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故纸:《益世报》刊载傅惜华辑“春明地名儷语集”

标签:
儷语地名春明傅惜华《益世报》 |
分类: 故纸堆 |
民国故纸:《益世报》刊载傅惜华辑“春明地名儷语集”
1924年(民国13年)1月7日《益世报(北京)》第八版,刊载傅惜华辑《春明地名儷语集》,引用纪文达公(纪昀)“天下文字,皆有天然偶对,但在会心人能得之耳”之语,道出“地名集对”之真谛所在。
《益世报(北京)》,日报,创刊于1916年2月8日,综合类新闻报纸,英文名为“Social Welfare PeiKing”。该报名义上为天津《益世报》的北京版,由传教士雷鸣远主办,但实际与天津版并无关系,两家报纸的业务是“各自为政”,完全独立发展。《益世报(北京)》在“七七事变”后停刊,抗战胜利后复刊,同时进行了改版,另起发行号数。是近代北京地区发行时间较长的一份新闻报纸。
1924年(民国13年)1月7日《益世报(北京)》第八版,刊登了傅惜华辑《春明地名儷语集》,虽然只有四对“儷语”,读起来却韵味十足。其中云:
京师衢巷名称,多沿元明之旧。鄙俚俗陋,可资谈笑。间有雅驯者,亦不过十之一二而已。旅京既久,喜拈地名,参诸各书,为之对偶,彼此凑合。往往铢两悉称,有天衣无缝之妙。为日既久,衷然成帙,比者课余多暇。因将所集地名,较新颖者,分类录存。将与熟于京师坊巷志者,互考证焉。昔纪文达公善作对语,曰“天下文字,皆有天然对偶,但在会心人能得之耳。”吾于兹益信矣。
A.关于植物的
蕙风荷露,蓼渚芦湾(注:西华门西,西苑内,爱翠楼石门外之亭,名蕙风荷露;西苑内瀛台,三面临水,台之南,蓼渚芦湾,即南海是也)
蕙馨芝采,菊秀兰蕤(注:京西香山洪光寺后门外,坊二座名蕙馨芝采;京西圆明园,涵虚朗鉴福海南座宇,名菊秀兰蕤,今圮)
杏树桁,莲花岩(注:蓟县西北,盘山下一村,名杏树桁;京西畅春园东路,无逸斋北角门外板桥,东对河,即松柏闸)
蒲葛市,松筠庵(驻:东四牌楼南之灯市口地方;宣武门外,达智桥,明杨忠愍之故宅)
自此之后的《益世报(北京)》上,又陆续刊载了多篇傅惜华辑《春明地名儷语集》,每期大都为四组或五组,多则也就六、七组“儷语”。
将“北京”称之为“春明”,或许是文化人的喜爱。唐代(618年至907年)都城长安东面正中的城门为“春明门”,因此后来的文人墨客多用“春明”作为京都的代称。宋代有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清代有孙承泽的《春明梦余录》,民国有张恨水的《春明外史》,这里也有傅惜华的《春明地名儷语集》。
昙花寺,大树庵(注:广宁门内,崇效寺西之一廟;京西华家屯地方)
黄梅馆,紫竹林(注:正阳门外,东草场五条胡同;正阳门外,东珠市口精忠庙街内,又广安门内,南城根地方)
栢林寺,莲花庵(注:定安门内,雍和宫大街北;德胜门内,积水潭地方)
桑乾水,藻韵楼(注:桑乾水即溼水,发源于浑源州,经保安境,与芦沟河通;藻韵楼又作藻思楼,在南海内)
果子巷,花枝营(注:宣武门外地方;正阳门外高爵街内)以上为1924年1月8日《益世报(北京)》
龙华寺,虾菜亭(注:德胜门内迤西地方;德胜门内水关之西)
话兰室,观稻亭(注:话兰室书铺,在琉璃厂地方,已久废;德胜门内东偏三圣庵之东)
茨菇殿,枣子营(注:茨菇殿,即慈慧殿之讹,在地安门内,见顺天府志;崇文门外花市大街)以上为1924年1月10日《益世报(北京)》
九莲阁,万柳塘(注:宣武门外下斜街,长椿寺内,明李后刘太后像,俱存寺中;广渠门内东南隅,拈花寺中,堂为清大学士益都冯溥别业,今无一柳矣)
松林闸,菜户营(注:德胜门外河北,闸水由玉泉发源,至此分为二;右安门外西三里,广恩寺地方)
善果寺,灵椿坊(注:宣武门外西南二里白纸坊,旧为唐安寺,创于南梁;安定门大街迤西)
花儿市,豆格庄(注:崇文门大街路东,又作花市;京城东之一村,豆格又作豆角)以上为1924年1月12日《益世报(北京)》
如松馆,寿椿堂(注:正阳门外,观音寺酒馆,旧有匾,相传为严嵩所书,今圮;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著名之一药铺)
江米巷,国花堂(注:正阳门内之东西皆是,今改为交民巷;西直门外,高梁桥西之极乐寺,寺东有国花堂,寺西有芍药亭,寺建于元时)
竹香馆,萱寿堂(注:大内倦勤斋西廊外;大内福宜斋之西)
小草厂,高梁桥(注:东华门北皇城根;西直门外半里,为玉河下游,玉泉山诸水注焉,高梁俗作高粱)
花儿闸,笮子桥(注:东便门外,运河第三闸之名;宣武门外)以上为1月13日《益世报》
桂香馆,藜光桥(注:东华门内南河沿南头,明时建,似与南内相接,为今南箭亭地;藜光桥,即今之李广桥,在德胜门内,羊房胡同东口)
枣花寺,荷叶山(注:宣武门外白纸坊地方,即崇效寺,以王世祯有访雪鄔禅师看枣花诗得名;京西玉泉山之西南,俗以其形名之,疑即孙承泽所称聚宝山也)
拈花寺,祈谷殿(注:广渠门内,南城根迤西;永定门内)
采芝径,约花栏(注:京西圆明园绮吟堂之北,久圮;西直门外乐善园之北,今圮)以上为1924年1月14日《益世报(北京)》
如此等等,有地名集对,也有地名考证。
青草市,黄花门;白米寺,青菰村;就松室,观稼轩;莲花社,芦草园;宾竹室,浴兰轩(以上为1924年1月15日《益世报(北京)》)
梓潼廟,槐房村;松竹阁,芦苇园;神木厂,御花园;芭蕉冈,苜蓿园;长椿寺,老莱街;桃花鄔,松树街(以上为1924年1月16日《益世报(北京)》)
莲花寺,枣林街;桃花寺,松树畦;马兰峪,鱼藻池;谏果厂,蟠桃宫,柳树井,莲花池(以上为1924年1月20日《益世报(北京)》)
以上为“关于植物的”,其后还有“关于动物的”和“关于矿物的”。
B.关于动物的
铁老鹳廟,石驸马街;蚕坛茧馆,鹿苑鸡林;青龙闸,白鹿岩;马家堡,雀儿庵;鸟儿市,狮子岩(以上为1924年1月21日《益世报(北京)》)
白马廟,黑龙潭;亲蚕殿,洗马沟;鹭涛室,龙泽亭;迴龙观,棲风楼;马兰镇,虾菜亭(以上为1924年1月22日《益世报(北京)》)
前马厂,后牛湾;五虎廟,二龙坑;听鹳馆,驯鹿坡;鹦鹉冢。骆驼桥;上驷院,飞龙桥;龙泉寺,虎坊桥,狼儿涧,鹤子山(以上为1924年1月23日《益世报(北京)》)
马市,牛街;鹿圈,蚕坛;鸟市,虹桥;马厂,鹰房(以上为1924年1月26日《益世报(北京)》)
C.关于矿物的
翠云馆;金露亭;迎翠殿,漾金亭;瓊华岛,锦什坊;玉虚观,金城坊;瑶池殿,石板房;铁山寺,金水桥(以上为1924年2月22日《益世报(北京)》)
大金厂,小石桥;铁櫺闸,银锭桥;翠巌寺,金海桥;宝珠洞,甘石桥;水月寺,金星山;碧峰寺,金水村;金缸塔,水磨村(以上为1924年2月25日《益世报(北京)》)
这种既有地名集对,又有地名考证的风格,似乎类似于清代巴哩克杏芬女史辑《京师地名对》,不过所选地名不仅包含了街巷、桥梁、寺庙等名称,还延伸到亭阁、楼馆、店铺等,因此读起来便更有韵味。
傅惜华(1907年至1970年),又名傅宝泉,曾用名佩涵,别号碧蕖馆主、仲涵、寒山、涵沪、曲庵等,满族,富察氏后裔。著名的戏曲研究家、俗文学研究专家及藏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员兼图书馆馆长,主编《国剧画报》、《戏曲丛刊》、《俗文学》等。著作有《缀玉轩藏曲志》、《曲艺论丛》、《戏曲选》、《宝卷总录》、《子弟书总录》等。
蕙风荷露,蓼渚芦湾;蕙馨芝采,菊秀兰蕤。
此四个地名在《京师地名对》中均有记载,其中云,“蕙馨芝采(京西香山洪光寺后门外,坊二座名),菊秀兰蕤(圆明园,涵虚朗鉴福海南座宇名);蕙风荷露(西苑内,爱翠楼石门外亭名),蓼渚芦湾(西苑内瀛台,三面临水,台南,蓼渚芦湾,即南海也)。”
西苑丰泽园以西有“荷风蕙露”亭,与静谷门相对,静谷内有崇雅殿、静憩轩、怀远斋、纯一斋、爱翠楼等建筑。《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三中云,“丰泽园西有亭,曰荷风蕙露,与亭相对有门,入门为崇雅殿,后东为静憩轩,西为怀远斋,后有台,其南隔水相对为纯一斋……”
清代《国朝宫史》卷十四中记载,“自翔鸾阁至迎薰亭,统曰‘瀛台’,三面临水。围置奇石,杂植花树。层岩幽壑,委曲曼迴。蓼渚芦湾,参差掩映。其南即南海也。”
清代《顺天府志》中记载,“涵虚朗鉴在福海东,即雷峰夕照正宇。其北稍西为惠和春,又东北为寻云榭,又北为贻兰庭,为会心不远,其南为临众芳,为云锦墅,为菊秀兰蕤,为万景天全。”
是“蕙风荷露”?还是“荷风蕙露”?还是二者皆有呢?
藜光桥。位于柳荫街北端,桥为明代弘治年间太监李广所建,李广在什刹海前海建有私宅,为点缀景色而引月牙河水环绕其宅,并修建石桥一座,称李广桥,亦称藜光桥、李公桥。《京尘杂谈》中记载,“后门外李广桥一带明湖滉漾,大似江南水国,每过其地,辄令人起秋风莼鲈之思。有庆龙堂,水槛、回廊,轩窗四敞,盛夏入其中,一望芰荷芦荻,间与凫鷖鸥鹭,上下浮沈,薰风媵凉,心清香妙,恍如置身海上三神山。”此桥为东西向单孔石拱桥,1950年月牙河改暗沟时,桥被拆除。
虾菜亭。虾菜亭在北京莲花社西,戴大圜建,今无考。《燕都游览志》中云,“虾菜亭在莲花社西,一藩隔之,水部戴大圜建。”虾菜亭,是什刹海附近的名胜古迹,“小楼春雨龙华寺,野水秋风虾菜亭”,一些文学作品中时常提及,只是在民国年间就已经踪迹全无了。
如松馆。清代崇彝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京师南城外饭馆,夙有‘四大兴’之称,即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此外尚有天然居,如松馆,皆在观音寺。此二处专为招伶人、妓女侑酒之所。”
金露亭。在西苑北海内。西苑琼华岛山顶上的广寒殿,一座面阔七间的大殿,其左右有四座小亭,分别为方壶亭、瀛洲亭、玉虹亭和金露亭。
蚕坛茧馆。蚕坛茧馆即北海阐福寺,阐福寺在太液池东,五龙亭北,清代乾隆11年(1746年)改建,原为明代太素殿旧址,顺治8年将太素殿改建五龙亭,保留了这座行宫;乾隆7年(1742年)成为先蚕坛的茧馆,每年的初夏,在此举行“受蚕礼”。乾隆10年,将此处改为佛殿,赐名为阐福寺。
傅惜华所辑“地名儷语”,其中的注释基本上与《京师地名对》中的内容相同,甚至有的“集对”在《京师地名对》中也可以找到,或许这就是“辑”的含义吧?不过,在地名的选择上,大都是风花雪月之所,诗情画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