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九十九盘古道及石刻(省保)

标签:
旅游古迹历史文化 |
分类: 华东.沪浙皖鲁闽赣古迹 |
其文化景观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查阅徒步登庐山路线,竟然有46条之多,较常规路线有好汉坡,石门涧,九十九盘古道,东林大峡谷(慧远古道),三叠泉等。其中的九十九盘山路是庐山最古老的一条山路,明太祖朱元璋年代建造,也是明代以来步行上庐山必经之地。路旁绝壁间,有宋、元、明、清以来题刻甚多,约有99处。妻在九江生活了十多年,常讲到学生时代赛阳的登山道,就是这九十九盘古道。而详细知道这条路的来龙去脉,是看CCTV的纪录片《人文圣山》。后又从一些驴友的博客、攻略,所发照片上了解一些,庐山九十九盘古道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值得亲自去看看。于是为了九十九盘古道,我四登庐山。
上图黄线,即九十九盘古道。
自驾或由九江乘坐7路车可以到达赛阳石门涧路边,也可换乘坐九江十里大楼至赛阳的班车,票价为4元,历时时间为30分左右。但由路边走到石门涧风景区入口收费入还要30-40分钟步行时间,此间则没有公交可上。古道路口就在停车场附近。完成九十九盘古道约大约2小时休闲级的徒步。路线:赛阳桥-三级电站▼120m(海拔)-移动发射塔▼210m--锦涧桥(一道水)
▼310m--二道水▼400m--甘露泉▼680m--庐山高石刻--庐山高牌坊--圆佛殿▼880m。目标就在山尖。
九十九盘古道路口。如许多攻略所说,登山路口有一个明显的标识就是庐山森林防护站一个小平顶屋子。此条登山之路全程免费。
防火很重要!!
走在明代官府修的光明之道,前程锦绣!庐山九十九盘登山古道,又称“九九盘”,因山路曲折有九十九道弯而得名,相传此路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修建御碑亭运送石料而修建。朱元璋为了感谢一生中一位和尚周癫人的大恩,从庐山山底下运送一块上千斤得的石碑,而修的一条抬碑之路。周癫,明无名字,人以为颠,遂名。建昌(今江西永修)人。举止非常,言语髯髴,人呼颠仙。善写真,尝自写貌于皇城五凤楼上。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初乞食南昌,后不知所终。《明史本传》、《画史会要》、《名山藏》。在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里,周颠是明教五散人之一。
在《明史》的《方伎传》里面,给一个有姓无名的传奇人物立传,这个人是永修人“周颠”,他既是“颠子”、又是和尚,还是道士,又被皇帝认定为“仙家”,他每次总是道破天机,千钧一发的时候总是给朱元璋莫大的帮助,以致到了朱元璋当了26年皇帝、临死前5年,还在念念不忘,亲自给他撰写传记、诗歌,进行无以复加的赞扬.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他在庐山建立了御碑亭、访仙亭,重建了天池寺。
据传,周颠是从庐山仙人洞右侧的锦绣峰上升天的,所以以周颠竭诚感激的朱元璋便钦定在这里树碑建亭。
亭内的碑文上这样写着:“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名叫周颠的疯和尚在洪都(今南昌)行乞。在东华门谒见朱元璋,口唱“告太平”歌,言朱元璋定都南京,天下太平。后随军横渡长江,至彭泽前小孤山时,无风,船不能渡,疯和尚遂站立船头,呼一声,东风劲吹,兵马始扬帆渡江而过。后和尚辞别而去,问居,答:“吾乃庐山竹林寺僧也。”随之白云升起,疯和尚踏白云向庐山而去。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特遣使来庐山,访周颠不遇,人传已在此乘白鹿升天。朱元璋即建亭立碑,以张其事。当年为建造御碑亭运送碑石材料之需,自西南二里余地筑一小道直达山麓,即“九十九盘御道”,至今仍在。
锦涧桥(一道水)。此处海拔310m。
锦涧桥
锦涧桥
明朝刻石。位于九十九盘古道旁石壁上,楷书阴刻横写,字径27厘米。款“方历辛丑秋九月起,补楚臬天池寺出南昌黄仁荣”,款字径6厘米。
注:“万历辛丑”年为万历29年,即公元1601年。
小道蜿蜒盘旋。清滑的石板和斑驳的岩壁以及依稀可见的石刻,印证了600多年的历史。小道石阶断续铺设,青涩光洁,路边散落的石块上,依稀可见打钎的痕迹。
二道水。奇松怪石,飞泉流瀑。
是广告? 还是点睛?
古道两侧,峰峦叠翠。
小道在峰峦间盘旋迂回,时上时下,转过山坡,眼前常豁然开朗,长江在天边流淌,七里湖、八里湖牵手相连,波光潋滟。
甘露泉。清朝刻石。位于九十九盘古道旁石壁上,楷书阴刻竖写,字径45厘米。款“嘉庆庚辰夏万素澄(青铨)书”,款字径5厘米。注:“嘉庆庚辰”年为清朝嘉庆年,即公元1820年。甘露泉海拔已达680m。石间流淌着涓涓细流,它经过一道道山石、林间草木过滤,碧得让你看不到一点杂质,双手棒起来便能喝,味甘甜,我是亲口品尝过,名副其实的“甘露泉”。
2015年8月9日,台风“苏迪罗”经过庐山,形成81MM的降水,引发泥石流,还发生六名游人被围困事件。这是泥石流发生之后近两个月的图片,一段古道被冲毁,现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很多爬山的游客依旧从此处登山,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条路进行相关维护,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半天”明代学者陈禹谟所写,陈为武林(今杭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