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9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木偶动画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动漫图片资料 |
珍贵的史料!收藏。
当我们看到马良在墙上画出的小羊变成了真的,当我们看到阿凡提骑着小毛驴悠哉游哉的出现,我们可曾知道,那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中国最早的“3D立体动画片”——木偶片。图为木偶片《神笔》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模型。(图/新华社稿)
区别于擅长动画片的万籁鸣和专心剪纸片的万古蟾,万氏兄弟中的万超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研究木偶技术上。图为7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木偶总技师万超尘(中)在和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摄制组人员一起研究拍摄问题。(图/新华社记者王子瑾摄)
著名画家、美术电影编剧及导演靳夕不仅是万超尘的老搭档,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木偶动画的带头人。图为60年代,大型木偶剧《孔雀公主》的导演靳夕(右)和木偶动作操纵者吕衡在设计该片某一场景的人物动作。(图/新华社记者王子瑾、林慧摄)
1955年,由靳夕导演,万超尘担任技术指导的木偶片《神笔》创作完成。这部影片讲述了马良用神笔惩罚贪心的县官,实现劳动人民愿望的故事。图为木偶片《神笔》的一个镜头。(图/新华社稿)
由靳夕导演的《阿凡提》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79-1989年拍摄的系列木偶片,它以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为题材,讲述了机智、幽默、勇敢的阿凡提为百姓伸张正义的故事。图为80年代,《阿凡提》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图/新华社记者夏道陵摄)
靳夕导演的木偶片《画像》根据相声艺术家马季的同名相声改编而成,它通过画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的过程,赞扬了劳动模范张宝田一心为公、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图为60年代,相声演员马季和木偶一起演出《画像》。(图/新华社稿)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9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木偶动画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9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木偶动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影片中的木偶一般采用木料、石膏、橡胶、海绵、银丝关节器等制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出现了用瓷质、金属材料制成的木偶。图为60年代,木偶车间的工作人员在塑造《孔雀公主》一剧的主要人物——王子召树屯和孔雀公主。(图/新华社记者王子瑾、林慧摄)
木偶片不仅需要创作人员有着高超的艺术造诣,还需要他们能够将心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自己掌握的技术制造出来。图为60年代,导演虞哲光(右)为木偶片《革新迷》设计了一个机器玩具形象,他和万超尘(左)在一起研究这个新设计。(图/新华社记者陈娟美摄)
拍摄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木偶的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并通过连续放映来还原为活动的形象。图为7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木偶片摄制组在拍摄革命历史题材木偶片《两张布告》。(图/新华社记者夏道陵摄)
各个环节的团结协作换来了一幕幕经典的场景,而几代木偶片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终于形成了极具风格的中国木偶动画,他们是现实中真正的“神笔马良”。图为木偶片《小哥儿俩》剧照。(图/新华社稿)
原文地址:新浪“五十年”第29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木偶动画作者:动画文献
“神笔”在人间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9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木偶动画 [转载]新浪“五十年”第29期:中国美术片往事之木偶动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动画文献微博
http://weibo.com/donghuacn
动画文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ong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