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2024-03-17 10:15:52)
标签:

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光宣甫

光仁洪

颐和路公馆区

民国建筑

分类: 览金陵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位于南京鼓楼区的江苏路中段。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江苏路是南京鼓楼区中部的一条街道,街道呈“J”字形,长度约500米左右。江苏路31号,位于江苏路的中段偏北,属于“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在该片区的北侧。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所谓“颐和路公馆区”的全称为“颐和路民国时期公馆风貌区”,这里是民国时期按《首都计划》实施最大的住宅示范区。自1933年开始陆续建成287处独立式花园住宅,现存225处,是西方现代设计手法的建筑作品,也是南京近代建筑的集中展示区。

在这片37.8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现存的225幢建筑,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心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这些洋房千姿百态,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处在江苏路、宁海路合围的三角形区域内,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现有26幢民国时期的建筑,江苏路31号便是其中的一幢。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从位于山西路西侧的“江苏路广场”,沿着江苏路向东南方向行走,大约百米左右处有一扇紧闭的大门,大门的四周也没有任何标识,这里应该是江苏路31号的大门了。或许是因为建筑距离围墙较远的缘故,或许是临近围墙之处又加建了一幢建筑;站在江苏路上,几乎看不见建筑的踪影。

从曾经公示的“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地块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总平面”图上可以看见,在“2-15(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的东北侧,加建了一幢“5-2”的“民国风貌建筑”,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路31-1号”,颐和公馆酒店的“愿夏庐”。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从“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的二号门或者江苏路29号的大门进入“公馆区”,在江苏路29号民国建筑的西侧,便是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在建筑南侧的门前,有着“江苏路31号”的门牌。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原产权为光宣甫所有。此幢建筑,有称之为“光宣甫公馆”,也有称之为“光仁洪公馆”,光宣甫去世之后,该房产由其子光仁洪等继承。在“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则为“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建于1935年,建有西式楼房1幢,假316间,平房11间,共计17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2.1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两层西式建筑,建筑立面采用西方古典建筑三段式构图,比例协调,坡顶舒缓,挑檐较深,房屋西南角为六角形,稳重而又灵动。

现存主楼1幢,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假3层,青砖外墙,大坡架屋顶,青瓦多面坡顶,黑灰色门窗,带壁炉、老虎窗等。西南侧突出多边形,东、西侧楼顶有露台。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清水砖,老虎窗,大露台,绿树成荫的庭院……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在《南京记忆-第十二片区公馆碎影·江苏路31——民国历史学家光仁洪》的文章中,作者在描述这幢建筑时写到,庭院的地面上嵌满一块块灰色石头,衬起灰色的外墙和黑色的门窗,显得既古秀又端庄。梧桐古松柔密里明暗有致,落落生趣。前院那几株芭蕉、古柏苍苍老了,后园几丛文竹葱葱郁郁倒显得生机活泼……。院大屋大,一楼是客厅、接待室等,二楼西边是起居室和书房。来到夹三层西侧阳台上,枯黄的梧桐叶落满水泥地面,层层叠叠;槐树扭动着高大的身躯,梧桐树干枯的果子挂在枝头,仿佛时间并没有老去,它能够识别相知的气息……。坐拥庭院,家中藏着几架子书,每部书都露出许多注签字条。窗外的洋槐长得兴兴旺旺,书房前的草地上蔷薇七里香越长越多,雨后的黄昏香气飘满整个书架,连墙上的四季豆方扇页都香起来了。‘藏锋清楚,隐起圆滑’,诗作书函往来,用功之深彰明较著,是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思想境界。

只是,当临近这幢建筑时,是否真的会有“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的感觉呢?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光宣甫(1879年至1952年),安徽省桐城县人,教育家,学者。

光晟,字宣甫,安徽桐城(枞阳县麒麟镇阳和村光壁庄)人。父亲光华国,清代廪生,在家设经塾;兄弟三人(光森甫、光明甫、光宣甫)曾在经塾就读。清末秀才,后考入三江师范学堂;1904年,考取安徽留日官费生,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1905年光明甫赴日本,亦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在日本求学期间,光氏两兄弟通过章太炎、陈独秀介绍,结识孙中山并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毕业回国。回国后一直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安徽江淮大学、江苏法政专门学校、江苏法政大学任教授并担任教务长。1952年,因病逝世于南京。其妻为桐城派晚期文学大师、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伦侄女,1883年生,1931年病逝于南京。光宣甫曾著有《道墨新诠》、《宪法学》、《各国政府》、《犯罪心理学》等著作。

光氏两兄弟,在青年时代可谓“血气方刚”。《道墨新诠》代序中曾云,“昆季以英锐之器,出穷乡僻伏,与通都大邑新思新知相接,反清革命之思想,更如脱羁之马,不可复止矣。于是攻顽旧、斥权贵,循至反专制、倡革命。并暗与孙中山、赵声通声气,言行日趋激烈……”,可见其斗志之昂扬。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光仁洪(1918年至1991年),光宣甫之子,安徽省桐城县人。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光仁洪,字玉霖,安徽桐城人。1922年进入南京明德幼稚园读书,1923年入南京仓巷小学,1929年进入南京市中区实验中学(后改名为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就读于法学院法律系国际公法专业。在学校期间,曾参加南京学生声援北京“一二·九”运动的游行活动等,学校西迁重庆后,曾任国立中央大学学生会主席。1939年大学毕业后,在重庆高级实验商业学校任教;之后又供职于国民政府交通部和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1943年患病曾赴印度医治;19477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师从昆西·怀特(Quincy White)教授,19488月回国,任上海法学院教授。1949年以后,一直从事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任安徽大学法律系副教授,1952年任安徽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957年任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下放到农村;1978年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等,1984年起任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先后担任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理事长(1980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1986年)、安徽省史学会会长(1978年)等多个全国及地方学术组织的负责人。1991年病逝于上海。

光仁洪,1954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先后任安徽省委会常委、宣传部长、副主委(1980年至1984年)、主委(1988年至1991年)以及农工民主党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常委、副主席(1988年至1991年)等职;曾任安徽省政协常务委员、副主席(1984年至1991年)等。光仁洪曾主编《世界近代史》(1960年)、《世界史·近代史》(1984年)、《国际关系史》、《世界近代史词典》等著作。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光宣甫、光仁洪,都是当时的文人学者,在一些民国时期的报纸杂志上,时常可以读到他们的诗词文章。

光宣甫《斗酒》(1933年)

我有一斗酒,弆藏已十年。愿侍荆轲至,饯之易水边。秦兵且压境,燕祚岂能延。

苏秦既已死,谁与扰秦权。燕丹得壮士,大义摩苍天。若非舞阳怯,奚忧秦庭严。

成败安足论,无学小儒然。男儿抱义死,宁能为瓦全。不见王子婴,系颈轵道前。

光宣甫《青溪九曲棹歌》(1934年)

打浆东渠倚夕阳,循溪一转一回肠。柔肠寸寸相思惯,怪底新愁似个长。

郎住萧家小渡边,昨宵明月记凭肩。郎家明月时时好,要比侬家分外圆。

溪深烟雨更迷离,依旧春风杨柳枝。愿化呢喃双燕子,飞飞常傍小姑祠。

行到中桥看落晖,春风杨柳晚依依。香魂一去无消息,惟有流莺故故飞。

玲珑池畔是侬家,记取门前几树花。今夜月明人静后,一篙春水路非赊。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光仁洪《寒鸦赋》(1936年)

丹枫瑟瑟秋山畔,白杨萧萧秋草岸。一声短笛夕阳中,数点飞鸦随风乱。

迎霜翼冷,和落叶以翻飞。噪雪声酸,杂哀猿而凄唤。

觉清飔之料峭,纷舞峰前。带暮景而苍凉,迥旋天半。

时则秋时殆尽,冬令初迁。惟读苍葭之句,莫歌白紵之篇。

乌桕树老,黄叶村圆。落日将棲,踏折长堤之柳。西风遶乱,冲开壩岸之烟。

听哑哑而声凄,凌风之地。望沉沉而色暮,釀雪之天。

则有呼群邃谷,刷翅层峦。数点冬山如睡,几株老树成攒。

纵然爱屋及乌,荒村野店。何若双棲梁燕,画栋雕栏。

况乎吹横笛之一枝,斜阳色薄托,垂杨于一树。

终古心寒,至如野渡澄清。沧波冷湜,钓船返棹之时。流水孤村之侧,照空江而镜影。

熟辩雌雄,趁初曙而流光。平分黑白,或衔花而未下。

萍乡蓼屿以传神,或带月而频飞。蟹火渔灯而见色。别有旭日曈昽,寥天焕彩。

不先鹤而归巢,多逐鸿而戏海。传画稿于三秋,写诗心于百倍。

雏成前日,忆九子之初生。鬚冷今朝,惊一年之顿改。

白头似雪,燕丹之马角同悲。红叶如花,吴下之枫桥空在。

于是寒来冰殿,寒入香闺。鸦不羞夫随凤,鸦常早于鸣鸡。

听碎玉之一声,夕阳下矣。见如星之乱影,明月初兮。

碧燕成梦,红叶偏题。请看朱雀之群来。嘉详有兆,莫恨玉颜之相妒,破笑为啼。

歌曰,千点万点山水涯,妆点人家三四家。倚仗柴门无数过,打头轻似蝶些些。

又乱日,朝去暮来日已斜,东西不辩路三叉。上林如许枝相借,翻欢垂杨终古鸦。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昔日的文人庭院,如今是颐和公馆的“适之楼”,不知为何是这样一个名称?“适之(胡适之)”也算是学者之中的翘楚了,而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的学生活动中心,也被称之为“适之楼”。是否与这里曾经的主人有何关系?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屋中的书架上摆满了书,许多书中都露出白色的注签字条,窗外的树木枝繁叶茂,庭院里的青草郁郁葱葱……,或许这曾经是昔日常见的场景,一切的一切,只能是都在遐想之中。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建筑物语:江苏路31号民国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