本。随着银行信贷增速越来越慢,资产扩张冲动越来越弱,高分红时代一定会来到。这一天,大概率会同房地产市场高位震荡同时来到,因为,双方的周期节奏是逻辑趋同的。疫情,只会加速这个进度,不会放缓。
  从银行、地产的扩张周期,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趋势。08到20年,这12年,其实是银行、地产疯狂扩张期,但是,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相关股票走势不喜人。随着政策信号转变为保守,银行、地产企业的发展逻辑在变化,出现行业集中现象,反而,会在下个周期中推动资本市场表现发生改变。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是对周期的估计。从逻辑上看,银行、地产,放弃快速扩张策略后,赚钱就派息,注重提升股东回报,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则股市空头都是送死滴
  会有一天,国有资本很认真的去买入那些高分红股票的。这一天,早在20个月前,房地产信贷增速逐月放缓时,就已经深入开展。抄底股市,压缩房市,大周期已经在共振。只不过,这个进程,是在缓慢发展,不是迅疾实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