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尔首发电视选择京东独家合作的三点原因

(2014-03-06 11:42:46)
标签:

京东

海尔

c2b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化

it

分类: 互联网

当飓风刮起时,哪怕是一头猪,站在风口上也能被吹上天,这是雷布斯的经典语录。当下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就是这样炙手可热的概念,传统的行业和企业已经感受到了颠覆与冲击,怎么转身,并摇身变成一家具备新思维和能力的公司?在这方面,有陷阱,也有智慧,面对的也是更为复杂的环境,当然也有一些跟风造势,形似神不似的“赝品”。

35日,海尔与京东走到了一起,首发了4款“MOOKA”智能电视,产品足够给力,4K超高清分辨率、8核,还有极具人性化的智能功能。显然,这不是关键,京东这次是海尔在电商渠道上的唯一合作伙伴。有人可能觉得奇怪,去年底,海尔旗下的日日顺和海尔电器刚刚接受了阿里28亿元的投资,外界都猜测着,海尔会与阿里绑定在一起,结果这次放弃了天猫,将绣球抛给了京东。

这是不是背叛?当然不是。海尔之所以选择京东,背后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从去年开始,海尔的张瑞敏教父喊出了全面向互联网转型的口号,停掉了杂志的广告,把海尔的庞大组织化整为零,分成了更灵活、独立考核的子系统,表明要时刻与用户保持连接和沟通。那在选择合作伙伴上,肯定要“门当户对”,要求必然是苛刻的。京东哪些地方吸引了海尔?两家绝对不是拉郎配、两张皮的对接,而应该是彼此交融的化学反应。

分析一下,京东有三点是海尔看重的,也是其他电商不具备的:一是京东在3C家电领域的江湖地位,品牌效应;二是京东纵向布局所建立的“竖井”模式,更像宇宙里的黑洞,让海尔一头扎进来;三是新型厂商关系。

家电大本营 你不得不选

强哥这几年变得更隐忍和低调,在战略眼光上,依然让人佩服,在布局上也是稳扎稳打,节奏感掌握的很到位。3C家电是大本营,在B2C这个板块上,京东这几年是下了工夫的,这毕竟是“后院”,也是壁垒,更是防火墙。前几天与一位家电的深喉聊天,家电企业现在都在针对互联网定制供应产品,推子品牌已经是共识了,在选择电商渠道上,京东的谈判能力和被选择性越来越强了。

数据也倾向于京东。3C家电是争夺最激烈的一块拼图,既有国美、苏宁的传统连锁渠道,又有天猫、易迅网等背靠干爹的大佬挤压。在这样的环境下,京东在2013年还占了不少便宜。从份额上看,马太效应继续上演,京东、天猫、苏宁易购这三家最主要的家电网购平台,三者的销售额之和占整体家电网购90%以上,其中京东一家就占据“半壁江山”,网购份额从购市场的去年上半年的接近50%提升到2013年年底的55.6%。消费者购买习惯已经养成,何况京东在物流配送、服务上,千亿级的投入,用户没任何理由逃跑。

所以海尔这次选京东,份额和用户购买倾向是最先考虑的一个因素。

产业链整合价值 竖井模式

电商作为国内大佬们争夺的互联网重镇,腾讯、阿里、苏宁、国美等都投入了重兵,但在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区隔。区别在哪里?可以分析一下。电商作为在线零售模式,是对过去商业和运营模式的一种颠覆,是对产业价值链的一次再造。从业态和价值链要素角度看,京东是通过优化供应链,以产品流为战略核心,以整合、分析和运用消费者需求等信息流为方法的模式,相比,阿里走的是平台模式,产品流控制不够,讲究规模化和长尾效应,苏宁则是线上、线下的O2O路数;腾讯微信嫁接电商,会是社交模式,信息流驱动。

对比发现,产业链价值整合模式对供应商最具吸引力,其中有多点利益对接,一是产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过程中,京东自建物流配送上的优势,供应商可以借力;二是大数据、消费者洞察等信息流,赋予了供应商新能力,能推出更符合需求的产品;三是信息交换机制,与供应商建立起一体化的服务和库存体系,采购和库存管理、补货节奏、总仓和分拣点位置的选择、配送路径优化等,能帮供应商提升供应链效率;这三点实际上是帮供应商建立应对新消费模式的能力。

与海尔“MOOKA”智能电视独家合作中也透露出了这一点。海尔认为,京东能帮助对接1亿家电潜在购买用户,通过获取用户的需求和产品反馈,来优化产品设计,未来双方会在数据、服务、供应等各环节打通。所以说,海尔选择京东,是因为自身也在变革转型,需要在产业研发、设计、生产、推广、供应、服务等诸多环节与电商平台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单纯的渠道出货的作用。之前张瑞敏也表示过,这些链条在互联网化的时代,会是并行而非串联的关系,完全由用户来决定。

新型厂商关系 创造新利润

回过头来讲企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化绝对不是把销售环节搬到电商渠道上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从思维、基因,到业务各个环节上的互联网化,这也是传统家电厂商从去年遭小米、乐视等倒逼后,一直在思考的转型方向。那怎么升级和改造呢?仅靠自身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家电企业与渠道间的关系,过去苏宁、国美连锁渠道处于强势地位,入场费、广告费摊派,苦不堪言,家电企业虽然怨声载道,但像格力搞独立运动的毕竟是少数。

新的消费时代,C2B的蠢蠢欲动,用户的主导权越来越强,由用户体验传导到业务各个环节。京东提出了建立“新型厂商关系”的概念,个人认为更是一种能力的赋予,也是获取用户和创造利润的能量。去年10月,京东曾针对3C家电发布了《京东家电供应商合作白皮书》,承诺“3年内不提升合同政策点位、给予最优的付款与结算方式、共享基于真实消费行为的大数据资源”等条款。相比以前“美苏时代”紧张供应商关系,这是颠覆,也是基础,有了诚信做背书,才有上述能力的给予。

以上三点上,京东多年来的布局和投入,都在围绕着供应商关系展开,帮助家电企业转型,并输出新能力。这是区别与其他电商的地方,也是看准了互联网化转型契机后的做出的“局”。现在,海尔、TCL、康佳等已经入局了,原因不言自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