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之戒坛

标签:
佛学建筑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华北.京津冀蒙晋古迹 |
出摩尼殿向北,是妙庄严域
牌楼东侧有清康熙十年石碑,阴刻:从此须登彼岸。
戒坛位于摩尼殿之北,平面呈方形,面宽五间,进深五间,面积为302.76平方米,高17.7米,为明代所建。现在自石台以上为清乾隆年间所建,四角攒尖顶,四面均出檐三层,周阶游廊将台基蹬道遮蔽。
穿过“妙庄严城”牌坊,与戒坛之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侧各有一株寿龄一千六百余年的槐树,一为龙槐,一为凤槐。相传西汉末年,正定城内一个富家的小姐与家中年轻的长工眉目传情,谈起恋爱。在当时封建社会,不难猜到其后的结局:遭到小姐的父母坚决反对,要棒打鸳鸯。俩人便相约私奔,途中遭家人追赶,无处可逃,相对盟誓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完,在此处当即化作两株槐树。若干年后,汉光武帝刘秀到正定,闻此情,见此树,深为感动,赐名龙凤槐,后人又称之为夫妻树、姻缘树。美好的民间故事。
“金绳觉路”匾。语出李白之《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隆兴寺戒坛藻井和梁柱。柱上托梁,梁上托柱。
坛内置有双面铜佛一尊,南为阿弥陀佛,北为药师佛。明朝弘治6年(1493)铸造。《维·摩经》上说,我国人民对药王的说法不一,有的说药王是扁鹊;有的说药王是孙思邈;还有的说是韦慈藏的。按佛教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此佛号白药王。据此,则药王便不是一个人了。
另外,(大乘义章·九)认为:“照见名智,解了为慧。”所谓照见,意思为有透彻的洞察力,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所谓了解,意思为有卓越的才能,无所不会,无所不成。应身是功德的象征。功德者,自我-,感化众生,因功积德,是为功德。上述三身中,法身为里,应身为表,报身承接于表里之间。分而为三身;合面为一体,’这就是佛。因此,戒坛上才出现了那尊双面佛,也可理解为一佛双身,一佛三身,总之,他们都是释迦如来。同时,把药王接纳为佛都之中,更会招来众多的善男信女对佛教的崇拜。
这戒坛绝妙之处便是这尊双面佛,无论你站在前面或是站在后面;怎么你也看不出他是一个两面佛,简直就象一个人一般。
回看戒坛,清构的斗拱比之宋构已很小,仅装饰用。 四角攒尖重檐三滴水溜金斗栱
千年古寺里的千年古柏。
出戒坛,再向北,便是著名的宋代遗存慈氏阁,转轮藏阁,千手千眼观音。且听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