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2025-01-08 11:03:46)
标签:

《金陵琐事》

陈遇

徐霖

布衣

快园

分类: 故纸堆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明代周晖撰《金陵琐事》卷一之“天子幸布衣家”中记载:

太祖三幸陈遇家,武宗两幸徐霖家。陈参帷幄之谋,徐进词曲之技,陈徐皆布衣。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周晖似乎对身为“布衣”的陈遇和徐霖两位先生十分有兴趣,在《金陵琐事》中,有多篇文章提及到这两位。如《金陵琐事》卷一之三老耻入乡贤;《金陵琐事》卷二之画品;《金陵琐事》卷四之“武宗钓鱼快园”、“驾到预知”;《二续金陵琐事》卷上之“徐子仁志石”;《二续金陵琐事》卷下之“欣慕篇·九峰先生徐公霖”等。

关于“太祖三幸陈遇家”,一些典籍中也有记载。

明代朱谋垔撰《画史会要》卷四中记载,“静诚先生陈遇,字中行,博通经史,尤邃先天之学。元末为江东书院山长,后归隐建康。太祖渡江,聘参帷幄,幸其第者三,及定天下,屡授以显官,固辞。上曰:‘士之有志节者,功名不足以介意。朕不强卿,以成卿之名。’”

明代郎瑛撰《七修类稿》卷十一中记载,“陈遇,字中行,居金陵,元时江东明道书院山长,教授温州。太祖渡江,御史秦元荐之,上致书征之,与语大悦,俾典戎务,咨以机密,授供奉,不受,后又拜学士中书左丞、弘文馆大学士、太常卿、礼部尚书,皆辞。又赐金银缎疋等物,亦不受。高廟三幸其第,引入内,赐坐宴澡浴,病则赐医药,年七十二而终。”

明代《江宁县志》卷四中记载,“静诚先生遇宅,世居江宁里。洪武中,高皇帝幸其第者三,尝以厩马赐归第。”

明代杨士奇撰《陈静诚先生墓表》中云,“我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时南台侍御史秦元之素知先生,入言于上曰:‘陈遇有辅翼才,宜置左右,使效裨益。’即日召见,与语,大悦,礼待加厚,称先生而不名,日侍帷幄,赞几务。车驾幸其第者三,命之官,辄辞。”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都说“三幸其第”,至于哪三次,则不得而知。《明史》中称,“数临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此种说法或更为准确。

陈遇,授其官职而不受,无官职或为“布衣”,但是在人们的眼中,并不能算是“布衣”。

明代李贽曾经称陈遇为“我朝名臣之第一人”,其《续焚书》卷三中云,“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常理也。然世间固有谋其政而不在其位者,则常理之所未有,从古之所未有,而于静诚陈公仅见之矣。后此若姚恭靖亦可谓能处身于遇王之际者,而恋恋一少师之荣,终身役役于殿陛而不肯去,则亦稍优于刘诚意而已,其视公不太远乎!呜呼!胡惟庸之药不待尝也,天官之九级不待历历下上也,故吾以陈静诚谓我朝名臣之第一人也。”

明代杨士奇撰《陈静诚先生墓表》中云,“士有效用于国,深被简知,而不为爵禄所縻,从容自得,不枉其道,必其智识明正,审内外之辨,察事几之微确乎?中而不夺,此不谓之豪杰可乎?我国家龙兴之初,有若金陵陈中行先生者殆其人欤!”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陈遇(1313年至1384),字中行,号静诚先生,祖先原为曹县人,后徙居建康(今南京)。元朝末年为温州教授,后弃官归隐。朱元璋到建康之后,秦元之举荐陈遇,多次授官,陈遇皆不接受。洪武甲子九月十九日(1384年),“春秋七十有二而卒”,“加东园秘器及赙命,葬钟山长林之原”。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关于“武宗两幸徐霖家”,一些典籍中也有记载。

明代何乔远撰《名山藏》卷一百中记载,“徐子仁,南京人。……武宗南巡,近侍上其词翰,召见行宫,两幸其宅。子仁故长髯,武宗手剪之,以为拂子。因自号髯仙,筑快园于城东。”

明代焦竑撰《国朝献征录》中记载,“武宗皇帝南巡,近侍上其词翰,诏见行宫,爱之,两幸其宅,赐一品服及杂器,命扈从还京,将授美官,会武皇崩,竞复还,不可谓非命也。”

明代何三畏撰《云间志略》卷十“徐髯仙子仁先生传”中记载,“武宗皇帝南巡时,近侍上其词翰,召见行宫,特爱重之,两幸其宅,坐晓静阁打鱼,因而随驾北上,在舟中每夜尝宿御榻前,与上同卧起,官以锦衣镇抚,赐飞鱼一品服及杂器等物,命之扈从到京,擢以不次之职,而会上宾天,乃止,则岂非公之命遇而不遇耶。”

清代钱谦益撰《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中记载,“霖,字子仁,其先姑苏人,徙金陵,筑快园于城东。……武帝南巡,伶人臧贤进其词翰,召见行宫,上屡称善。赐飞鱼服,扈从还京。每夜宿御榻前,与上同卧起。将授官禁近,固辞,会上宾而罢。”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徐霖(1462年至1538年),字子仁,一作子元,号延泽,又号九峰道人,晚号快园叟,又称髯仙、髯翁、髯伯等,长洲(今苏州)人,六岁随兄长迁居江宁(今南京)。徐霖以诗词擅名艺苑,书工楷篆,善画山水,造诣精深。辑有《雅颂词录》、《快园诗文类选》,著有《丽藻堂文集》、《续画史会要》、《北行稿》、《皖游录》等,传世作品有《菊石野兔图》轴、《花卉泉石图》卷等。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明代正德14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以亲征叛乱为名,南巡至南京。八月“御驾出征”,九月抵达南京,至正德15年(1520年)十月“班师回朝”。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明武宗在南京到处游山玩水,在此期间,教坊奉銮臧贤将徐霖应制编写的曲词呈上,深得宠幸。明武宗曾经两幸其家,并戏剪其长须作拂尘。明武宗欲授其以教坊司官,徐霖固辞不受,乃授锦衣卫抚镇,携其进京。明武宗去世之后,徐霖回到了江宁。徐霖曾有《召命禁直》一诗云,“久嗣豳风学老农,圣恩忽漫起疏慵,身离陆海三千里,目睹天门十二重。封禅无书何献纳,清平有调幸遭逢,临流久洗巢由耳,也许来听长乐钟。”

徐霖曾经“筑快园于城东”。

快园,位于南京城南箍桶巷西侧的小西湖一带,为徐霖的私家园林,园中有晚静阁、丽藻堂、西湖等景点,水中荷莲芳郁,岸上桃柳映艳。清代虽废,但“春水鸭栏夹以桃柳”,仍称小西湖。其后,湖床淤塞成为街巷。

清代陈作霖撰《东城志略》中记载,“……转北为箍桶巷,有徐髯仙霖快园,前明武宗南巡时幸其家,于晚静阁下钓鱼,失足落水中,园内有宸幸堂、浴龙池,皆纪实也(霖,字子仁,词曲诗画无不精妙,供奉禁廷,恩幸无比,授官固辞,天下高之)。后园数易主,至国朝为凌州判霄所得(霄,字芝泉,尝入毕中丞沅幕,书画篆刻皆工)。今虽废为邱墟,而春水鸭栏,夹以桃柳,土人犹呼小西湖焉。”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明武宗“两幸其宅”(也有的典籍中称“数幸其宅”),至于哪两次,也是不得而知。不过确有明武宗两次游览快园的记载。

周晖在《金陵琐事》中,记述了明武宗游览快园的轶事。

《金陵琐事》卷四“驾到预知”中云,“松江南禅寺一僧访徐子仁,馆于快园,遂病疟,疟甚重。夜忽请子仁,语云,圣驾将到,幸速移床于僻静处以避之。我非病中语。子仁依其言,移于祠堂中。天色一明,诸宦官拥驾至矣。盖圣天子之举动,非僧之能前知,鬼神有以告知也。”

《金陵琐事》卷四“武宗钓鱼快园”中云,“况武宗幸其家,钓鱼于园池,得一金鱼,宦官高价争买之。武宗取笑而已,又失足落池中,衣服尽湿。此事古今罕闻,岂诸园之可同乎?园有宸幸堂、浴龙池,纪其实也。”

经此一事,快园里的“丽藻堂”更名为“宸幸堂”,园池更名为“浴龙池”了。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昔日的“快园”已经不在,如今距此数百米的白鹭洲公园湖边,却有着一块石碑,上书“御龙池”三个大字,旁有说明文字“明正德十四年武宗帝南巡至垂钓得金鲤,不过这里是御龙池而非浴龙池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天子幸布衣家”,“天子”的确是天子,而“布衣”并非是“布衣”。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天子幸布衣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