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晨笛声之行走天下
清晨笛声之行走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197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寺观庙堂:水草庵

(2020-01-10 17:39:23)
标签:

水草庵

象房村

腊八

顾梦游

通济门

分类: 览金陵

寺观庙堂:水草庵

 

水草庵,位于通济门外象房村4号,北临明外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寺观庙堂:水草庵

由龙蟠中路东水关附近的象房村路向东行走约700米,经象房桥至象房村路与酒精厂路的交叉路口;或由解放南路经解放路桥至象房村路,向西行走约200米至象房村路与酒精厂路的交叉路口;向南转进象房村西巷,行走约20米至象房村小区门前,路的东侧便是水草庵。

寺观庙堂:水草庵
寺观庙堂:水草庵

站在路边,可以看见寺院的门,门呈拱形,朝西且很窄,在两幢建筑之间,旁边紧挨着其他店铺的店门,门前杂乱地停放着一些车辆,甚至还有一些堆放的杂物。寺院的门并不是每天都开着,有时候也会看见门的上面挂着一把大锁,但逢农历初一、十五以及佛教节日的时候,都会开门迎接香客。

寺观庙堂:水草庵

水草庵门的上方镌刻有“水草庵”三个金色大字,门额上贴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条,纸张似乎已经褪色,门旁的门牌号码也有些模糊不清,只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还是精神抖擞地侍立在两旁。

寺观庙堂:水草庵
寺观庙堂:水草庵

进入寺院门,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向殿门。在门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标牌。在“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说明牌”上写有关于水草庵的介绍:“水草庵,初建于明万历年间。1981年重建。庵内旧有泥塑观音一尊,据传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寺观庙堂:水草庵

一条窄窄的通道,地面铺着红色的塑胶地毯,通道长约十来米,宽度仅容两人并排通过,一侧为建筑的外墙,另一侧则为院落的围墙。

寺观庙堂:水草庵

通道的一侧摆放着一座铁制香炉以及砖砌的用来焚香的烛台和香炉。那座铁制香炉看上去很破旧,香炉的两侧分别刻有“水草庵”及“万年香火”几个大字,香炉上的黑漆有些剥落,原先镌刻在香炉上人名已经看不清楚字迹,依稀可以看见“……率二序大众监制”等字样。香炉的四周堆放着杂物,只有香炉上铜铃时而在风中摇晃……

寺观庙堂:水草庵
寺观庙堂:水草庵

铁制香炉看上去已经废弃不用,烧香的地方则是在铁制香炉旁的一排砖砌的香炉处。这里有三孔砖砌香炉和一个铁皮制的烛台,烛台内点燃着几只红色的蜡烛,香炉内则堆满了香灰,有几炷点燃的香,正散发着袅袅青烟。

寺观庙堂:水草庵

通道尽处便是斋堂的殿门,殿门上方竖写着“阿弥陀佛”四个大字,字迹有些不清楚。因为原先的殿门被新安装的防盗门和雨棚所遮挡,只能大致看出先前殿门的模样,殿门上方的四个大字也只能看见前面两个字。

寺观庙堂:水草庵
寺观庙堂:水草庵

殿门前的一侧有一座木制的佛龛,里面供奉着诸多佛像,佛龛前安装有玻璃拉门,龛前的台面上散落着一些硬币。

寺观庙堂:水草庵

殿门的门上,张贴着一幅楹联,“有福方蹬三宝地,无缘难入大佛门”,门前还有一幅横批,“心中有佛自有福”,据说此联出自庵内师太的手笔。

寺观庙堂:水草庵

进入殿门,斋堂内部的布局有点像居家格局,中间有一个厅堂,四周分别是各个房间,厅堂内及房间内到处都供奉着佛像。

殿门入口处的一侧有一座钟架,悬挂了一口铜钟,钟杵摆放在架上。铜钟上刻有“水草庵”三个大字,在铜钟上方悬挂有一块铜牌,上面写了一些偈言,其云: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功勋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唵伽啰帝耶娑婆诃,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寺观庙堂:水草庵

或许因为面积小的原因,殿堂内显得有些拥挤,但却井井有条,应用尽有。一尊尊佛像倚墙而坐,佛像前的烛台、鲜花、供果、蒲团等一应俱全,角落里陈列了一些经书,应该是这里的“法物流通处”。屋角里还有一尊身披红绸披肩的送子观音塑像,据说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除此之外,屋内还有一些家居物品,角落里的沙发,厅堂内的方桌等。

在厅堂内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块铜牌,上面写有一首关于“水草庵”的诗文,落款时间为1596121日,算起来应该是明代万历24年。诗文不知是何人所作,其内容为:

水草庵

通济门外通西天,水草庵内佛神仙,门前河水朝南海,庵中香火敬佛天。

世上每少苦和难,救苦救难观世音,如来佛祖渡众生,日复一日平常事。

吃斋拜佛诵文经,水清清清沏见底,草绿绿绿满人间,庵静静静修佛心。

寺观庙堂:水草庵

拥挤的斋堂,局促的空间,狭长的通道,但依旧是缕缕香烟,声声佛号。或许就是那“庵静静静修佛心”吧。

寺观庙堂:水草庵
寺观庙堂:水草庵

走出水草庵,绕道进入邻近的住宅小区中,透过栏杆可以看见水草庵那白色的院墙、破旧的屋顶,坐落于几幢建筑之间,似乎显得更加的破旧。

寺观庙堂:水草庵

《江南通志》、《江南梵刹志》中记载,“水草庵在府通济门外,明万历间建,有放生池”。

康熙《江宁府志》卷三一《寺观志上》中记载,水草庵,在通济门外,万历间建,“为放生接众之所”。

寺观庙堂:水草庵

2006年出版的《南京市白下区志(1986-2005)》中记载,水草庵,位于象房村4号,北临明外濠,建于明万历年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水草庵尚有三进坐北朝南房屋;第一进为天王殿,第二进为大雄宝殿,第三进为三圣殿(即念佛堂),两侧尚有东西厢房,计13间,占地面积2531平方米。1980年,在象房西村建造住宅区,水草庵原有建筑全部被拆。一年后在原址一座新建楼前重建三间小平房作为尼庵,门朝西,开在西侧墙上,由一条窄道通至临街外门,外门额有水草庵三字。三间屋中供奉有如来、地藏、观音、弥勒等14尊佛像。旧有泥塑观音一尊,重加修整,据说已有200多年历史。其他皆为新制。其中一尊如来为紫铜铸成,重1吨,晨光机械制造厂铸造,耗资4万元;另外12尊为樟木雕制,共耗资人民币8万元。

同书中还有记载,水草庵,位于象房村4号,面积约60平方米,属家庭佛堂,为钟慈法师的净修之地。1993年其弟子释妙道到该庵照顾钟慈法师,钟慈法师圆寂后,释妙道法师继续净修,至2005年未变。

据说现庵内仅有尼姑妙道一人,妙道自幼信佛,长而出家,受戒于栖霞道场。此庵重建,多得其力。

寺观庙堂:水草庵

水草庵所处的象房村,据说在明代则是驯养大象的地方。明代时,大象是皇家礼仪的重要用牲,东南亚各国使臣及南方官吏进贡的大象,多数集中在南京聚宝门和通济门外一带,加以驯化,南京外郭城门时有“大驯象门”、“小驯象门”。经过驯化后的大象,在需要时送进宫中进行表演。

《洪武京城图志》中记载,当时在正阳门(今光华门)外专设有“驯象千户所”。

寺观庙堂:水草庵

清代诗人程康庄(1613年至1679年),曾游历南京、苏州、北京等地,留下不少诗文,著有《自课堂集》。其中有一篇《水草菴乞油疏》,内容为:

丙午冬,余过秣陵,循览故墟,至水草菴。万竹隐蔽,如穷野聚落,蕪阶编蓬,旁达於河,引其水可以浸注污塗,佳蔬杂植,不劳而具,三时恒蔚。然去城僅里许,而人迹罕至,车马之声,不接於耳,余喜其类隐者之所居,從而息焉。其僧木禦不尚冥寂,好为纪纲纯朴之言,织悉曲折,为人譬说而毫不以怠。噫!是菴也,既無列刹碭基之侈,孤居而僻处,其徒又能祗肃克顺以修其教,于是必期之以日,而后听者始来,观者始众。擬於十月之望,告環生土长之人,縦来之而阐其说,白齯齿以至童子,凡有至者,咸叩其解,磨揉答问,终日不倦。虽浮屠之术,儒道所不道,乃樂从文史,其志亦有不可没者。然而一油之微,苟为不畜,则无以克下厨,和滋味,故必以求施于众力。夫事有所因,其用乃彰。使此菴处桃叶青溪之间,乌衣治城之侧,则人物轇葛,不谋而合,亦无俟劝之而后施,今世之人不以孤处,或闻予之言而樂为施焉。若有油然其自得,勤然其不能自已者,虽籍劝於微,是两得也。况智而傑者,操之自我,诚不以是,亦和藉於余言哉?

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成了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而在流传至今诸多的“腊八诗抄”中,就有一首与水草庵有关,即清代诗人顾梦游的《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顾梦游(1599年至1660年),明末清初诗人。这首《腊八日水草庵即事》诗表达了诗人万年腊八日这天在水草庵中的心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清水塘边的血样颜色的红磷光亮闪烁,正阳门(今光华门)城外的马儿奔腾而过,掀起一片尘土;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明净如水的月亮,在夜色中散发着皎皎月光,应该没有什么新的仇恨了,值得高兴的是归隐山林隐居的老朋友来相聚了;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即便整个腊月都是晴天也终归不如今天的天气好,和朋友悠闲地游玩就好像重新获得了解脱和新生一样;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只是突然伤感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外空自流浪漂泊没有归宿,家庭和国家都无法依傍,在水草庵的佛堂点一炷香祈福,香灭之后伤心的泪水已经将手巾都浸湿了。

寺观庙堂:水草庵

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据传,为了感念佛祖腊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侣会在这一天集会纪念,诵经演法,并把从八方化缘而来的米、麦、豆、谷等杂粮,以及枣、栗、核桃等干果汇集在一起,用大锅熬煮成粥,作为供品祭祀佛祖,然后众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进香者,寺院以粥施舍,后来此举逐渐成为善事,流传至今。

今日的水草庵,每年逢到腊八日,自然也有腊八粥,或许是因为庵小粥少、煮粥时间较长的缘故,这里的腊八粥似乎更加粘稠一些。只是从这米麦豆谷枣栗之中,品味出什么滋味呢?

寺观庙堂:水草庵

正阳门(光华门)已被拆,清水塘依旧在。站在水草庵门前,一种“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的感觉油然而生……

寺观庙堂:水草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