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2014-01-16 12:05:09)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动漫图片资料
向前辈老师们致敬!

刀光剪影的神奇


是否还记得可爱的“人参娃娃”,神奇的“渔童”和天赋异禀的“葫芦兄弟”?这些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剪纸动画人物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老一辈剪纸片艺术家用他们手中的剪刀创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童话世界。图为剪纸片《人参娃娃》剧照。(图/新华社记者杨溥涛摄)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万古蟾1956年开始研究剪纸片,1958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此后他又完成了《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纸片,并先后在国内外获奖。图为50年代,万古蟾(右二)和工作人员在设计《渔童》的人物动作。(图/新华社记者陈娟美摄)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万古蟾的剪纸片吸取了皮影剧、窗花、剪纸等民间艺术特点,结合电影技巧来进行创作。《渔童》在筹备剪纸前,万古蟾曾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浙江舟山群岛体验渔民生活。图为60年代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在剪纸。(图/新华社稿)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渔童》讲述了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占领下的中国港口不准渔民出海打鱼。老渔夫迫于生计,在一个雨夜越过封锁线出海,却只网到一个画有渔童的汉白玉鱼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鱼盆竟然是个宝物。图为剪纸片《渔童》中的人物造型。(图/新华社稿)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夜里当渔夫熟睡时,渔童从盆里跃出开始垂钓,为他“钓出”许多又大又亮的珍珠。第二日,渔夫拿珍珠去市集上售卖,向众人讲述了这件神奇的事,洋教士听到并偷偷见识了这件宝物后,妄想将其霸占。图为《渔童》的片段。(图/新华社记者杨溥涛摄)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万古蟾导演的经典剪纸片《人参娃娃》于1962年摄制完成,影片取材于民间故事,描述人参娃娃帮助受欺凌的小长工,惩罚了财主胡刮皮的故事。(图/新华社稿)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1963年,万古蟾与钱运达合导了剪纸片《金色的海螺》,人物造型完美、富于个性,背景线条明晰、色彩和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标志着我国的剪纸片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图为《金色的海螺》剧照。(图/新华社稿)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上世纪60年代初,导演万古蟾(右)和副导演钱运达(左)、青年设计人员胡进庆(中)在研究《金色的海螺》的人物造型。在此之后,胡进庆接过了万古蟾的衣钵,在实践中创作了“拉毛”剪纸工艺,让剪纸片表现出了水墨动画的晕染效果。(图/新华社记者林慧摄)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鹬蚌相争》就是利用“拉毛”工艺创作的水墨风格剪纸动画。该片取材于中国古代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图为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中的镜头。(图/新华社稿)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拉毛”工艺也让剪纸片可以更好的表现“毛茸茸”的小动物。图为胡进庆设计的《小狐狸找朋友》里的动物造型。(图/新华社记者杨溥涛摄)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剪纸片不仅需要艺术家用剪刀设计出精致的角色造型,也需要工作人员在拍摄前仔细地布置场景。图为7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在为剪纸片《狐狸打猎人》布置场景。(图/新华社记者夏道陵摄)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剪纸片《狐狸打猎人》讲述了狐狸披着狼皮,把年轻猎人吓得丢枪逃命,后来幸亏老猎人赶来打死狐狸的故事。本片于1980年6月荣获前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拉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奖。图为《狐狸打猎人》剧照。(图/新华社稿)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8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剪纸动画


动画文献微博 http://weibo.com/donghuacn
动画文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onghuacn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