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寺观庙堂:眼香庙

(2024-08-16 20:45:45)
标签:

眼香庙

窑岗村

牛首山

眼香娘娘

眼光娘娘

分类: 览金陵

寺观庙堂:眼香庙

 

眼香庙,南京可能曾经有过两处。一处位于牛首山西,今已无存;另一处则位于城南中华门外窑岗村,寺庙虽已不存,但当年的殿宇尚存一殿。

寺观庙堂:眼香庙

眼香庙,明代,位于雨花台区南京市药材公司仓库(窑岗村33号),南京市雨花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雨花西路和长虹路的交汇处,沿长虹路朝西北方向前行大约250米左右,转入长虹路西侧的同仁堂路,沿此路向西北方向再转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行,行走大约350米左右,到达道路的尽头,窑岗村33号。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眼香庙那残存的殿宇,便在窑岗村33号院落内进门处西侧的土坡上面。

寺观庙堂:眼香庙

进门之后,西侧为一土坡,一侧有上去的台阶,土坡下的草丛中,竖立着两块石碑,其中的一块,上面的文字几乎完全看不清楚,如果凑近了仔细端详,似乎能从石碑的纹路中依稀看出“眼香廟”三个大字,这便是“眼香庙”的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眼香庙,198327日列入雨花台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而另一块石碑,则是“窑岗村琉璃窑窑址”的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拾级而上,大约二十级台阶。土坡上为一平台,一座灰瓦屋舍掩映在梧桐树下,几间看上去年代已经很久的房屋。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现存的寺庙殿宇,有前殿一进三间,七架梁,宽约25米,深约17米,以及东西厢房各三间。或许是因为居住的便利,殿宇的很多建筑结构已经被改动,如果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寺庙,根本看不出当年的模样。屋舍内似乎还居住着人家,到处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和晾晒的衣物。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建筑的外墙,已经经过了重新处理,与寻常的居家屋舍并无两样。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据说,这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是单位的食堂和职工活动室,后来又成为了工厂职工居住的地方,原先的大殿前后搭建了简易房,居住了五户人家。

或许是因为年久失修的原因,房屋看上去真的十分陈旧,外表的粉墙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木条;窗户已经无法关严,屋面上散落着零星破瓦;再加上院落内的搭建,使得空间更加局促,显得十分杂乱。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站在土坡下,向上望去,坡陂之上,绿树旁的旧屋,无声之中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寺观庙堂:眼香庙

眼香庙所在的道路,为“同仁堂路”,但街边的门牌却都是“窑岗村”。

这条长约不足400米的弯曲道路,之所以称之为“同仁堂路”,或许是因为“南京同仁堂”曾经在此。自1929年位于中华路31号的北京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分号开业,1955年成立“公私合营南京同仁堂国药号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更名为“公私合营南京同仁堂制药厂”。1966年工厂新址选定在中华门外眼香庙32号(后改为窑岗村32号),即在如今的“同仁堂路”上,当时的厂区,占地面积约3.27公顷,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雨花台区文物志》中记载,“眼香庙在南京中华门外窑岗村。眼香庙又称芙蓉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相传宋高宗南渡,有妃留建邺,为民治眼疾,逝后乡民尊呼眼香娘娘。眼香庙现仅存一殿。其周围为明代琉璃窑遗址。”

《雨花台区志》中记载,“眼香庙,又名宋妃祠、眼香祠、眼香庵。根据现存文献资料及实物资料来看,可能共有两处:一处位于牛首山,今已无存;另一处坐落在中华门外窑岗村,现仅存一殿。已作为南京市药材公司仓库,其周围为明代烧造大报恩寺塔琉璃构件的窑址。窑岗村的眼香庙,肇建年代及规模史无确载。从清朝工部绘制的《明代南京城图》上,可以看到窑岗村一带标有‘眼香庙’地名,据此推测,其建筑年代至少可以上溯到明朝。从现存遗址来看,它也是一座小型的庙宇。在它的周围有明代烧造琉璃构件的琉璃窑窑址。牛首山的眼香庙与窑岗村的眼香庙两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联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朱偰撰《金陵古今图考》中记载,“芙蓉禅林眼香庙,在京芜公路之右高岗上,去城西南不甚远,昔为大刹,今已荒落不堪,琉璃瓦砾,触目皆是。按宋高宗刘妃以治目疾祀,始有眼香之庙,然在牛首山而不在此,意者其后世所转辗增建者欤?”

民国时期的地图上,窑岗村一带,也标注有“眼香庙(眼香寺)”。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秘闻”。称当年眼香庙的僧人,曾经秘密看守大报恩寺塔的琉璃构件,眼香庙住持和尚的手中,有一张琉璃构件藏宝图,工部会定期把报缺的琉璃构件清单交给眼香庙住持,然后将构件配齐。

虽然这些都是传说,但眼香庙所在的窑岗村一带,的确是明代专门烧制琉璃砖瓦的大窑所在地。所谓窑岗,即传明初建城时,在此岗上建窑烧砖,故称窑岗。1958年时曾经在芙蓉山眼香庙一带挖掘到包括龙纹瓦当、番莲纹滴水等琉璃制品。

以后陆续的考古发掘中,在眼香庙西边地下,发现了一批造型别致的五彩琉璃瓦构件,其中部分还有层数、左右的墨书编号;在眼香庙东南,大约四五十米处两米多深的地下,发现一座用城砖砌成的库房,里面也有很多琉璃构件。有专家推测,眼香庙附近的地下可能还埋藏着数量可观的琉璃构件。

寺观庙堂:眼香庙

牛首山附近,曾经也有一座眼香庙。各类典籍的记述中,都说“眼香庙”在牛首山。只有《金陵览胜诗考》中云,“琉璃窑亦有小庙”。

明代葛寅亮撰《金陵玄观志》卷十一中记载,“(小庙)眼香庙(古迹),在郭城安德门外,南城牛首山地。去所领移忠观三十五里,聚宝门三十里。宋朝建。万历二十年,募化重修。殿堂,关公殿:三楹。碧霞殿:三楹。道院:一房。基址四亩:东至大路,西至顾庄,南至周良印房,北至吴文孝囗。”

明代《江宁县志》卷四中记载,“眼香庙,在牛首山傍,俗传宋高宗妃避难于此,死而为神,眼疾祷之,辄愈。”

明代盛时泰撰《牛首山志》中记载,“宋高宗刘妃以治目疾祀,始有眼香之庙。”

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卷十中记载,“眼香之庙祈祷牛首(宋高宗刘妃以治目疾祀,见《牛首山志》)。”

清代陈文述撰《秣陵集》中记载,“宋妃祠。高宗南渡,妃留建业,善治目疾,没而祀之。在牛首山,俗称眼香娘娘庙。”

清代周宝偀《金陵览胜诗考》中记载,“眼香庙。在牛首山旁。宋高宗南渡,有妃留建业,善治目疾,殁,立庙祀之,呼为眼香娘娘,琉璃窑亦有小庙。”

《南京地名大全》中记载,“眼香庙,古迹(废)。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周村村,牛首山西。……今庙已不存,仅留有遗址。”

牛首山的“眼香庙”,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六,都有“眼香庙会”,香火旺盛,十分热闹。据说,牛首山的眼香庙(曾讹为野香庙),于1945年拆除。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牛首山的“眼香庙”和窑岗村的“眼香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尚不得而知。有一种说法,称宋代建于牛首山附近的眼香庙,后来搬迁到了窑岗村。而更多的传言则称,宋高宗离开建康府时,有妃子留于建康。妃子爱民如子,在聚宝山一带为当地村民治疗眼疾,深受百姓爱戴,逝后乡民立庙祀之。

寺观庙堂:眼香庙

寺观庙堂:眼香庙

清代陈文述诗《宋妃祠》云,潇潇暮雨暗灵旗,天水苍茫又一时,车驾仓皇人去远,湖山金碧梦归迟。暮潮沧海梅妃冢,明月扬州绣女祠。都是生平凭吊处,南朝遗事不胜悲

清代王友亮诗《眼香祠》云,“灵旗风卷暮潮低,宛宛瑶篸映翠笄。此日巫歌陈玉斝,当年俗障扫金鎞。要知五马应随渡,却怪孤鸾只别栖。回首故宫秋草遍,岿然碧瓦照青溪。”

清代周宝偀诗《眼香庙》云,“上池神水疗昏盲,怎不官家试此方?当日若教明四目,早应奸佞识咸阳。”

无论是牛首山的眼香庙,还是窑岗村的眼香庙,供奉的都是“眼香娘娘”。

三月初六,眼香娘娘诞辰日。

相传,南宋建炎3年(1129年),宋高宗赵构从建康府(今南京)前往临安(今杭州)时,妃子留在建康。妃子宅心仁厚,在今雨花台一带,采用宫廷药方为当地村民治疗眼疾,颇有成效,深受民众爱戴。逝世之后,乡民为其建了一座庙祭祀,尊呼为眼香娘娘

历史典籍中大部分记载,都认为眼香庙与宋高宗之妃有关,也有一些记载则认为可能与萧梁公主有关,如海安有眼光庙(即三元宫,祀眼光萧梁公主。明徐炯、徐爌建)、丹徒有眼光圣母廟(在谏壁江口,即前萧梁公主廟,咸丰庚申,寇毁过半,同治初,里人草创之)等;清代《灵芬馆诗集》中云,“萧梁公主祠,俗名眼香庙,祈目疾有验”;《瓜州伊娄河棹歌》中云,“祠(萧梁)在九坊城上,镇人病目,祷之即愈,俗呼眼香庙,香火极盛。镇人魏嘉琬诗,‘六代珠宫閟,萧梁贵主遗,芙蓉入江晕,环佩有秋思。祠屋新妆在,香烟旧篆吹,何劳问张湛,空得眼方奇’。”

道教中供奉的“眼光娘娘”,全称为“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是民俗传说中能治愈一切眼疾的女神。旧时的碧霞元君庙中,内塑泰山娘娘,右塑眼光娘娘,眼光娘娘坐于殿上,胸前是一只炯炯有神的大眼……,且不知这“眼光娘娘”和“眼香娘娘”有甚关联(《金陵玄观志》中记载的牛首山眼香庙,其殿堂中便有“碧霞殿”)。

寺观庙堂:眼香庙

眼香庙,寺已不在,屋且尚存。

寺观庙堂:眼香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