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2025-08-17 11:57:18)
标签:

《金陵琐事》

念珠

郑濂

孝顺

饮虹桥

分类: 故纸堆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明代周晖撰《金陵琐事》卷一之“念珠”中记载:

郑石邨御史名濂,事母极孝。进香三茅山,以祈母寿,拈香出殿,从地拾得一串念珠,一百零八粒,遂喜曰:“吾母之寿,或与此念珠之数同乎。”归来用盒盛之,供于佛前。数月后视之,被鼠残其十七粒。母九十一岁而终,实符念珠之数云。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同样的故事,清代的典籍中亦有记载。

清代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间的《上元县志》中记载,“郑濂,金陵新桥人,性甚孝。嘉靖时为御史,官至湖广大叅,其事母,每至辰,必命医诊脉,以侦气血盛衰。曾往三茅山为母祈寿,焚祷毕,出殿门,忽拾念珠一串一百八子,心窃喜。谓,母寿当如其数。拾归之,夕为鼠耗去十七子,止九十一子,母果九十岁,无疾而终。人咸以为,孝心所格。与周吉甫交善,且邻居每述其事。”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郑濂,应天府江宁县(今南京)人,字师周。曾祖思恭,赠通判;父珉,七品散官;母欧阳氏。娶赵氏,继娶俞氏、宇氏。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二名,会试第二百八十名。

明代《江宁县志》卷九中记载,“郑濂,字师周,新建人。国初有以医游金陵者,遂侨居饮虹桥西。濂举嘉靖癸未进士,为行人两使,藩封不以餽赆充橐中装,选授山东道御史,一清戎浙中,一巡按西粤,有能名出为湖广按察司副使。以父憂乙致仕,归养母。濂至性纯孝,闲居奉母,设榻于侧,旦夕倏问起居,惟谨寒暑亾倦也,躬操旨甘药饵左右,母稍不色怿,即长跽劝进,母为大驩,乃已母尝病剧,医巫奏伎穷,濂谓经言,粪苦者愈取尝之苦,今而后喜可知也,吾母无忧也。已迨母卒,濂年已耄矣,哀毁渝礼。时有闻濂行者,著纯孝传贻之,待二弟无间言绝迹公门竿读之,礼未尝通也,年八十余卒。”

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二十三中记载,“郑濂,字师周,江宁人,嘉靖癸未进士。为行人两使,藩封餽赆一无所受,除山东道御史巡按两浙广西,有能名为湖广按察使。以父憂,归养母尽孝,设榻母侧,旦夕惟谨,长跪进甘旨。母卒,濂已及耄,衰毁逾礼。里人著纯孝,传以称之,年八十余卒(《江南通志》)。”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郑濂,“事母极孝”,“里人著纯孝,传以称之”。所拾“念珠”一百零八枚,心中念想,其母长寿,自然欣喜。

郑濂,曾“侨居饮虹桥西”。饮虹桥,又名新桥,旧称“万岁桥”,位于南京集庆路东端,东西方向横跨秦淮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旧时这一带人烟稠密,商肆林立,车马如云,十分热闹。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郑濂善诗,曾活跃于明代嘉靖年间。

明代高叔嗣(1501年至1537年,字子业,号苏门山人,嘉靖进士)撰《送麦元实之贵州提学序》中曾云,“今上元二,叔嗣始游京师,举进士,海内贤豪,毕集礼部,叔嗣得交,山东则黄德兆、刘叔正、李茂钦,南京郑师周,浙江应子阳,广东麦元实,七人者又集于吏部。是时文治汪濊,七人者出入燕喜,以文友也。亡时,其后叔嗣除营缮,德兆职方,叔正御史,茂钦户部,师周行人,子阳广平,元实行人,各解去。其后叔嗣相次茂钦调吏部,师周、叔正、元实以使事出,稍疏矣。其后师周为御史,叔正佥宪,茂钦、元实以忧归,而叔嗣则谢病去,七人者益落。上十年辛卯,叔嗣再忝朝籍。是时德兆以武选火罢矣,叔正由四川谪判许州矣,茂钦起家由考功复谢病矣。独师周自浙来,子阳在廷评,元实精膳,四人者遇之,诧而各自惊相惜也。亡何,元实又以宪学之贵州矣。由历癸壬不出一纪间,七人者浮转愁欢,殊涂异情,不可胜说。”高叔嗣序中所提及的六个人(黄德兆、刘叔正、李茂钦、郑师周、应子阳、麦元实),在明代诗史上并无名气,自然郑师周(郑濂)等也无所传诗作。

高叔嗣撰《苏门集》中有《郑师周石村卷题三首》诗,提及到郑师周。

高尚意何如,穷山闻卜居。神功无禹凿,人物有秦余。叠嶂维灵境,孤峰冠太虚。

时因费杖履,触处觅仙书。

结搆依嶙峋,幽深自可亲。云峰连海峤,泉涧达江津。独立迷山鬼,端居养谷神。

何须羡谷口,君即子真身。

世故搅余愁,平居寡所仇。有生皆白发,无地是丹丘。稍抑六龙驾,还追五岳游。

思君栖息地,去此暂淹留。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郑濂碎梨的故事似乎很多人都知道,但彼“郑濂”,非此“郑濂”也。

此郑濂应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人,清代典籍中称其与周吉甫交善,而周晖撰《金陵琐事》大约于明代万历38年(1610年)刊刻,郑濂,或与周晖为同时期人。而郑濂碎梨中的郑濂,乃明代初年时期人,家里七代同住,门口一块匾“天下第一家”。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明史》中记载,“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二十四悌》中云,“明郑濂,七世同居,门旌‘天下第一家’。太祖召问曰:‘汝家人口若干?’对曰:‘千余。’因问治家之道,对曰:‘惟不听妇人言耳。’上赐二梨,濂拜受归。上命校尉瞷之。濂至家,召家人齐谢恩,置水二缸,碎梨入水,饮之。上大悦。”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念珠,或称佛珠,是僧众们在念佛时用来计数的工具。在佛教中,108颗念珠,象征着需要断除的108种众生的烦恼。其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感受,为十八种;十八种烦恼,又各有净、染两种状态,为三十六种;再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108种。而通过诵念佛经108遍的修行方式,可以消除这些烦恼,达到了清净无染的境界。

念珠之珠,或应寿辰之数。或许,世间万物,皆有所应吧?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念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