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掬月吟联 |
书屋的柱上有一副木质抱对:
至乐无声唯孝悌;
太羹有味是诗书。
匾额 “三味书屋”题字和对联据说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
此联句含义与匾额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之意相合。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应当首推诗书了。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杂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
三味书屋这副对联的意思显然与此有关。上联“至乐无声唯孝悌”,源于孔子语。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下联“太羹有味是诗书”,见上文解说。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作出了通俗浅显的解释,他说:“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如今在寿家台门大堂前的金柱两边还悬有一副对联:
菜根布衣暖;
诗书滋味长。
这是寿家后裔回忆寿镜吾当时对三味含义的另一种注解,意思是说:能吃饱穿暖就可满足,功名利禄都应抛在脑后;读些诗书,增加涵养,还是有必要的。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小园南北约两丈,东西一丈多,后壁上有题诗:
栽花一年,看花十日。
珠璧春光,岂容轻失?
彼伯兴师,煞景太烈。
愿上绿章,飙霖屏绝。
这里的桂花园内有两棵大桂花树,一棵腊梅,一棵天竹。自怡亭的对面有一道高墙,墙上有一块匾,上写“寄傲”二字,是郑板桥体,大概取自陶渊明“倚南窗兮寄傲”之句。天井临河的一面,有座小楼房,房门上有块匾,上面是“仿佛陶庐”四个字。旁边有副木质对联,联曰:
四壁云烟张旭草;
一庭风露赵昌花。
站在三味书屋前,我感受着一股悠远而清新的书香在身边飘逸、缭绕。闭上眼睛,那一阵阵琅琅书声,在耳旁响起。其中鲁迅先生对对子声音显得越来越清晰:
就在这闻名遐迩的三味书屋里,“极方正、质朴、博学”寿老先生教学生对对子,他出的上联是:
独角兽
“独角兽”就是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开了,有人对“两头蛇”,有的对“三足蟾”,还有的对“八角虫”,“九头鸟”。老先生听了,连连摇头,说:“这些都是讨厌的东西,怎么能跟神圣的麒麟相比呢!”
这时,鲁迅不慌不忙地站起来,答道:
比目鱼
寿老先生非常高兴,连连称赞:“好!好!好!”接着先生评讲说,“‘比’虽然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与‘独’相对最好,‘比目鱼’同‘独角兽’相对最贴切。”
由此人们看出少年鲁迅的知识之丰富和思维之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