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同学们几乎都排着路队回家了,只有一个男生还磨磨蹭蹭待在教室里。他一看见我拿着班牌返回教室,就兴奋地走向我,双手向我拱了拱,央求着:“徐老师,我把五上的补充古诗背完了,我想要另外的拓展古诗卷!麻烦你能不能打印一下给我,我在双休日就开始背诵!”
这就是被老师们誉为“怪才”的李兴。说他怪,是有原因的。
一怪——鼻炎。李兴患有严重的鼻炎,虽然跑遍了上海的各大医院治疗,依然不见效。他在课堂上常会擤鼻涕时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同学们“习惯成自然”,没有一个去聚焦他,也见怪不怪了,自动把这个奇怪的声音屏蔽了。胡夏曾经写过一篇《李兴的鼻炎》的文章,写得活灵活现,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李兴擤鼻涕的过程。
二怪——每节语文课都发言,每个问题都举手。他很喜欢语文课,对课上我提出的问题一直很感冒,无论简单的纠正词语读音,还是比较难的品析句子含义他都会举手,让人佩服。瞿万熙还把这一个事情作为写话片段练习的材料。
三怪——回答奇特。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讨论《军神》练习册的题目:“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补全省略号,说说此时沃克的心理活动。”
A同学说:“沃克医生心里很紧张,心想这个病人真是坚强!”
B同学说:“沃克医生想这个病人竟然不打麻醉,是军神!”……很多同学回答得很短,思路不开阔。此时,李兴把手举得高高地,我示意让他发言。他立刻站起来,侃侃而谈:“这个年轻人真的能忍受这样的剧痛吗?我还是第一次给不打麻药的病人做眼部手术,真是紧张啊!我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能
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就会给这个勇敢的年轻人增加痛苦。”虽然说话有点大喘气,吸气声很重,语言还有点疙瘩、重复,但是声音响亮,表达清楚。我含笑点头,赞许他思维的活跃,表达的流畅。
四怪——爱背古诗词。每节课下课,许多同学要么在开聊天吧,要么在写作业。他却拿着补充的古诗词在走廊的“读书吧”默默背诵。他好像着了古诗的魔法一样,嘴巴一张一合,沉浸其中,有时连响亮的上课铃声都不能唤醒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背出了很多经典的古诗:曹植的《白马篇》,李白的《将进酒》,欧阳修的《浪淘沙》……
五怪——古诗词能“学以致用”,李兴就是这样做的。写冯骥才《书桌》的读后感,他运用了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写《他笑了》,说刘子煜是背书积极分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漫画老师》,以前上语文课,都让我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觉。现在一口气上两节课,不费劲!到底是谁让我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就是我的徐老师!……他时常运用很多诗句,尽管有的运用不够恰当,但是有这种学以致用的意识,是值得肯定的,值得全班同学学习的。
李兴的“怪”其实不怪,是勤学不辍的品性。他的好学、淳朴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肯定。他如同春天里的一株小草,吸收着知识的甘霖,蓬勃向上;如同秋日的一株野菊,面对挑战,迎霜怒放;如同冬日里的一棵青松,坚韧不拔。希望这孩子治好鼻炎,身体健康,努力沿着正确的学习道路,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