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东发一季度财报:两个指标决定未来

(2015-05-08 23:46:20)
标签:

京东

电商

财报阿里

分类: 互联网
这两天,互联网企业财报扎堆发布,又少不了业界的评头品足。5月8日,京东确实很忙,先是发布了一季度的财报,又宣布了投资途牛旅游的重磅消息,刘强东还马不停蹄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出了“JD+智能奶茶馆”。其实,不管哪个事件,都是在互联网圈风云变幻下,京东做出的大动作。有人说,京东的一季度财报又亏了1亿美元,跌跌不休,是不是京东的生意越来越不好过了呢?

实则不然,我还觉得京东亏得不够多呢。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风口多,资本动作频发,京东显然不仅满足于做一个电商的平台,所以应该是加大投入,而不是勒紧裤腰带地挤出利润来。否则,那才是京东的悲哀了。

GMV指标有待进一步释放

先来看下京东的一季度财报,这一季度,京东的交易额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9%及62%,订单量同比增长76%,而过去12个月累计的活跃用户数首次突破了1亿人,达到1.052亿,同比增长90%。当然,这一季度京东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为7.1亿元,但对比前几个季报,亏损的额度正在收窄。在这点之外,其实有两个指标更值得关注。

一个是GMV的增速,这代表的是体量。数据看,京东一季度GMV交易额是878亿元,前两天阿里发布的数据是6000亿元,相当于京东的6倍多。但增速上看,阿里同比增长了40%,这个数字相当于行业里的平均水平,京东的GMV保持了2倍增速的水平,算是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的势头。为什么对交易额这么看重呢?对京东来说,最怕的就是慢下来。这种增速来源于非3C品类和第三方POP平台两大块,决定了京东平台的外延空间,并直接影响毛利率这一指标。

当然,对于京东这种天量GMV的平台来说,能保持近100%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从自营业务看,大多是标品,且在3C这个领域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继续增长的难度增大,只不过京东通过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仓储、物流配送的协同,以及十节甘蔗理论的付诸实施,会在后续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再有京东2015年重点推“渠道下沉”,农村电商、校园等市场处于投入期,这是未来的新增长点。

最后就是第三方平台的GMV,与上个季度超过200%的增速比,2015年一季度第三方平台GMV依然是爆发式增长,增幅达到了185%。虽然略有下降,但品牌商越来越趋向于在天猫、京东等多个平台开店,所以保持高增长的趋势短期不会变。而且京东绑定仓储、物流等资源,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和差异化策略,还会进一步释放。

用户规模决定未来空间

如果GMV看的是眼前一两年的事,那么另外一个指标——用户规模,会决定京东在中国互联网格局中的位置和发展空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年活跃用户数第一次突破了1亿,阿里的数据是3.5亿。当然,如果对比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并不明显,这也与腾讯提供的微信和手机QQ在2014年的大批量导入效应有关,让2014年全年的增幅一下子冲到了104%,这会有一个向京东自有渠道转化、留存、活跃的过程。

而看重用户规模这个指标,是因为刘强东显然不会只满足于电商这个交易平台,所以我们看到去年到现在,京东投资新业务的动作要远比电商大得多,除了京东商城的主体外,京东金融、京东智能、海外事业部等领域投入力度都是大手笔,特别是在O2O业务上,京东还专门推了“京东到家”的独立APP,刘强东亲自挂帅,要以创业的心态去开辟O2O业务。

这些其实超出了电商的范畴,但与电商平台又存在着明显的协作、互补效应,做好了就是“化学反应”,比如金融板块里的消费金融和众筹业务。但这些能不能做好,有没有大的入口和用户体量的支持,是个关键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