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杨绛先生的书
(2024-03-19 09:09:32)
标签:
随笔杨绛先生《我们仨》《洗澡》 |
再读杨绛先生的书
再读杨绛先生的文字,很喜欢。喜欢的是先生文字的简洁清爽。《我们仨》的温馨如风让人心暖,《洗澡》的寒战若水令人心酸。家事国事,无不一一感染着我。庆幸今日我们仨的未曾离散,庆幸未曾遇见当年洗澡的那个年代。夫若此,何以他求?
当然,我们这一代也曾经有过洗澡风波。只是被洗澡的人经过无数次洗澡经历后,已然了然洗澡的意义以及洗澡程序,更是精通洗澡之术。于是,在似贬实褒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一遍遍地洗,涂满香皂泡沫的洗,自然是越洗越香了。
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年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洗澡运动。有些单位搞得人人自危。以至有同学不敢再在原单位工作下去,申请调离了原机关。在小县城学校供职的我,相对来说,环境要单纯些。但读及杨绛先生的《洗澡》,还是能感同身受。
所在学校,虽不及《洗澡》中研究院那么复杂。但也一般复杂着。且是被刻意地复杂着。即便到了新世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依然复杂。到了一新单位,人告知:“这单位人事关系复杂,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都是矛盾重重。”听闻令人心惊后怕。然后一想也就释然。告诫同时报到的同事,“咱不管人家关系如何复杂,切莫参与进任何一个小圈子去”。如此坦坦荡荡,倒是自成一流。哈哈。
“当面说好话,背后插刀子”的大有人在。当同事告知,说有一把手在背地里打探信息,当时听了还不相信。竟有这等事?之后曾经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信誓旦旦地说其也被问及,但其没有说。一时愣住。因为这位同事曾经背后说怪话,却正好被路过的自己亲耳听到。如此瞎说一气之人,能不背后说人坏话吗?很简单的同事关系,竟然被扭曲。想想都心寒。自己之前还觉得能与其说到一处而说了许多知心话。现在想来实在是不识人相。这或许也是当年父亲要求我们姊妹仨不要“吃文饭”的缘故吧。尤其是我这种无心机简单直率的人。
人心难测。诚如当年老师所说,“坐机关的,城府要深。你不适合。”还真是被老师言中。那年,曾有一机会进机关。但却被老师劝诫。幸好没去成。即便在相对单纯些的学校,似乎都适应不了。好在,以不变应万变。干脆以自己的极简,漠视他人的极繁。倒也不失为一法。哈哈。诚如刚参加工作时对校长的直言怒怼。虽不中听,但毕竟是实话。校长也只能尴尬一笑受之。当然还是得感谢当年校长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