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2023-12-27 10:55:14)
标签:

十六楼

《金陵琐事》

郑和下西洋

酒楼

花月春江十四楼

分类: 故纸堆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明代周晖撰《金陵琐事》的“咏十六楼集句”中记载: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李公泰,字叔通,号仙源,鹿邑人。洪武时进士,博学知天文,曾掌钦天监,遂入钦天监籍。有集句诗二册,中有咏十六楼诗。

《南市楼》:“纳纳乾坤大,南楼纵目初。规模三代远,风物六朝余。耆旧何人在,登临适自娱。皇恩涵远近,莫共酒杯疏。”《北市楼》:“危楼高百尺,极目乱红妆。乐饮过三爵,遐观纳八荒。市声春浩浩,树色晓苍苍。饮伴更相送,归轩锦绣香。”《集贤楼》:“迢迢出半空,画列地图雄。鱼水千年庆,车书万国同。长歌尽落日,妙舞向春风。今古神州地,康衢一望通。”《乐民楼》:“江城如画里,迢递起朱楼。白日催人老,青樽喜客留。百年从万事,一醉解千愁。帝德同尧大,洪恩被九州。”《讴歌楼》:“西北高楼好,闲宜雨后过,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多。广槛停箫鼓,深江净绮罗。千金不计意,醉坐合声歌。”《鼓腹楼》:“翼翼四檐外,居人有万家。盘空斋屡荐,舞破日初斜。小酌知谁共?新诗敢自夸。圣图天广大,烂醉慰年华。”《清江楼》:“涵虚混太清,时转遏云声。湖雁双双起,渔舟个个轻。世情何远近?人事省将迎。谈笑逢耆老,终身愿太平。”《石城楼》:“翠袖拂尘埃,烦襟出九垓。清光依日月,逸兴走风雷。鸿雁几时到?江湖万里开。文章成锦绣,临咏日盘迴。”《来宾楼》:“地拥金陵势,烟花象外幽。九天开秘祉,八极念怀柔。造化钟神秀,乾坤属远猷。吾皇垂拱治,不待治书求。”《重译楼》:“使节犹频入,登临气尚雄。江山留胜迹,天地荷成功。千羽三苗格,车书万里同。圣朝多雨露,樽俎日相从。”《轻烟楼》:“久坐惜芳尘,莺花不弃贫。关心悲地隔,有酒纵天真。不问黄金尽;应惭白发新。登临聊极目,紫陌万家春。”《淡粉楼》:“邢楼闲纵目,风度锦屏开。玉腕揎红袖,琼卮泛绿醅。参差凌倒影,迢递绝浮埃。今日狂歌客,新诗且细裁。”《鹤鸣楼》:“翠挹凭栏外,楼高不倦登。抑扬如有诉,凄切可堪听。白日移歌袖,青天扫画屏。古来形胜处,重到忆曾经。”《醉仙楼》:“自得逍遥趣,乾坤独倚楼。天笼平野迥,江入大荒流。待弃人间事,来为物外游。蓬莱自有路,云雨梦悠悠。”《梅妍楼》:“天地开华国,招邀屡有期。风烟归逸兴,钟鼓乐清时。对酒惜馀景,逢人涌旧诗。平生无限意,莫信笛中吹。”《翠柳楼》:“白帻岸江皋,开筵近鸟巢。交疏青眼少,歌罢彩云消。落日明孤塔,青山见六朝。平生爱高兴,回首兴滔滔。”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艺林学山》云:“永乐中晏振之《金陵春夕》诗‘花月春江十四楼’,人多不知其事。盖洪武中建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乐民、集贤、讴歌、鼓腹、轻烟、梅妍、翠柳十四楼于南京,以处官妓。盖时未禁缙绅用妓也。”胡元瑞云:‘十四楼语近出,足为诗料。’按:金陵本十六楼,今称十四楼,而遗南市、北市二楼。何也?诸楼尽废,独南市楼尚存。”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似乎周晖对“十六楼”情有独钟,在其《金陵琐事》以及《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中多处提及“十六楼”。

周晖撰《续金陵琐事》卷上的“《宴南市楼诗》”中记载:

国初,知县揭公轨有《宴南市楼》诗云:“帝城歌舞乐繁华,四海清平正一家,龙虎关河环锦绣,凤凰楼阁丽烟花。金钱赐宴恩荣异,玉殿传宣礼数加。冠盖登临皆善赋,歌词只许仲宣夸。”观此诗,当时之盛可知矣。今此楼虽存,不过屠沽市儿之游乐而已。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明代周晖撰《二续金陵琐事》的“十六楼基地”中记载:

南市楼:在城内斗门桥东北,此楼独存。北市楼:在城内乾道桥东北,太祖时回禄不存。来宾楼:在聚宝门外之西,尚有来宾桥。重译楼:在聚宝门外之东,尚有重译桥。集贤楼:在瓦屑坝西。乐民楼:在瓦屑坝集贤楼北。鹤鸣楼:在西关中街之北。醉仙楼:在西关中街之南。轻烟楼:在西关南街。淡粉楼:在西关南街。翠柳楼:在西关北街。梅妍楼:在西关北街。石城楼:在石城门外。讴歌楼:在石城门外。清江楼:在清凉门外。鼓腹楼:在清凉门外。杨升庵《艺林学山》少南市、北市二楼。陈石亭《金陵世纪》少清江、石城二楼。石亭金陵人,记金陵事,何可遗此二楼乎?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十六楼,明代初年南京十四处楼馆与南市、北市两座楼馆的合称。

明代礼部纂修《洪武京城图志·楼馆》中记载,“十六楼”的名称及所在地分别为,“江东楼,在江东门西,对江东渡。鹤鸣楼,在三山门外西关中街北。醉仙楼,在三山门外西关中街南。集贤楼,在瓦屑坝西乐民楼南。乐民楼,在集贤楼北。南市楼,在三山街皮作坊西。北市楼,在南乾道桥东。轻烟楼,在江东门内西关南街,与澹粉楼相对。翠柳楼,在江东门内西关北街,与梅妍楼相对。梅妍楼,在江东门内西关北街,与翠柳楼相对。澹粉楼,在江东门内西关南街,与轻烟楼相对。讴歌楼,在石城门外,与鼓腹楼并。鼓腹楼,在石城门外,与讴歌楼并。来宾楼,在聚宝门外来宾街,与重译楼相对。重译楼,在聚宝门外,与来宾楼相对。叫佛楼,在三山街北,即陈朝进奏院故址,宋改报恩光孝观,今即其地,为叫佛楼。”

《洪武京城图志》的“楼馆图”中,标注了“十六楼”中除“叫佛楼”之外的其他各楼,即江东楼、鹤鸣楼、醉仙楼、集贤楼、乐民楼、轻烟楼、澹粉楼、梅妍楼、翠柳楼、讴歌楼、鼓腹楼、来宾楼、重译楼、南市楼和北市楼等。而其中的梅妍楼、翠柳楼、轻烟楼、澹粉楼和鼓腹楼、讴歌楼、鹤鸣楼、醉仙楼、集贤楼、乐民楼等十座楼都坐落在三山门、石城门外一带。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十六楼,似乎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在明清两代诸多典籍中都有提及,如明代编年体史书《明实录》以及《南畿志》、《正德江宁县志》等、谢肇淛撰《五杂俎》、顾起元著《客座赘语》、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陈沂撰《金陵世纪》、孙应岳撰《金陵选胜》、姜南撰《蓉塘诗话》、明末清初余怀著《板桥杂记》、清代顾炎武撰《建康古今记》、捧花生著《画舫余谭》、陈文述著《秣陵集》以及夏仁虎撰《秦淮志》、陈迺勋、杜福堃著《新京备乘》等。

据说,这“十六楼”高基重檐、宽敞华丽,有书画家题写名匾,文人学士题咏律诗,以壮观瞻。“金陵古称佳丽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其为艳冶也多矣。洪武初年,建十六楼以处官妓,淡烟轻粉,重译来宾,称一时之韵事(余怀著《板桥杂记》)”。

《板桥杂记》“雅游”章中还记载,“曲中市肆,精洁殊常。香囊云舄,名酒佳茶,饧糖小菜,箫管琴瑟,并皆上品。外间人买者,不惜贵价,女郎赠遗,都无俗物。正李仙源《十六楼集句》诗中所云‘市声春浩浩,树色晓苍苍。饮伴更要送,归轩锦绣香’也。……,虞山钱牧斋《金陵杂题绝句》中,有数首云:‘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而今也入烟花部,灯火樊楼似汴京。’‘一夜红笺许定情,十年南部早知名。旧时小院湘帘下,犹托鹦哥唤客声。’‘惜别留欢恨马蹄,勾阑月白夜乌啼。不知何与汪三事,趣我欢娱伴我归。’‘别样风怀另酒肠,伴他薄幸奈他狂。天公要断烟花种,醉杀瓜州箫伯梁。’……,新城王阮亭《秦淮杂诗》中有二首云:‘旧院风流数顿杨。梨园往事泪沾裳。樽前白发谈天宝,零落人间脱十娘。’……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十六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

十六楼中,除了南市、北市、叫佛等楼之外,基本上都位于西南城外,且大部分在三山门与江东门之间。因为当时的交通基本上都为水道,晋京者自秦淮上溯,入三山门。因此三山门一带地区,自然商贾云集,舟车辐辏,馆舍妓楼,麇集于是。

明代编年体史书《明实录》中记载,“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庚寅,新建京都酒楼成,先是,上以海内太平,思欲与民偕乐,乃命工部作十楼于江东诸门之外,令民设酒肆以接四方宾旅,既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赐百官钞,宴于醉仙楼。”

明代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建酒楼中记载:洪武二十七年,上以海内太平,思与民偕乐,命工部建十酒楼于江东门外,有鹤鸣、醉仙、讴歌、鼓腹、来宾、重译等名。既而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赐诏文武百官钞,命宴于醉仙楼,而五楼则专以处侑酒歌妓者。盖仿宋世故事,但不设官醖,以收榷课,最为清朝佳事……”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十六楼”大部分都几乎无迹可寻,或许只有“南市楼”地名尚在。

现在的南市楼,只剩下斑驳的石路,衰败的院墙,一地的瓦砾,一条老去的巷子,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甚至在地图上彻底消失。据说南市楼是诸楼中存续时间最长的,至明代正德年间,“十六楼”大多成为废墟,唯有南市楼,一直到清代初期尚存。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历史典籍中对“十六楼”的名称以及数量统计不一,如《洪武京城图志》中所说的“十六楼”,是指“江东、鹤鸣、醉仙、集贤、乐民、轻烟、澹粉、梅妍、翠柳、讴歌、鼓腹、来宾、重译、南市、北市、叫佛”诸楼,“楼馆图”中也标注了除叫佛楼之外十五座楼的大致位置。而《五杂俎》卷三“地部一”中记载的十六楼”与《洪武京城图志》相比,则多了清江楼和石城楼,少了江东楼和叫佛楼。《南畿志》等史籍中记有“十四楼”等。

在不同史料中,“十六楼”的名称也略有差别,比如澹烟楼(澹粉楼)、轻粉楼(轻烟楼)、翠柳楼(柳翠楼)等。

昔日繁华“十六楼”,旧迹如今在何处呢?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至于明代初年为何要兴建“十六楼”,一直以来也是人们热衷于探讨的话题。

明代洪武年间,南京城内外的交通要道上,大兴土木,陆续兴建的了十余座宏敞壮丽的大酒楼,作为外国宾客和国内人士的公共休息及娱乐的场所,其中来宾、重译两楼是接待外国使节的专用场所,使得外国使节虽置身异域,却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从而对中国产生爱慕和敬仰之情,推动和发展了国与国之间的和睦关系。到了永乐时期,“十六楼”更是海内外宾客满堂,盛况空前。

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海外各国前往中国的使者络绎不绝。这些海外诸国派来的使节,无论人数多少,也无论有无贡物,都得到了明朝政府的隆重优厚接待,因而就在这个时期,京城内的驿馆、会馆、酒楼业蓬勃兴起,为了使外国使者有一个良好的休憩场所,明朝政府专门设立有会同馆、乌蛮驿等楼馆作为使节们的下榻之地。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秦淮区志》中记载,“来宾楼,位于聚宝门外之西,明洪武27年(1394年)营建,高基重檐,陈陈宏敞,颜以大书名匾。来宾楼的建筑设施居当时十六楼之首,与重译楼同是明代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所。明诗题曰:‘地拥金陵势,烟花象外幽。九天开秘祉,八极念怀柔。造化钟神秀,乾坤属远猷。吾皇垂拱治,不待治书求。’明中期,楼圮废。今西街的来宾桥,因与来宾楼相邻而得名。”“重译楼,位于聚宝门外之东,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一带。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其建筑规格与设施可与来宾楼媲美。明诗题曰:‘使节犹频入,登临气尚雄。江山留胜迹,天地荷成功。千羽三苗格,车书万里同。圣朝多雨露,樽俎日相从。’明中期圮废。”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明代期间,三山门(水西门)、汉西门(石城门)至江东门一带商贾云集,四方交易汇聚城门内外,不但甲第连云,而且是水陆交通要衢,商业甚为繁荣,绸缎布匹,牲畜家什,无所不有。桥下旅舟商舶络绎奔凑,岸边码头货栈鳞次栉比,茶坊酒肆百戏杂陈,为金陵极盛之处。“十六楼”中的大部分都坐落在明代南京城外,外秦淮河的西南。自石头城中段的外秦淮河起,鼓腹楼、讴歌楼、鹤鸣楼、醉仙楼、集贤楼、乐民楼都座落在由北向南的一条直线上,西边还有梅妍楼、翠柳楼、轻烟楼、澹粉楼等,再往西还有江东楼。

明代《正德江宁县志》中记载,“来宾、重译、鹤鸣、醉仙、集贤、乐民、轻烟、淡粉、柳翠、梅妍十楼,皆洪武初建,楼每座皆六楹,高基重檐,栋宇宏敞,各颜以大书名匾,与街坊民居,秩秩整饬。四方客旅,以公事至者,居以驿馆,以贾贩至者,居以客店。又置诸楼,各在市阛辏集处,以为客旅游乐憩息之所。柔远之道,备至无遗焉。

根据一些史学家的考证,明代初年建设的这些酒楼虽然由官方统一督建,但由民间自主经营,甚至在一楼之内,有着几家酒肆业主。每家酒肆各办酒食,挂牌招客,竞争十分激烈。官方对酒楼的营业只收课税,不加干涉。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至于这些“楼馆”的另一种业态,不少历史典籍中或多或少皆有描述。

明代谢肇淛撰《五杂俎》卷三“地部一”中记载,太祖於金陵建十六楼,以处官伎。……盖当时缙绅通得用官伎,如宋时事,不惟见盛时文罔之疏,亦足见升平欢乐之象……

明代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禁歌妓中记载:太祖所建十楼,尚有清江、石城、乐民、集贤四名,而五楼则云轻烟、淡粉、梅妍、柳翠,而遗其一,此史所未载者,皆歌妓之薮也。国初临川人揭轨,以举明经至京,宴南市楼,有诗云:诏出金钱送酒垆,绮楼胜会集文儒。江头鱼藻新开宴,苑外莺花又赐酺。赵女酒翻歌扇湿,燕姬香袭舞裙纡。绣筵莫道知音少,司马能琴绝代无。则知不第儒臣锡宴,即举子亦叨圣赐,高会其中矣。

清代甘熙撰《白下琐言》卷三中记载,南市楼为前明十四楼之一,以处官妓,在斗门桥东北,今通太仓巷,尚呼其名,当街小楼一所,为守夜者所居,徒识旧迹已耳。《金陵闻见录》:长沙陈太守鹏年,拆毁南市楼,改讲堂,命父老于朔望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吴敬梓著《金陵景物图诗·长桥》中描述,“……考明朝初年设诸楼。贮妓乐其中,教坊司掌之,以延四方游客。来宾楼在聚宝门外驯象街,重译楼与来宾楼对……”

“极目乱红妆(北市)”,“妙舞向春风(集贤)”,“时啭遏云声(清江)”,“舞破日初斜(鼓腹)”,“翠袖拂尘埃(石城)”,“烟花象外幽(来宾)”,“白日移歌袖(鹤鸣)”……,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十六楼的具体规模及盛况,史籍中并没有多少文字记载,大多以诗歌形式吟咏。这些诗句反映了“十六楼”的繁华至极。

【明代】揭轨《宴南市楼》

帝城歌舞乐繁华,四海清平正一家。龙虎关河环锦绣,凤凰楼阁丽烟花。

金钱赐宴恩荣异,玉殿传宣礼数加。冠盖登临皆善赋,歌词只许仲宣夸。

诏出金钱送酒垆,绮楼胜会集文儒。江头鱼藻新开宴,苑外莺花又赐酺。

赵女酒翻歌扇湿,燕姬香袭舞裙纡。绣筵莫道知音少,司马能琴绝代无。

【明代】钱谦益《金陵杂题绝句》

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而今也入烟花部,灯火樊楼似汴京。

【清代】谢元淮《金陵杂诗》

桃叶山前桃叶香,渡江舟楫误红妆。只应赳赳韩擒虎,曾棹陈船接晋王。

升平鼓吹闹天街,花月春风处处佳。十六楼荒南北市,轻烟淡粉锁秦淮。

【清代】查慎行《金陵杂咏》

想象承平乐事留,履綦陈迹也风流。轻烟翠柳今何处,十六门如十六楼。

【清代】陈兰谷

轻烟澹粉乱栖鸦,重过城南旧狭邪。不为东风赊美酒,怪渠吹尽六朝花。

【清代】陈文述《访十六楼遗址》

三百余年逝水流,惟留南市旧名楼。轻烟澹粉销沉尽,何处春风十四楼?

六朝佳丽柳垂丝,一角青溪照画眉。开国规模太凉薄,浣衣局与教坊司。

吴敬梓著《儒林外史》中也有对十六楼的生动描述,其中第24回《牛浦郎牵连多讼事,鲍文卿整理旧生涯》云,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人,瑶官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袨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繁盛一时的十六楼,随着明代都城的北迁而逐渐由盛转衰。星移斗转,物换人非,当年的十六楼,尽管曾经风光无限,今日也只是留存在残损的记忆之间了。

徜徉典籍:金陵琐事·咏十六楼集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