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2025-09-18 13:36: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故纸堆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1935年(民国24年)925日《南华日报》第三张第九版,刊载了文章《莫愁湖的烟雨》,记述了雨天游览莫愁湖的经历。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南华日报,日报,英文名为South China Daily News,综合类新闻报纸,19302月创刊于香港。该报的主要内容有内地新闻、香港新闻、国外新闻和广告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时政内容,也有一些社会新闻或花边新闻,内容类型较为丰富。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1935年(民国24年)925日《南华日报》第三张第九版,刊载了文章《莫愁湖的烟雨》,其中云: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烟湖……”,这几句话是人家拿来形容西湖的,而我却以为南京的名胜,玄武不如莫愁,而要领略到莫愁的韵味,一定要在烟雨当中,那朱雾鬓云鬃,像躲在轻罗画榖里似的,美到十二分,很难得遇到昨天的萧萧秋雨,湖里的窈窕红裳,虽看不到了,而亭亭翠翠盖,密密莲房,依然在凉秋里挣扎。

淅沥的雨点,打在碧油油的荷叶子上面,结成一颗颗的精圆明珠,雨点无数,荷叶无数,明珠也无数。从近处看到远处,清凉石头一带的山冈,有点模糊似地笼在烟雨里,远山,像墨样的深黑,层层叠叠地静卧着,囗歛(水旁)镜的镜面湖光,整个的笼罩在烟雨头里。

在这样的环境里,冷雨秋风,包围着大地,而映衬出悲秋凄测的景象,莫愁吗?真个愁了。我不禁脱口吟出鑑湖秋女侠“秋雨秋风愁煞人”的诗句。

其实,“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烟湖”,这句的原话并不是这样的。明代汪珂玉撰《西子湖拾翠余谈》中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总之,雨中之湖景,的确是别有韵味。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莫愁湖的景色,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道。而以“莫愁烟雨”之名,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首,则是在清末民初时期。徐上添编撰的《金陵四十八景》(1910年)和徐寿卿编撰的《金陵四十八景全图》(1920年),第一景便是莫愁烟雨

钟阜石城,横亘于前,江外诸峰,遥相映带,荷亭消暑,柳岸追风,揽胜者至是,叹观止焉金陵四十八景之首也。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烟雨中的莫愁湖,有着独特的景色。不过,天气是多变的,除了蒙蒙烟雨之外,还有晴空朗朗,白雪皑皑,大雨瓢泼,阴霾四起……

       1941年(民国30年)420日《盛京时报》,刊载署名“珊”的短文《莫愁湖》,讲述了细雨之中莫愁湖的景色。其中云:

淡淡的远山,悠悠的近水,在南京莫愁湖时多么令人留恋善感的境地啊!

细雨濛濛的早上,老天满布着忧黯的愁云,东风轻轻地拂过湖面,潺潺水声,显得格外清晰,远望对岸烟雨中的几幢房屋,昏昏欲想睡去。鱼儿们已躲入水底,只有三两点浮萍,点缀这碧溶溶的湖光山色。偶然有两只可怜小划子,荡着桨打破绿波。但是,不一会,水面又恢复到先前的平静,湖水依旧慢慢地流着。

娇艳的桃花已盛开了,披着尖尖的叶儿,含有醉意的随风颤动,几枝垂柳,不愿看这凄惨的苦雨吧,更低下了头,黄莺停了她婉啭的歌喉,躲在巢中。

不远千里而来的游客们扫兴了,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又少却了一天。他们一定要为这湖水懊恼,为这湖水多愁。然而,朋友,你们假使能冒雨来,一览细雨春色,那末真够使你们消魂呢。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1926年(民国15年)88日《时报》第三版,刊载了文章《莫愁烟雨记》,讲述了暴雨中的莫愁湖,其中云:

莫愁湖在吾宁水西门外,离城里许,与清凉山遥对,水色山光,相映成趣。

余与内子舜英,乘车迳抵湖滨……

维时午后苦热,饱嚼雪藕以解之。舜英亲剥莲实以饷余,宛如新剥鸡头,食之沁入心脾,爽人齿颊。无何面黑云密布,乍起凉风,雷声訇棱,电光闪烁,一似万道金蛇,旋绕于室中者。……少顷,霹雳一声,暴雨如注,倾盆而降,片晌始休,湖中烟雨笼罩,风景绝佳,莲洗红裳,花真解语,溽暑顿消,心胸畅适,余既爱其幽旷,不觉诗思独发,戏题俚句于壁“莫愁湖水碧于油,解语花开总并头。叶底鸳鸯双宿稳,问渠福慧几生修”,以为斯游纪念。

雨势既止,天末朱霞,彩徹云衢,光怪陆离,令人目眩。既而蹀躞于曾公阁上,披襟当风,香袭衣袂,心旷神怡,流连久之。舜英曰,渔歌唱晚,四起炊烟,倦鸟知还,盍归乎休。余应之曰诺,遂联袂偕行,仍雇车代步而返。觉湖光山色,犹仿佛目前。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看雨”,有着不同的心情,“听雨”,更是会浮想联翩,民国初期,陈三立先生曾写有《莫愁湖看雨》一诗。

休蹄浮磬野,湿鬓落髹椽。半瞑湖吹雨,一痕山卧烟。

乱愁鸿雁底,旧句虎狼边。对茗魂相语,棋坪换岁年。

当然,也有一些现代诗,描绘着雨中的莫愁湖。

更生《莫愁湖上》

莫愁湖边/一阵阵的风/一丝丝的雨/吹啊/下啊/玻璃镜似的湖水,被风吹皱了/披蓑戴笠的渔人,被雨淋湿了/雾里的青山,辩不出近和远/远远的几道粉墙,似见似不见/雨止了/雾也收起来了/湖中的荷叶,随风飘动/荷叶上的水珠儿,睡在那里乱滚/浴罢的山色/雨后的湖光/多么鲜明/多么美丽/呀!醉了/我底魂灵儿不知那里去了。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1923年(民国12年)717日《最小》杂志刊登文章《记雨中的莫愁湖》,记述了盛夏时节大雨中的莫愁湖,其中云:

这一天薄薄的云雾把燃烧着的太阳遮住了,凉快的微风徐徐地吹来,大地上差不多暑气全无了,广阔的莫愁湖被紫色的群山围抱着,愈显娇媚。

全湖密密地布满着圆大而碧绿的荷叶,血红的荷花从荷叶丛中竖起,疏疏散散。

等了一刻,天上的乌云加厚了,重重叠叠,势将下雨。果然,霎时间粗大的雨点很急促地打下来了,全湖旋即雨声轰然大作。我在湖旁茶楼里,靠着栏杆,看那湖上的雨景。珍珠儿似的雨点滴在张开着的荷叶上,一溜地滚到中间蒂的凹处。等到时候久了,许多的雨珠凝在一块儿,积贮在中间。雨水积贮得多了,荷梗支不住荷叶上的压重,便向旁倾斜,雨水乃潺潺地向外流出,犹似一支细泉。全湖的荷叶都是这样,所以有无数的细泉。雨水流完了之后,重量没有了,荷梗又竖起了。与上面同样的历程不断地继续着。我这样的看看,看得呆了,觉得荷花是有生命的呀。

雨的声势更大了,犹如万马奔驰,雨中的莫愁湖呀,你越发美丽了。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1936年(民国25年)624日《时事新报》,刊载了署名“车燿午”的文章《莫愁湖上》,记述了晴空万里的莫愁湖,其中云:

南京莫愁湖,有“英雄”,“儿女”的艳史,有曾少荃的遗迹,有革命将士的公墓。十里平湖,一片绿洲,你要是踱上曾公阁的话,凭栏一望,披襟当风,清凉山像多年好友般的笑立湖头,可望不可即的,被一带石头城垣围住,那远阔而又清朗的天空,云影映在波光里,那轻忽而又悠闲地水鸟——鹈鹕,出没在湖面的菱草和田地荷叶下,青翠地绿树,参差高下地围定了圣洁之湖……

今年阁上风景依稀同去年一样,北向面湖,季节的南风,打背后吹拂着衣和发,胭脂淡染的落日,把一天的云彩,都幻成绮锦,奇瑰而雄伟地波光呵。可惜我一丝丝都不能取来送给爱好这奇景的朋友,我怅惘,我失去了尘念,我将化身为这天然图画的景中人。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烟雨使得景物朦胧,若隐若现,含而不露,虚无缥缈,像是一幅水墨画,有一种朦胧美。嘉兴的“南湖烟雨”,麦积山的“麦积烟雨”,还有金陵的“莫愁烟雨”……,只可惜,湖光山色,如今只能看见“湖光”,而不见了“山色”。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莫愁烟雨,既不是瓢泼大雨之中,也不同于晴空万里之时,一切都在那朦朦胧胧中。神在烟雨迷离,奇在变幻莫测。

郑板桥《念奴娇·莫愁湖》词,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袁枚诗,“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绝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张恨水诗,“莫愁湖畔雨萧萧,景物模糊似六朝”

……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民国故纸:《南华日报》刊载《莫愁湖的烟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