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性肥胖还需增肌

(2013-05-30 11:24:02)
标签:

健康

隐性肥胖

增肌

运动

营养

隐性肥胖还需增肌

 http://s5/bmiddle/3e54e302gdde77314b874&690

大话隐性肥胖

说起肥胖,很多人会想到“大肚男” 、“小腹婆”。的确,这两种人是最明显的体重超标者,但很少有人会想到体重、体型都正常,甚至体重偏轻的人也有可能属于肥胖。这您可纳了闷了,为什么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界对健康体重的解释已经超出了体重这个单纯概念,而更多地涉及到“瘦体重” 、“身体成分”。瘦体重是指除了脂肪之外的体重部分,主要指肌肉成分。研究发现,人体寿命、生命质量与瘦体重密切相关,在成年之后,随着年龄增加,瘦体重逐渐减少,脂肪逐渐增加,伴随出现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疾病,关节退化、骨质疏松、步履蹒跚等运动障碍,跌倒、骨折风险加剧。因此,瘦体重更重要,我们要更多关注瘦体重而非体重。

了解瘦体重概念之后,我们就对隐性肥胖有了大致了解——体重不超标,但瘦体重偏少。

 

常用判定方法

1 生物电阻抗法

该方法利用人体肌肉、脂肪组织含水量不同,进而导致导电率不同的原理,可以测试人体总体的肌肉、脂肪含量,也能看出各肢体的身体成分是否均衡。评定标准见下表。

体脂百分比评定标准

身体评定

体脂很低

14.0~16.9

7.0~9.9

低体脂

17.0~19.9

10.0~12.9

正常体脂

20.0~23.9

13.0~16.9

体脂偏高

24.0~26.9

17.0~19.9

体脂很高

27.0~29.9

20.0~24.9

肥胖症

>30

>25

杨静宜,戴红. 体疗康复.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 皮褶厚度法

皮褶厚度法测量某些部位的皮褶厚度,将测量结果带入公式,再计算身体脂肪含量。主要测量部位有两个:肱三头肌、肩胛下角。

肱三头肌: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处,与上肢长轴平行,垂直捏起皮褶,用皮褶钳计量其厚度。

肩胛下角:在肩胛下角1cm处,外斜45°捏起皮褶,用皮褶钳计量其厚度。

体脂百分比=4.57÷D4.142)×100%

其中D代表身体密度,计算公式见下表。

身体密度计算公式

年龄/

男性

女性

9~11

D=1.087 90.001 5X

D=1.079 40.001 42X

12~14

D=1.086 80.001 33X

D=1.088 80.001 53X

15~18

D=1.097 70.001 46X

D=1.093 10.001 60X

成人

D=1.091 30.001 16X

D=1.089 70.001 33X

注:X=上臂皮褶厚度(mm+ 肩胛下部皮褶厚度(mm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运动医学.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隐性肥胖还需增肌

由上文分析,不难得出,体重正常或者体重偏轻,而身体脂肪含量超标的人,并不是身体脂肪总量超标,而是肌肉总量偏少引起的。如果你属于这类人群,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肌肉。也就是要通过抗阻力训练来提升肌肉量,但不必担心会变成“肌肉男” 、“肌肉女”

抗阻力训练也称力量训练,主要让躯干及四肢的各大肌群对抗外加阻力(哑铃、杠铃、实心球的重力)或/和自身体重,再通过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修补作用,进而达到增加肌肉量,增加机体紧实感,塑造形体的目的。

运动频率:每周对每个大肌肉群(胸背部、腰腹部、下肢、上肢)进行2-3次训练,并且同一肌群的练习时间间隔48小时以上。根据个人运动能力,可以在每次训练课安排全身肌肉训练或环节肌肉训练(选择部分肌群,例如周一和周四练下肢和腰腹部,周三和周五练胸背部和上肢)。

运动强度:以增加肌肉量和肌肉耐力为目的,训练负荷要达到60-80%1RM,即尽最大能力能够连续完成8-12次训练动作(比如卧推、肱二头肌弯举)的负荷量。如果能够完成12次以上,那么应该及时增加负荷。

运动时间:每组连续做8-12次,举起时用1-2秒,放下时用2-4秒,即“快起慢放”,共4-8组,组间休息45-95秒。

运动类型:正式的抗阻力训练包括多关节和混合运动(如卧推、蹬腿、臂屈伸),这样比单独训练一个肌群的效果要好。多关节运动包括:卧推、肩部推举、下拉、臂屈伸、山羊挺身、仰卧起坐、屈膝两头起、卧蹬、负重深蹲及半蹲等等。

一周训练科目示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下肢肌群:

卧蹬、负重深蹲、负重半蹲、屈膝挺宽、俯卧屈膝

腰腹肌群:

仰卧起坐、直腿仰卧举腿、屈膝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俯卧两头起、山羊挺身

上肢肌群:

哑铃卧推、肩部推举、飞鸟、上肢前平举、二头肌弯举、

胸背部肌群:引体向上、俯卧撑、哑铃卧推、坐位下拉、坐姿推胸

 

下肢肌群:

卧蹬、负重深蹲、负重半蹲、屈膝挺宽、俯卧屈膝

腰腹肌群:

仰卧起坐、直腿仰卧举腿、屈膝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俯卧两头起、山羊挺身

上肢肌群:

哑铃卧推、肩部推举、飞鸟、上肢前平举、二头肌弯举、

胸背部肌群:引体向上、俯卧撑、哑铃卧推、坐位下拉、坐姿推胸

运动贴士:

1 运动前对各肌肉群进行做好充分的热身,15-20分钟为宜,压腿、踢腿、抻腰、下蹲、拉臂等,让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2 运动间歇,注意水分、能量及电解质补充,每15-20分钟补充150-300ml运动饮料,最好再混合10-20g乳清蛋白粉。

3 运动后对各肌肉群,尤其是本次训练的重点肌群,进行充分拉伸,15-20分钟,动作可与热身动作相同,幅度可以加大。

4 运动后首餐要注重高GI碳水化合物与优质蛋白质搭配,比如白面包配牛奶、白米饭配清蒸鱼、馒头配凉拌鸡胸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

运动营养师 陈成亮

TEL:15510209778

QQ:554099721

 

(原创博文,转载请电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